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17(2 / 2)

加入书签

张参等炼丹师在侍卫的带领下,纷纷返回在皇宫的临时住处。

测评的结果,是否通过继续参加下午的第二轮,会由侍卫上门通知。通过了,自然是获得了参加继续丹会的资格,没有通过的,也会在广场一侧安排专门的位置,成为观众的一员。

张参前脚才进屋,后脚姚兴就来了。

“张大师,恭喜恭喜。”姚兴笑得非常开心。“恭喜大师通过第一轮的丹会,而且是以绝对的优势脱颖而出。”

“呵呵,殿下客气了。”张参表现得不冷不热。

姚兴表一僵,不悦的绪一闪而逝:“当然,对于大师来说,这些都是不足挂齿的小事,以大师的本事,自然手到擒来。小王”

“张某有些累了,想要休息,殿下请自便吧。”

张参的逐客令让姚兴脸上的表彻底僵住,未完的话语卡在喉咙里,上也不是下也不是,一时间,气氛变得无比尴尬。

他怎么都没想到,眼前这个姓张的小子居然这么不给面子,如此嚣狂自大。

“啊哈哈,这样啊,那小王就不打扰大师休息了,先告辞,请。”扯了扯嘴角,干笑几声,姚兴一拱手,转身离开。

转身瞬间,他的表瞬间阴沉下来,踏出房门那一刻,更是阴云密布,浓郁的煞气充盈其间,将和他一起的几个随侍吓了一跳,连忙低下头,不敢看他。

张参转过身,目送姚兴一行人离开,眼中精芒闪烁,一脸若有所思的表。

“本以为渗透到厉维这等炼丹师层次已经很厉害了,没想到竟然连皇家姚族都被影响了”

“皇子姚兴李族难道冥冥之中,真有因果,我降临这个世界,就被抓了壮丁做苦力”

“罢了罢了,就当是学习炼丹术的回报吧。”

“幕后黑手,啧啧,熟悉的气味”

时间,转动到下午两点多。

依然是皇宫之前的广场,禁卫披甲执锐,将比试广场、皇族、五十大姓、淘汰的炼丹师隔开来,维持秩序。

张参在侍卫的引领下走到自己的比赛区域。

两张并在一起的长案拼成的长桌,前方整整齐齐地摆放了几个竹筐,内中物品不尽相同,有药草有矿石有动物骨骼肢体,都是炼丹的原料。

有个细节引起了张参的注意。

自己今天上午炼制的五枚半成品丹药,镶嵌在珊瑚盆栽枝头,而那盆珊瑚就摆放在案几的左上角。五枚彩色丹珠,迎着中午正艳的阳光,熠熠生辉,格外醒目。

张参游目四顾,现其他炼丹师也是同样,案几一角摆放着上午自己炼制的半成品丹药。

而且,张参以自己“画线大师”的专业角度去看,现这些“盆栽”赫然可以用一条条曲线连接起来

至于最终编织而成的图案究竟是什么,就得跳出广场外去看了。

冷笑一声,张参收回游散的目光,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到面前的几个竹筐上,将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暂时放到一边。

第一轮是提取药性炼制半成品,这第二轮自然是炼制成品。

比试方法也很简单。

皇族挑选了目前清国使用范围最广的三种丹药,并各自准备了十份标准的原材料,让参加丹会第二轮的炼丹师进行现场炼丹。

这一轮依然有时间限制。

三种丹药,三十份材料,时间一到,便开始评比,看谁炼制出来的丹药质量高。

炼丹不比之前的药性提取,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时候细微的变动会导致整个炼丹的失败,因此在这一轮中,不比较速度,成丹数量也放在次位,主要还是看丹药质量。

回天丹,血魄丹,正灵丹。

这三种丹药,在清国的市面上流传得最广,因为它的普适性最高。

回天丹,浓缩大量生机,回天救命,只要伤患者还有一口气,就能保住这一口气不失,是不可多得的救命良药。

血魄丹,专用于武者,可以让他们节省大量打熬筋骨皮肉的时间,强壮体魄。

正灵丹,只要是个人都能使用,可以由内而外对人体进行“清理”,有规律地服用,能够让身体变得更加“年轻”,变相地延长了寿命。

这三种丹药虽然在清国流传最广,知名度最高,但是一般民众的获取难度也相当高,因为在正常况下,只要一出来,就被五十大姓高价抢走了。

尤其第三种丹药,对于五十大姓的老一辈来说,简直就是无价之宝。

和它的价值相同,在炼制难度上,也是依次提升,回天丹最易,血魄丹次之,正灵丹难度最高。

当然,即使是回天丹,也不是那么好炼。

否则清国之中,丹药就不会这么稀缺了。

第十七章:风起

第十七章:风起

这是张参第一次炼制丹药。

他循规蹈矩地从竹筐中取出一份炼制回天丹的药材。

回天丹中浓缩了巨量生机,其原材料也以上年份的植物为主,辅以几种同样富含木之气的矿物。

第一步,正是提取原料之中的药性药气。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回天丹有固定的丹方,所以并非全部的药气都有用,只需要提取特定的几种药性,剩余的则是杂质。杂质一多,丹药的成效势必受到影响,甚至keneng变成毒丹。

张参轻松提取出用得上的药性,确认没有杂质之后,先放到一边,让它们慢慢“发酵”。

他从失去了绝大部分药性仿佛蒙上了一层灰白色的草药上分别掐下一点,放进面前的一个钵盂状瓷碗中。

拿起一旁的捣药杵,看似缓慢实则快速无比地进行研磨,将这些药材磨成粉。

待所有药材都被磨成细细的粉末之后,再加入少许无根水,搅拌,拌成糊状。

这是在制作“丹引”或称“丹承”。

绝妙的炼丹师能够直接将药性凝结成实质的丹药,但是张参这些人显然没有达到那种程度,需要借助其他东西来承接糅合的药性。

被撷取了部分药性的原料,无疑是丹引的首选。

药材粉末和水充分混合之后,便是塑形。张参没有用手,强大的精神力喷薄而出,分出一股,化作无形之手,捏捏搓搓,眨眼的功夫,一颗圆滚滚的青黑色丹丸出现。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到了

药性与丹引相合,融为一体,完成丹药的炼制

张参屏气凝神,加倍小心地控制悬浮在案几一角的药气缓缓飘向钵盂内的丹引。

两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