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32(1 / 2)

加入书签

关的报道啊

“专员,难道您忘记了”

诧异的看着专员,朱福驷似乎有些不解。

“农业机械公司那边制造的四轮拖拉机”

四轮拖拉机

朱福驷的话让管明棠先是一愣,随后却又笑了起来,之所以发笑的原因非常简单,四轮拖拉机的图纸,还是他提供的,早在新区成立前,为了向邹平试验县提供灌溉设备,当时德县厂便依图纸生产了单缸柴油机,而在新区建设时,面对建设需要大量汽车的原因,管明棠想到了在后世的某一个时期内,盛行的小四轮拖拉机,那种小型拖拉机在长达二十余年中,一直是中国农村,甚至小县城短途货运尤其是建筑货运的主力,而小四轮拖拉机中技术难度最大的就是“单缸柴油机”因其技术简单,在后世许多农机厂、修理厂都曾生产过四轮拖拉机,考虑到其低技术含量,管明棠才从后世购进图纸,交由机械公司制造四轮拖拉机,现在四轮拖拉机已经改由半年前成立的农业机械公司负责,只不过四轮拖拉机现在一直用于新区以及专区的建设,直到农村合作社试点成立后,各合作社方才购进了四轮拖拉机,这才算是干回它的“本行”。

“四轮拖拉机”

在诧异的功夫,支秉渊急声辩解道。

“那是简易拖拉机,绝不是汽车”

老同学的辩解却让朱福驷颇为不服的说道。

“汽车,当年民生汽车也就只能拉两吨货,四轮拖拉机看似简单,可四轮货斗也能拉两吨货,一辆能拉两吨货的美国卡车多少钱至少也要七千块,可一辆四轮拖拉机才多少钱才150块钱,载重两吨的四轮货斗也就180块钱,买一辆两吨卡车,够买二十辆四轮拖拉机,还有得剩,而且,汽油多少钱一桶,柴油多少钱一桶买一桶汽油的钱够买两桶柴油,还有所节余”

在他们的争论声中,望着眼前的这一片庞大的工地,管明棠却陷入沉思之中,的确,相比于汽车,18马力的小四轮拖拉机的价格实在是太过便宜,就那还是因其产量有限,导致成本“过高”如果批量生产的话

“可它依然不算是汽车,它,它至多也就是嗯,算是自动车,绝不是汽车”

此时支秉渊的辩解显得很是苍白,但现在拖拉机已经“国产化”却是事实。

“爱洲,想来你还不知道吧,就在上个月,农业机械公司已经向南方出售了500辆你口里的这个自动车,拖拉机和货斗,现在那些拖拉机,都已经应用于江苏、浙江的公路运输了,汽车,难道拖拉机,就不算汽车吗”

“拖拉机只是机动车,而不是属于汽车的范畴”

按照后世的划分,管明棠出言打断朱福驷与支秉渊的争论,此时,他的脑海中却浮现出了另一种车辆在后世乡间盛行的三轮车,就技术而言,他并不比拖拉机复杂,但就其用途来说嗯,它和拖拉机一样,都可以在短时间内,为中国培养出一大批汽车驾驶员,不至于向后世一样,在抗战爆发时,中国甚至没有足够的汽车驾驶员。

“不过,就其驾驶来说,其同汽车的差距并不大,现在拖拉机,应该进一步推广一下,最终,汽车还是会取代拖拉机的,毕竟,汽车的速度更快,油耗更少,而且驾驶起来更舒服一些”

手指着面前的这一面庞大的工地,管明棠对支秉渊说道o

“爱洲,正如你说的,这里将是中国第一辆汽车的诞生之地,有一天,当中国像美国一样成为汽车强国的时候,人们提到汽车,就会提到这里,提到新中”

拍了拍支秉渊的肩膀,管明棠又展颜一笑,环视着周围的人们说道。

“诸位,第一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在谁的手中发展壮大起来,就像多少人能记得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可是有多少人不知道福特,我希望,有一天这里”

手指着这片庞大的工厂,管明棠用极富煽动性的口吻说道。

“能够超越福特,人们提到汽车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里就是新中”

明天加更,求月票

第三百六十五章蓝天之梦

新区三期区,是征地规模最大的一片区域,而在三期区中有即如新中汽车公司这样规模庞大的工厂,同样也有一些规模并不大的“小型企业”尽管在邯彰专区成立后,为促进专区的工业经济,吸引农业富余人口进入工厂,按照专员公署的规划公司除去在专区投资了一批大中型厂矿之外,还刻意的将数百家合作企业设于专区十二县,从而使得专区工业经济每月都曾倍值发展。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新区内并没有小型企业,实际上在新区依然有大量的雇员在百人左右的“小型企业”而且与合作企业不同,这些小型企业大都是由公司直接投资创办,无一例外的,这些小型企业,大都是那种“技术研究型”企业

而位于三期区的“中国航空研究所”即是其中之一,与大多数工厂都修建于平原不同,这家研究所建于新区边缘的山谷之中,表面上这座航空研究所,是一家研究机构,可其同样也是一座工厂,尽管这座工厂的规模并不大,但其却依然是中国唯家可以生产所有飞机零部件的工厂。

“这里拥有最先进的设备,唯一没有的就是航空设计人才”

半年前,在觅桥飞机制造厂任监理的王助,在接受邀请时,邀请他的朋友曾如此提到位这座航空研究所,而此时置身于这间地下风洞试验室内,这个直径4。5米的大风洞是中国第一个风洞,飞机设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备,那就是风洞,而风洞正是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前提之一。

过去,在马尾的海军飞机工程处时,尽管王助曾设计并制造过十数架飞机,但是没有一架进行过风洞试验,而此时,在风洞运行时轰鸣声于耳间回荡的时候,他不禁回忆起当年与巴玉藻一起工作时的经历。

“士倬,你知道吗当年我和蕴华在马尾的时候,为了能够进行吹风试验,我们不得不用几块玻璃和砖头制成风洞,用一台小电机吹风”

提及当年的旧事,王助再一次想起遭日本间谍刺杀的老朋友,相比于自己,无疑他更具天赋,只可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