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7(1 / 2)
四两。战死者,家中妇孺无依者,粮十石,银五两”
于谦倒吸了一口凉气,白名鹤此举好大的手笔呀。
可细细一算之后,于谦都虚了,当下就问道:“白名鹤,你可知道这需要多少钱粮吗”
“一千万石粮,五百万两银子可够”白名鹤没算过细账,可他在这个时候绝对不能示弱了。
果真,白名鹤这吓死人的口气一出,于谦沉默了。
白名鹤心里清楚,这数字无数有多巨大,也不可能是要一下就拿出来的。等大明各省、州、县把这个通知下去。等分粮的过程等,怎么也要一年两年时间。
更何况,最终的作法肯定是,许多州县里对这些军人家庭减免赋税,然后白名鹤再把这些钱粮补给户部。
“那”于谦犹豫了一下:“京师保卫战中的死伤呢”
“于公,你有私心呀。我出这些是为了大明的军心士气,为了打也先作准备的。京师保卫战的赏赐,抚恤应该是兵部的事情,户部出钱粮吧”白名鹤叫了一声于公,言语之间有些调侃之意,于谦却没有丝毫的生气。
更是带着许多的无奈:“户部当时没有足够的钱粮,就是现在也没有。”
“那于大人你拿个数字出来,不过别吓到我。这件事情,于大人既然知道了也要帮我一次,我叫人把所有的东西运到京城来,宣府那边于大人给运过去。再有就是,抚军令的事情于大人兵部人多,就接手了吧。”
“你不怕我虚报一个数字”于谦心说,这天文数字一样的抚军钱粮,随便摸一下就是上万两的好处呀。
换成谁白名鹤都不相信,可于谦,白名鹤不怀疑。
“于大人莫说笑,谁也从这里抽钱你就会敢砍了谁。而且这事情从名义上是万岁从内库出的钱粮,是万岁自己节衣缩食省出来的。谁敢伸手,就连脑袋一起砍了。”白名鹤来到大明之后,发现自己变得狠了。
要是在现代的时候,那里敢说什么动不动砍人的话。
“好”话说到这份上,于谦还有什么可说的。
虽然依然对白名鹤还抱有一些怀疑,至少眼前的事情白名鹤还可信。就在这正堂之上,于谦亲笔写奏本,将白名鹤的意思写的清楚。并且署名,再让白名鹤签上名。
“我这就入宫,如果快的话今天就会有小议。慢的话,后天就会诏告天下。”
“于大人,我就一个要求。别让户部参与,有些个事情我和他们不对路。”白名鹤特意提醒了一句。
于谦离开了,那奏本就没有收起来,一直捧在右手手心之上。
这是一个态度,对白名鹤的态度,也是于谦在进宫之时,对大明皇帝展示自己对此奏本的决心。
话说两边,于谦进宫面君。
京城中另一个白府之中,白崇远的府中白名鹭却是有些坐立不安。
“名鹭,安心坐下。除非名鹤派人来召你,否则你不可能直接去找他。名鹤现在的情况,别说是二伯了。京城的满朝文武摸不清头脑的也大有人在,所以你能作的只有等,如果无法静下来心来等,就去你老师那里读书吧”
白崇远已经是正六品官了,大朝会上有他一席之地。
可在大朝会上他连靠近白名鹤的机会都没有,更不可能说话了。
只是那太和殿前摆的那些当真是让白崇远吓了一跳,有传闻白名鹤进京带着数百条大船,仅是第一天进京城,就有好上百辆马车。
白名鹤的事情他不懂,他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参与其中。所以选择回避才是上上策,至少在京城里还没有人房间的把他和白名鹤联系在一起,那怕他们是至亲的伯父与侄子。别说是他,就是白名鹭都没有人把他和白名鹤联系在一起。
白名鹭还是年轻,终于忍不住了。
“二伯,名鹭准备去老师那里”
“去吧,切记不要随便去你兄长白名鹤那里。京城的水比你想像之中深多了。
白名鹭可是比白名鹤听话多了,答应了就不会违背,带上自己的书去了商辂府。在京城这些日子里,白名鹭有多半的时间还是住在白崇远的府中。
商辂已经接到于谦的随从报告,只说于谦与白名鹤谈好了,然后于谦进宫去了。
进宫的原因,于谦并没有让人带话回来,就怕被有心人听到或者传开。
s:这是第二更,晚上还有两更,加油。
第116节天恩浩荡第三更
在白名鹤进入京城的第三天清晨,依然是停了早朝。
一万禁军,三千太监,分成一千路。出发前往直隶京畿、山东各卫、辽海各卫、陕西北部各卫、山西各卫、河南各卫。还有许多派出民夫的省、州、县。
大明皇帝代宗朱祁钰,抚恤土木堡之变死伤军民。
山西全省,年内减赋税一半,也就是将下半年的赋税给减免了。
只是在抚恤的数额上,按白名鹤所提减了约三成。大明皇帝朱祁钰也怕把白名鹤过于为难了,万一拿不出这么多钱粮来,自己这个皇帝真正是会寒了忠臣的心。
就在当天下午,城外再一次出现百姓云集的盛况。
上一次是因为皇帝祭祀天地为百姓求风调雨顺,这一次却是真正的天恩浩荡。圣旨上写的清楚,皇帝内库出银,有良善臣子捐出家产,如关中白氏之白名鹤倾家财取大义。又有许多良善之商,捐资购米
只是一道圣旨,却有一千份副本,副本不是帛制,只是内庭专用纸与墨抄写而成。
除了各卫,各县之外,六部也收到这样的一份圣旨。
户部金濂,身为尚书在户部作尚书已经四年多了,之前还作了五年的刑部尚书。景泰初年之时,许多官员调换却没有动他的位置。
金濂对于大明官场来说,是一个很难评价的人。
他作事认真高谷这些混流不喜欢这种太较真的人,按理说他这种性格应该是清流喜欢的,可清流甚至不耻与他站在一起。起因是景泰初年,为稳定民心。代宗朱祁钰免天下粮十之三,这也是恩政。
可这位金濂呢
他不收粮。却要求各州县把粮变成银、钱、帛继续上税,实际上是一文钱也没有免。
第一个弹劾他的是工部尚书江渊,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弹劾了他。这消息一放出去后,清流大怒,一天就上百份弹劾,因为金濂他失信于民。
下狱,问罪。代宗朱祁钰亲自去问案,得到了一个答案就是:“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后于谦保了他,理由是如果没有金濂收回国库的钱,京师保卫战怎么打。
保是保了,但于谦也一直回避与金濂来往,在于谦心中讨厌这种不守规矩的人。特别是没有上司指令,却私自胆大行事的。更何况那还是圣旨呢。
另一人,吏部尚书何文渊却上书,理财非濂不可。代宗朱祁钰朱笔亲批。金濂官复原职,降半品变成从二品,罚俸禄一年,以示惩戒。
金濂。大明官场四大势力之外,很另类的一个二品大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