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9(1 / 2)

加入书签

你们俩怎么这么多问题。

我和胖子对视一眼,估摸着老板肯定也不知道这四个人为啥叫八仙

有时候实在请不来八仙的时候,又必须要四个人守灵,我和胖子才会去帮忙。

老板把我们送回了学校,就自个走了。

我和胖子拿了钱自然也不会多问什么,只知道这钱来的快。主要是这活儿太不稳定了,有时候连着几天都得出去守夜,有时候十天半月也没个事儿干。

不过我和胖子也没那么高要求,毕竟我俩只要求能熬过这个学期不饿死

后来又接过几趟活,基本都是在郊区附近的村子里。

其实我一开始还提心吊胆的,生怕出什么问题,但是做过几次之后,发现不过就那么回事儿,于是也宽心不少。

但这几次参加别人丧礼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丧礼都有类似白事知宾的人的,大多数情况下,是由同村的老人帮忙,然后请乡里的几个老书生帮忙写几幅丧联。

罗胖子看的一惊一乍,曾问我:他们不请白事知宾不会出事儿吗

罗胖子不懂这些,我也一知半解,但我知道,丧礼是没有那么容易出事的。一般只要符合当地习俗,不做什么太过分的事儿,就不会出事儿。

谁走的好好的从棺材里跟你爬起来闹因此往往在很多情况下,当地老人家都能取代白事知宾的作用。

或许这也是白事知宾少见的原因吧。

我让罗胖子别管那么多事儿,这些事情想起来头疼,反正咱们好好守夜拿钱就成。

胖子说成。

不过我们可没敢把这事儿说给别人听,毕竟不是什么值得吹嘘的事。

后来我们安稳做了一个月,期间帮人守过五六次次,每次能拿多少钱都不一定。我和胖子合计了一下,赚的钱差不多够我们用到放假前了,于是准备去辞职。我们打电话过去说明意思,老板急急忙忙让我们先不要辞。

我们问他怎么回事,他说在电话那头说不清,只让我们过去。

我和胖子对视一眼,最后实在不好拒绝,赶了过去。

一过去,见到老板手下一群人在收拾丧礼上要用的东西,老板急急忙忙说,手头有个活,一时半会找不到人了,必须要我俩帮忙。我们熬不过他,毕竟只是守个夜,也不算是让人帮多大忙,最后只好同意。

然后我们跟着老板上了车,到了一个小村庄。

第二十六章八仙

这边十里八乡的风俗都不太一样,不过丧礼举办的都差不多,主要是小细节方面各有不同,我和胖子不太在意这个。就是觉得有一点特烦,从我们参加的丧礼来看,这边守夜的时候都得喝三杯酒。

这酒怎么说呢有的人家给人喝的是自己酿的,那度数,基本喝完三杯之后,一整宿都难受,还得强忍着帮人守夜。

胖子好酒,但是还没那酒量

我们到了那地方,老板支好设备,一切照常进行。

事后,老板吩咐我们好好待着,便先走了。

这一家也是自家酿的酒,我和胖子耍了个心眼,没敢喝完,每一杯都留了小半口在嘴里等着待会吐掉。

和我们一起的还有主人家的其他一些人。

这会儿大家都还没睡,大概有七八人的样子,我们聊了会,知道了老爷子是自然死亡,算是喜丧。他们也询问了一下我和胖子的情况,得知我们还是学生之后,吃了一惊。

原来据他们所说,干我们这一行的人非常少,主要是有后遗症。

胖子问他们有什么后遗症。

有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告诉我们,主要是容易做噩梦。胖子哈哈笑,说这也没啥。

那老人家抖抖手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我和胖子也没往心里去,反正今天估计是我们最后一次做这事儿了。等明天主人家把八仙请过来,我们两就功成身退,可以回去好好快活一阵。

快到了转钟那会儿,那七八个人走的走,散的散。所以最后只剩下了我、胖子还有另外一个中年人。

我还挺好奇怎么只有我们三个人守夜的,有个老人家告诉我们待会还要来一个人。

原来老爷子走的突然,他们也有些猝不及防,所以来不及请同村的八仙过来,毕竟八仙平时也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不可能你喊他,他就过来的。

不一会儿,又来了个皮肤黝黑的中年人,他让我们喊他李叔。一开始和我们一起呆在一起的那个则是钱叔。

可能是因为觉得我和胖子年纪比较小又是学生,所以李叔和钱叔对我们比较照顾,烧纸上香的事儿他们基本都包了。

我和胖子也乐的清闲,一口一个叔的喊着。

不过钱叔和李叔两人似乎比较生分,据说李叔是从隔壁村来的,钱叔之前和他并不认识。

守夜是很无聊的,我和胖子没两个闲钱,所以并没有玩牌。四人就坐那里闲聊,胖子这人嘴巴欠,关不住什么,后来就聊到了我奶奶。他说我奶奶是白事知宾,就是专门负责这方面的人。

李叔惊讶问我们还有这回事。

胖子这口才没的说,编了几个故事说的天花乱坠,李叔惊叹万分,拉着胖子问,他们办丧礼上有没有什么不到位的地方。

胖子假模假样四下看了一眼,说:挺好的,不过

李叔问:不过什么

我瞧见胖子一脸得意的样子,偷偷踢他一脚,让他收敛点,别瞎吹牛

胖子冲我点点头,表示知道了,转头说:不过嘛,你看这里。他指着门槛,你们这门槛有点儿高,你想啊,老爷子灵魂会有回来的一天吧,你说这门槛这么高,他进的来吗

钱叔愣了下,问:鬼不都是飘着的么

胖子摸了摸下巴:谁说都是飘着的鬼是人变的,人才变成鬼就会飘了他们也是需要时间适应的。就跟人去学武功样的,才学几个小时就能飞檐走壁了么

我一听,觉得他说的似乎有点道理不过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在胡扯。

李叔活了几十年也不傻,听出这胖子是在吹牛,所以也没有当真,权当做笑话在听。我们四人就坐在堂屋瞎聊,钱叔一直比较沉默,很少说话。不过既然聊到了丧礼方面的事情,他们自然也有许多故事说。

乡里的故事远比城市里的传闻要多的多,也有意思的多。

我问他们为什么在这边参加丧礼要喝三杯酒,这到底是个什么说法。

李叔笑了笑,给我们讲了个故事。

原来在挺久之前的时候,他们这儿办丧守夜,没喝三杯酒这个说法的,是到后来才形成的。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本地天气非常冷,有时候到了十一月,基本就冷的不行。古时候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就算穿了棉袄也不顶用。特别是在丧礼守夜的时候,很难熬下去。

所以后来渐渐的,大家在守夜的时候,就要喝三杯酒,用来暖身子。时间久了,也就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不管在什么时候办丧,守夜之前都得喝三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