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2(1 / 2)

加入书签

,自西突厥灭亡,西域诸国望风依附大唐,吐蕃又渐渐崭露头角,看来边境又不太平。

李义府又道:“尚宫还不曾回答义府的问题。”

“还不是元少卿。”萧可深为无奈,元寿昌已经将她的全盘计划打乱,本想着婵娟一嫁,就去岭南的。

“我当是谁呢”李义府出身寒微,为其子向名门望族求婚不成,最见不得什么高门大族,尤其是元家这种皇族之后,与许敬宗相视一眼道:“要是尚宫看他不顺眼,义府找个机会把他弄出去。”

一想到元少卿的所作所为,萧可就有气,笑道:“弄到哪儿啊”

“正说到这事儿呢”李义府狡黠的一笑,“西域十姓侵扰庭州,刺吏来济自己冲到军队里战死了,不是正少一个刺史嘛”

萧可想了想,庭州那地方不错,边陲嘛时不时有流寇侵扰,来济自己死了也好,永徽年间的宰相就剩了他跟于志宁,算是有自知之明。

李义府办事儿就是有效率,没出几天,东台就下了诏令,调司稼寺少卿元寿昌出任庭州刺史。

武德殿内,萧可一边收拾奏疏,一边暗笑,那李猫儿一向诡计多端,相貌和人品有着天壤之别,面若傅粉,却心肠歹毒,最近因迁葬其父又闹出了人命,活活把一名县令给累死,弄得官民怨声载道。这姓元的落到他手里,还有好果子吃用不了多少时日必会上奏庭州是用武之地,元寿昌居心不良,刺史也做不成了。

正在这时,甘露殿的小内侍万顺儿巴巴的跑来泄密,对着萧可暗语了几句。

元寿昌居然跑到甘露殿告御状,还是皇后的情报网起了作用,不然就由着他信口开河。索性抱起一摞奏疏去甘露殿看个究竟,反正皇后每日处理的政事都要交给皇帝过目。来到甘露殿,王伏胜就在宫门外立着,似笑非笑,他是皇帝的人,自然三缄其口,好在皇后在此安插了无数的耳目,一举一动皆在掌握之中。

进入殿内,阴凉无比,元寿昌果然跪在地上泣诉,庭州今新疆昌吉偏远,是后来的北庭大都护府所在,贞观十四年平定高昌而立,在长安久为官的人,打死也不想去。

“尚宫来得正好儿,元少卿正在向朕哭诉,说是尚宫挟私报复于他,朕如何处置呢”李治心里很清楚,定是她与李义府的搞的鬼,从前好端端一个人,怎么来到宫里就变了。

“陛下相信元少卿的话下官只是个五品的尚宫,如何能报复元少卿,不,元刺史。”萧可仍不忘提他的痛处,“再说,下官与元刺史无怨无仇,想必是元刺史弄错了。”

她一口一个刺史,元寿昌自是气苦,正想与她对质,天子却摆了摆手。

“元刺史是多虑了,官员调度,岂是一个尚宫就能左右的,下去吧”李治也开始赶人,“来济前车之鉴犹在,卿到庭州且不可大意,攘内而安外,安定西域各部,境内太平才是上上之策。”

元寿昌立时气个倒仰,原来皇帝、尚宫都是一伙儿的,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萧可正要走,李治便把她叫住,长身而起,踱步到她面前,凝视片刻道:“元寿昌如何得罪了你”

“没有啊”萧可一脸轻松。

“说谎都不脸红。”李治算是了解她,“你到底怎么了鬼迷心窍了是不是李义府是什么东西,你竟然与他为伍。”

“陛下,您这话就不对了,怎是我与他为伍,难道他的右相是我封的当初他被长孙无忌贬为壁州司马,是谁给他升了中书侍郎”萧可言之有据,面不改色。

李治被她弄得头疼,强词夺理都学会了,跟着皇后是长进不小,“姐姐,你变了知道吗变得朕都不认识,变得让朕寒心。”

“早在十年前,你选择保住我的时候,就该寒心了。”说罢,翩然而去。

今日立政殿无事,便早早回到秦府,两个孩子正在院子里临贴,英华现在有婵娟指导学业,也不敢总是吵着出去玩儿,还是很姐姐的话。

眉儿端来了茶,也一个劲儿夸婵娟,“姑娘真是好学问,那一手字写得漂亮,反正奴婢是看不懂。”

女儿那一身本事都是元如娴亲授,人家可是自幼饱读诗书,女红、书画样样皆通,模样好,人也勤快,要不然怎能哄得女儿服服帖帖,千里一度将她当作生母。现在报复了她的叔叔,却一点儿也不觉得后悔,骨子里还是讨厌她,只因三郎那一句话:不能负她。

“那是,女儿总比做母亲的强。”萧可又道:“别老是奴婢、奴婢的,你都嫁给了邓邓,现在是他的人了”

“我是夫人的人。”眉儿报以一笑,自是幸福满满。

萧可才要说话,便听到孩子的哭声,瑶儿已为秦枫生下一子,名叫明杰,八、九个月大,嘱咐眉儿道:“你去后苑看看,明杰怎么哭了问问她们缺什么少什么,一并给送过去。”

不等眉儿开口,婵娟不乐意了,“阿娘,你非要管这么多,他的小妾你也管,怎么不管管元姨娘难道元姨娘比不上那小妾难道耶耶比不了秦叔叔心可够偏的。”

“你这孩子,一张嘴就不饶人。”女儿不就就理,萧可也懒得分辨,只吩咐忧眉儿去后头看看。

英华才不管这些,平素又爱玩儿,现在碍于姐姐才肯读书,觉得母亲在此有了靠山,便扔下笔,嚷饿。

谢氏正在画廊里做针线,也认为这孩子精明,“你哪里饿,刚刚才吃了点心,还不坐下写字,有了学问才能做官。”

萧可明白儿子的心思,后悔不曾把他送到宫教博士那里学习,现在却养成了贪玩儿的毛病,想来写了一个上午的字,也不好受,“好了不就是想歇着,跟姐姐去外面玩儿,别走远了。”

英华巴不得一声令下,拽了姐姐就走,刚出门就碰见两个少年,他们一前一后而来,前一个莫约十一、二岁,头戴远游冠,身穿紫罗绛纱衣,珠宝钿带,佩方心瑜玉,眉目如画。后一个十五、六岁,穿着白色的袖箭袍子,脚上蹬着轻快的鹿皮靴子,长身挺立,很是英气。

英华认得他们,前一个是太子殿下,后一个是阎庄哥哥,一定又是偷偷跑出来玩儿的。

作者有话要说:

、第十章

阎庄个子高,很轻松就把他拎了起来,掂掂分量又重了不少,“今天没有读书吗不能只顾着玩儿。”

“你还说他,真是五十步笑百步。”太子李弘在一旁打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