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02(1 / 2)

加入书签

要是失败了。让他这张老脸可往哪里放别人不会取笑刘海鹏将周硕介绍给他。只会背地里说他识人不明。六十多岁的人了,在乎的可不就是这点名声

“石墨切片,石墨切片总得给我吧”周硕倒是无所谓这些人的眼光,石墨烯的发明本来就是一个颇为神话的事情。

在2004年石墨烯被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分离制备出来之前。石墨烯甚至被认为只是一种不存在的设想。要说这些教授们没有听到石墨烯就直接把他轰出去。已经算是很有教养了。

在石墨烯真的成功分离出来之前。谁又能想得到答案竟然真的是这么简单,只需要一捆胶布就能解决这个物理界看似无解的难题

在顾惜卦的催促下,一个研究生这才不情不愿的制作了一块石墨切片。实验室里有现成的切片设备。制作起来也不麻烦。

二十年后还有人编过石墨烯发明的段子,用来给中国人的创造力泼脏水。据说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在发明用胶布分离石墨烯之前,曾经让一个中国留学生尝试分离出“最薄的石墨薄片”来。这个中国博士用最高级的抛光机工作了三个星期,这才得到了一个十微米厚的石墨斑点。等他瞪着红眼睛把成果做了出来,安德烈海姆却仍然不满意。

结果这俩人对石墨切片的薄度还是不满意,这才灵机一动,产生了用胶布来减少石墨切片厚度的想法。

在段子里这就成了中国人只会循规蹈矩,没有创造力的证据。且不说这石墨烯的发明过程中是否有中国人的身影,科学本来不就是这么一种把所有可能的路都走一遍的方法吗

这就好像一个人吃到第十个包子才饱,难道说只有第十个包子才是有用的,前九个吃不吃都无所谓正是因为有研究助手试验了所有无法达成目的的方式,才为两位科学家指名了前进的方向。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失败和成功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给你。”研究生将石墨切片摆在周硕的面前,冷冷的看着他。

周硕耸了耸肩膀,拉开胶布在石墨切片的表面上黏了一下,然后将胶布从石墨切片上揭了下来,这样他就得到了黏有一层石墨的透明胶布。

他做完这一步,实验室里几乎是唰的一下,立刻安静了下来。在场的最差也是研究生,博士生、教授也有不少。大家可能对石墨烯不怎么了解,但是对石墨的特性可是耳熟能详。石墨的一个特点就是层状结构,曾与曾互相之间只有很微弱的力量连接。这也是铅笔能够书写的原因,只是石墨和纸张摩擦的力量,就可以从石磨上面剥离出很多石墨层来。

那么如果用透明胶布不断的剥离石墨切片的层数,最后是否能够得到足够薄的石墨材料

想到这里,众人的心情都热切起来。哪怕不能得到真正的石墨烯,能够做出足够薄的石墨层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果了

“能不能帮我个忙”周硕有些手忙脚乱的撕着透明胶布,一不小心就找不到胶带的开头了。

“我来”

“不,我来。”

“咳咳还是我来吧。”黄教授扫视一圈,将跃跃欲试的研究生、博士生们瞪了回去。

开玩笑,这要是真的有什么成果出来,哪怕是站在旁边撕胶带那也是可以在论文里填个名字的。这么好的差事,哪里轮得到他们

撕拉

黄教授眯着眼睛摸了半天,总算将胶带的开头找到了,然后利索的撕了一条下来。从结果来看,这或许是类似试验中学历最高的一条胶带了。正经试验都是导师动动嘴学生跑断腿,尤其是材料学试验往往汗牛充栋,哪有导师亲自撕胶带做试验的

俩人就这么一个撕胶带,一个黏胶带。原本沾着一层石墨的透明胶带,在不断的剥离状态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的薄了下去。

“行了没有”后面的研究生见到石墨层渐渐变得透明起来,急切的问道。

“还差得多。”周硕目不转睛的粘着胶带,沉稳的说道。

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让周硕和黄教授出了一头的汗。不过他们两人还算好的,旁边一圈儿围观的人比他们更着急。

顾惜卦这时候可是一点也看不出来有六十多岁的年纪,光看他红光满面的样子,说是四十多岁的壮年都有人信。他身边的教授、博士和研究生也都差不多,一颗颗脑袋好像向日葵似的挤满了周硕的四周。他们的眼睛大的都快要突出来似的,只是为了能够离试验更近一点。

“成了吧”黄教授颤着手,紧张的问道。

他这手抖和紧张倒是扯不上关系,换谁手上不停的撕了一个多小时的胶布,停下来恐怕也都要抖个不停。中间还有人想把他换下来,哪知道平常好脾气的黄教授竟然激动的要骂起人来,仿佛不是要给他帮忙,而是要抢他媳妇一样。

“差不多了”周硕摸了一把头上的汗,这时候胶布上几乎已经看不见石墨存在的影子了。石墨烯对光的吸收率只有23,如果只是单层或者几层石墨烯,人的肉眼根本看不出来。

“快快,上电镜扫描”顾惜卦瞪着眼睛,声嘶力竭的喊道。

所谓扫描电镜,就是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的缩略语。它能用一束高能的入射电子轰击物质表面,利用电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便可获取被测样品本身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的信息。

对于检测物质的形貌、组成和晶体结构、电子结构等属性,选择不同的信息检测器,就能得到物质的微观内容。

电镜扫描的操作当然就轮不到周硕来动手了,一群人七手八脚的将设备安装好,启动了电子显微镜。电子扫描的结果,很快出现在了显示器上面。

“这是”顾惜卦看向显示器,沉吟了一声,转身看向黄教授说道:“老黄,你是咱们渤海大学材料学的权威,你来下结论吧。”

黄教授咽了口唾沫,凑到显示器前面来,仔细的观察着电子扫描之后得到的图像。

“六边形,s2杂化轨道。天啊,这真的是石墨烯,只有一层的二维材料”黄教授热泪盈眶,激动的喊了出来。那整齐地蜂巢状排列,此刻在他的眼中就如同最美丽的画作一般,美丽的让人沉醉。

“是真的,石墨烯竟然真的存在”众人纷纷围道显示器前,看到扫描图像一致赞叹了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