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6(2 / 2)

加入书签

“你也是知青”这位厨房大婶,打量他一下就问。

杨楚生点点头,又说“是被关进治安组的知青。”

“哎哟,那谁给你送饭呀”大婶边拿了一担竹筐和一条扁担边问。

“我的三同户,不过早饭还没送来。”杨楚生接过竹筐,说着还又看一下那些馒头。

这大婶摇着头,下巴朝着馒头一抬说“拿两个吃吧。”说完还叹一口气。

“谢谢了”杨楚生这家伙,手一伸,人家是叫他拿两个,手一抓却是四个。

怎么说,其实他还不想吃,等着秋月嫂给他送早饭的时候,将这几个馒头,让她带回去。

“杨同志杨同志原来你在这呀”

杨楚生竹筐里放着四个馒头,才走到两个仓库边,就听到大旺在喊。

大旺就是给他送早饭来的,还是跟老师请假的呢。这家伙走近了,看着竹筐里的四个馒头,一双眼睛比电灯还亮,还不由自主咽一下口水。

也就两碗清得可以照见人的米汤,杨楚生“咕噜噜”不到三分钟就喝了,拿起四个馒头往装米汤的小里放,笑着说“拿去,一人一个。”

大旺那表情,乐得就跟连阴天,突然间冒出太阳一样。双手抱着小子,笑着说“杨同志,我走了。”然后转身就走,瞧他的脚步,真的有想快点跑回家里,跟他的弟妹们,享受一下四个馒头的快乐。

杨楚生转身看着仓库的门已经开了,朝着一间的门一推,也禁不住皱了一下眉。一股难闻的霉味,直呛他的鼻腔。这哥们很响亮地打了几个喷嚏,才往里面走。

老天爷,几只个头跟猫似的老鼠,“唰唰唰”从他的脚边冲过,往外面逃。

杨楚生擦一下眼睛,心里头乐得直冒泡。这些东西,不知道放在这里面有多久了,满屋子都是宝贝,那些瓷器,都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有些两个瓷器中间,还挂着蜘蛛丝。

“怦怦怦”杨楚生的心脏越跳越快,从堆在墙角的一大堆纸堆中,抽出上面还用一条红丝布条扎着的一个纸卷,看纸卷的表面,布满虫子啃过的痕迹。然后小心解开红丝布条,更加小心地展开纸卷。

“我的天”杨楚生也小声出声,这一拉开纸卷,立马就看到这是一幅字。那些字让他两眼发亮,不叫也不行了。这是一幅瘦金体楷书,字迹瘦直挺拔,字侧如竹似兰。再看一下左侧的款,好家伙“崇宁甲申岁御笔”。

“沙沙沙”杨楚生赶紧将字画卷好了,激动得他脸色有些发青。看字体和款,应该是宋徽宗的真迹,“崇宁”就是宋徽宗的年号。而且这种瘦金体,不就是宋徽宗所创的嘛。

杨楚生赶紧搬,这些纸堆里面,还不知道有多少宝贝。纸质的东西,现在想拿他也不敢,没有地方保存。这哥们一边将那些纸质的东西,搬进两个竹筐里,一边打算怎样将这些东西弄出去。

这些东西,要不收藏起来,以后也肯定被破坏,这年代,也不知道破坏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

突然,杨楚生相当狡猾地笑,有个主意了,不过弄出去的,也只是那些瓷器。

东西真叫多,单就破纸堆,杨楚生就挑了好几担。还有十多张相当漂亮的椅子桌子这些,最漂亮的,还是一张太师椅。先别管是什么朝代的,应该是紫檀木的材料,靠背上面,镶着一大块雕刻得活灵活现的松鹤图。

搬搬搬杨楚生一乐起来,也能将清苦的化成为快乐,因为喝了两碗米汤,身子一动,肚子里就响起“咚咚”声。

“不错,杨楚生,你很积极”那手臂上,挂着一个印有“治安组”三个字红袖章的哥们,走过来一看,还称赞。

“嘿嘿,放心,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杨楚生一边小心将一个明代宣德年间的青花罐放进竹筐里,一边回答。

这年头,这些一颗心全都红得滴血的家伙们,最喜欢听这些话。虽然杨楚生的认识提高得比火箭升空还快,但这话人家听了就舒服。这哥们还掏出一包飞马,请他一根,也因为他跟县委书记的女儿是同学,要不然人家的飞马就随便请啊。

杨楚生这家伙,又走到食堂,谁知道这公社的食堂还保管锄头这些东西。改扁担为锄头,挑起一担瓷器,就要往公社外面走。

“喂,你为什么要挑出去”那位张主任看见了,大喝声中,目光也是透出相当高的警惕性。

“嘿嘿,张主任,这些东西另一间放不下,我挑出去,将这些资产阶级遗留下来的坏东西砸烂。”杨楚生也大声说,这哥们的表情,也是一脸对于这些破东西的不屑。

“嗯嗯,好好”那位主任点着头,感觉知青就是知青,有文化的人接受教育蛮快的嘛。

杨楚生爽啊,美滋滋大摇大摆走出公社大门,然后往一边走,当然是找一个地方,将这些东西埋藏起来了。

这家伙小心啊,围着公社的围墙转了大半圈,突然发现一个大坑,上面还放着几个装着死人骨头的罐子。这地方原来应该是一座坟墓,被挖掉了坑还在。

太爽了,杨楚生小心啊,什么青花罐子,五彩花瓶,还有十几个特别漂亮的鼻烟壶,一个个小心地放。

两担,这两担瓷器,最少有八成以上是古董。杨楚生小心盖好土,并不用做记号,反正等着有机会,再让这些东西重见天日。

太棒了,想不到啊另一间的东西呢特别是那些破纸堆,还不知道也藏着多少宝贝。

杨楚生就是乐,谁想到运气不好重生在这年代,虽然不能以重生的脑袋干出大事,却也有这般的生活,让他怎么不爽。

“红星闪闪,放光彩”杨楚生挑着竹筐,歌也唱得特别带感,还没走近公社的大门,后面却突然响起“铃铃铃”自行车的铃声。

十多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相当豪华地从杨楚生的身边一溜而过,然后进了公社的大门,其中的一位,就是那位县委郭副书记。

这年代,县委那有车,就一辆破军用吉普。县委副书记到公社,也得骑自行车。

杨楚生感觉这班领导肯定要到田里,天已经没有雨了,他们的自行车后架上,还都夹着雨衣。

那位郭副书记还没进入公社大门,也转脸看了他一下,然后就进去了。

公社的许书记还能不出来迎接,郭副书记却啥都没说,指向挑着竹筐的杨楚生问道“他是怎么回事”

“就是鼓动社员包干的事,被大队送来的。”许书记也看着杨楚生说。

郭副书记只有摇头,动不动就抓人,连他这位县委副书记也没办法。不过他今天来了,也是为杨楚生的事来的,这位小知青可能也没想到,他的多劳多得的方式,还在县委里面引起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