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67(1 / 2)

加入书签

会降敌尚在两可之间。

军阀总是靠不住的,虽说心下已有这个定论,但杨永泰还是试探的问了一句。

“委员长,您觉得宋明轩如何”

宋明轩

听到这个名字,蒋介石的眉头猛皱,原因无他,更多的因为冯玉祥那个人,着实不能让人信任,以至于在蒋介石来,宋哲元同样不可相信。

“宋明轩和其二十九军虽抗日有功,但军阀其性难免,阀本质是为自保,而其又对地盘之渴望不可大用”摇着头,否决了杨永泰的提议,蒋介石的眉头再次皱成团。正是这诸多的顾虑,使得他在华北的问题一直犹豫不

“委员长,现在华北的局势太过混乱,我个人以为,整华北局势,暂时还是离不开军分会的”

见委员长的眉头紧锁,杨永泰便开口说道。

“现在华北阎、韩、宋、张四系武装,小股军阀亦有数,若无中央平衡的话,唯恐华北局势生变所以呢还是要中央要员平衡华北局面。”

在飞机上,杨永泰考虑了很长时间,除了中央,怕还真有什么人能主持华北大局,而河北,又是华北的中心,在看来也就只有中央能可谁都知道,那北平军分会根本是一个火山口,谁愿意呆在那个火山口接下那块烫手山

看着委员长,知晓委员长心思的杨永泰便又继续说道。

“委员长,我以为这个人不能过钢,过钢易折,亦不过软,软必为日人所欺,”

而作为蒋介石的亲信,杨永泰自然深知委员长的心思,论是委员长还是国府需要的就是时间,需要准备再次对湘匪患进行围剿,彻底消灭湘赣两省割据势力,同时中央还努力通过一切手段分化、瓦解、打垮割据地方的十多个军,从而控制了中国大部分重要省份

这一切能否完成,直接关系到中国是否抗战的大局面,华北作为冲突的最前沿,那位军分会委员长的人选自然就了重中之重。

“若不然,把何总长的代字去掉吧”

话总需要有人来说,杨永泰知道,自己这一句话,怕是让何应钦记恨上自己,但现在,他同样没有选择,委员长是如此,在与他人谈论事情的时候,他总是在“听”别人“话”,而他人要通过这种“谈”,去揣摩委员长的用意进而给出符合委员长心思的“建议”。

点点头,蒋介石什么都没有说,他同样倾向于由何应钦时主持华北局面,见委员长点着头,杨永泰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这一关算是过了。

“畅卿,你去北平时,有没有见过管哲勤,他现在伤势如何”

在解决了一个问题后,蒋介石又问道另一件事,管哲勤,那个年青人是难得的几位除去他的学生之外,能让他颇有好感的年青人。

“委员长,那发子弹,几乎是贴着心脏而过,幸得是手枪威力不大,若不然”

摇头叹口气,在内心深处杨永泰都为那个年青人觉得的可惜。

“不过,万幸其伤势目前业已稳定,若是慢慢调理的话,其应该会很快恢复”

自然的,杨永泰知道蒋介石问的是管明棠的伤,实际上却是另外意有所指,一直以来以揣摩委员长心思见长的杨永泰自然知道自己应该把话朝什么地方引去。

“这次在北平,虽说所处时间不长,也曾去医院见过哲勤”

然后杨永泰自然是一番中肯的评价,原因无他,从他去北平前蒋介石特意请其代去问候,并差他带上燕窝、人参之类的补品,可以看出委员长对其可谓是极为欣赏,再则,现在南京亦有传言,管明棠是张印光的准侄女婿,是真是假无从得知,可杨永泰定肯相信这是真事,那位“革命圣人”,可不是他杨永泰能得罪的,别说他,就是眼前的委员长对其亦是恭敬有加。

“哲勤是个极为不错的年青人其行其为足为我国青年之典范”

先是点头称赞一声,蒋介石随后话峰又一转。

“哎,不过他就是一个商人,偏偏行事上有些大意,身上有商人的习性,又有年青人的莽撞,”

蒋介石的话只让杨永泰心下微惊,一时间,他甚至有些弄不明白委员长话里意思,前番还能感觉到他对管明棠的欣赏,而现在若是杨永泰没记错的话,当初汉阳铁厂复工,汪精卫参加典礼时,所受欢迎之热烈可谓是前所未有,有人拿此时在委员长说道管明棠,却被委员长用一句“你不懂”顶了回去,后来委员长到汉阳时,相比迎接汪精卫的隆重,那迎接虽说有些热烈,但亦无法与迎接汪氏所能相比,有人称管明棠是汪派的人,而委员长依然是一句“你不懂”,而现在

在这一瞬间,面对委员长的变化,杨永泰当真有些不懂了。

“年青人莽撞,到是在所难免之事,”

虽说看不懂,可杨永泰便试探着说了一句,见委员长未吭声,他又继续试探着。

“想来还是太过年青的缘故,在去北平的时候,我听说,若不是印光先生拦着,印光先生那宝贝侄女,怕也要搭随飞机北上了”

这句话,与其是杨永泰在说道他人的“新闻”,到不如说是在试探委员长的态度,每每在委员长面前,他都打起十万分的小心与谨慎,以揣摩委员长的真实用意。

“嗯,他们到也是郎才女貌,一对佳人”

点点头,蒋介石随口说了一声,然后又凝思片刻,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念头,在其委员长凝思时,前后联系委员长的话语,杨永泰意识到,眼前的这位委员长,到不见得是对管哲勤有意见,恐怕让委员长有想法的还是

“委员长,有一件事,不知当说不当说”

见委员长没有吭声,杨永泰便继续说了下去。

“未来一两个月,若华北交涉成功,那冲突便可暂止,届时,各路大军,势必将各自回防驻地,只是”

注意到委员长从先前的凝思变成注意,杨永泰便知道自己猜对了,委员长所考虑的并不是管明棠,而是另一件事。

“此战中立下大功的义勇军第五十八路军,如何相待现在没有人提,是因为前线战事正酣,若是停战后,怕就会有人重提此事,以免冷国民之心”

杨永泰的话说的很是巧妙,无论是“重提此事”亦或是“冷国民之心”无不是在提醒委员长,到时候肯定会有人借此攻击中央,若是中央到时处置此事稍有不甚,甚至可能为人所利用,从而策动针对中央的举动。

“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