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71(2 / 2)

加入书签

杨楚生太乐了,人家帮他们干活,还得说谢谢,还请大前门,这世道真的是,工家兵一家亲,哈哈

真爽,这哥们烧起火,坐在竹寮里,看着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这一批人有五六十个,要是明天再来更多的,他就继续烧开水。

突然,杨楚生站了起来,远远的,看见郭副书记和公社许书记往这边走来了。

“这是干什么”郭副书记看着劳动的场面就问。

“是第三生产队在改造沙质田。”水鸡叔笑着回答。

许书记马上就说“为什么不等着晚造收成了,再改造呢”

郭副书记也有同感,这一片沙质地少种了一造,就少收了不少粮食。也小声问“是杨楚生的主意”

“对对,不过他们社员都同意。”水鸡叔又说。

水笋叔也跑过来了,还有那位供销社的主任,这家伙真的激动啊。要是支农的工地上,能碰上郭副书记,以后他会天天来。

“乱弹琴,杨楚生呢”郭副书记一说,那位经理急忙一缩,还是悄悄回去吧。

“在烧开水。”水笋叔朝着竹寮指。

杨楚生站起来了,郭副书记还没开口,就先说“郭书记好,我是昨天才回来的。”然后就不说了,感觉这郭某人的脸阴得可怕,原来不是关心他的。

两位领导往竹寮里走,其他的人,包括吴拥军,都在外面等着。

“杨楚生,你什么想法几十亩地啊,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许书记还是先开口了。

原来是因为这个,杨楚生笑一个,看许书记的白色的确凉上衣口袋,也放着大前门,先抽他一根再说,掏出烟丝就说“郭书记,先卷一根。”

“我这里有。”许书记一说,赶紧掏出大前门,每人都得一根是不是。

“郭书记,如果等到晚造,还要冬种,春节过后也就要下雨了,来不及。”杨楚生吸一口烟说。

有道理,郭副书记点着头。

杨楚生又说“现在改造,这些田改造完了,还赶得上冬种。”许书记也在点头,感觉还是郭副书记经验老到,刚才没有跟他一样,说得那样的语气。

“那你们的副业呢,打算怎么搞”郭副书记看着水鸡叔又问。

杨楚生也有想法,趁着现在,还是劝一劝郭副书记,这位老干部,折腾不起了。抢先就说“郭副书记,不能那样搞呀,不能让社员们每户养三头猪。”

这话在一个县委副书记的面前说,胆子真太大了,许书记又一次瞪起眼睛。这每一户农民要头三头猪,不是县里的号召,而是公社自己搞的。不过这样也好的嘛,这就叫响应县革委会的号召。

郭副书记抬起手,示意许书记先别说话,然后说“这是政策,是县革委会所有成员一致通过的,杨楚生,你是刚刚从劳改场出来的。”

“我知道,但这样搞,要是几个月后政策有变呢农民怎么办到时候,号召大搞副业的人,要怎样向农民交代”杨楚生因为急,也顾不了分寸了。

这话说得两位领导都在瞪眼睛,水鸡叔和水笋叔却在着急。

“政策是刚定下来的,怎么会有变”郭副书记还是老干部了,也少了一点性子。

“肯定变,如果我没说错的话,秋收以后就会变。”杨楚生这话说得并不小声了。

谁都会奇怪了,杨楚生不会神经病,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郭书记,发展是肯定要的,但不要那样高调,要不到时候,肯定又有一些干部下水。”杨楚生这回说得小声点了。

“你说政策肯定会变,总得有理由嘛。”郭副书记的心里也有触动,他们这些刚起来不久的,听了都会有触动的。

“就是这样,不管有没有道理,政策肯定变。”杨楚生就分析了呗,最后就这些话。

许书记听得额头见汗,这个杨楚生,这些话要在公开场合说,那是反革命还得加上现行。

“那你们大队呢怎样搞了”郭副书记又问。

杨楚生也不怕了,就说了。

不会神经病的嘛,郭副书记暗自在想,这个方法真的好,相当灵活,可以说是可攻可守,合情合理。

“老许,我想再歇歇,累了。”郭副书记突然说。

“那我们到田地瞧瞧。”许书记说着站起来,外面还有十几个在等着他们呢。都是明白人,感觉郭副书记还有话跟杨楚生说。

果然,现在只有他们两个了,郭副书记也掏出大前门,问道“杨楚生,你什么意思”

“郭书记,你别这样了,抓起农业就行,副业这一块,能不过问就别过问,以你的身份,政策一变,搞不好就是首当其冲。”杨楚生小声也说。

这小家伙,听起来是在胡说,但其中却有一些真的说到人心里了。郭副书记点着头,也明白这小家伙的用意。

“杨楚生,你们这样发展的方式不错,但你不要忘记你刚才说的话,到时政策没变,那你也会犯错误的。”郭副书记说着站起来。

杨楚生笑了,也感觉够了,他一个重生的,能让农民不损失严重,能让这位他很敬重的老干部安全,他就感觉到值。只是他的话,人家要不要听,这个他真的没办法。

第91章 死不悔改

杨楚生说的话,郭副书记和许书记会信吗反正县里大力抓经济的会议继续开。

但是却有一个让郭副书记不得不暗自叹服,这时候,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方式,却突然冒出来了。各地都在大力推行这种方式,想起来,杨楚生的头脑还真的超前了。

上面的文件,也并没有说每个农村家庭一定要养多少头猪,几只鸭。这是任务的时代,好像任务一下,全县的经济增长,就已经成了定局一样。而且,也将这种发展,跟农业学大寨挂上钩。

好家伙,这一下子也出了笑话,猪苗一下子成了奇缺动物,几乎可以这样说,有几个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