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6(1 / 2)
工,具有新工人所没有的钻井经验。
“李跃民”
冲着蹲在院子里的李跃民喊了一声,孙建初便走了过去。
听有人喊自己,李跃民抬起头,看清来人后,他那张疲惫状的脸膛上尽是疑惑之色。
“你是”
“不记得我了”
面上带着微笑,孙建初又出声提醒道。
“去年在陕北的时候,咱们可是在井边聊了好一会,当时你说”
“孙孙先生”
眼睛突的一亮,李跃民猛的一下跳起来,是他,没错,就是去年在油矿见着的那位考察地质的孙先生,他怎么来了这。
“孙先生,您,您怎么到了这”
“孙先生是那个孙先生”
破屋里的人一听着孙先生,还以为是那位当初请他们过来的孙先生,纷纷跑了出来,可待看清来人的模样后,顿时无不是露出失望之色,这并不是他们盼望的那个孙先生。
“这不,我刚来西安,听说你在这,就过来了”
看着院子里那些听着话声走出来的十几个井工,孙建初点头示意的同时,又问道。
“怎么样,大家伙还成吗”
“孙先生,您这,不,不都看着了吗”
叹气之时,李跃民又不无期待的看着面前的孙先生,如果能从他那借钱买张回天津的火车票的话,可,想到两人不过只是一面之缘,这么张嘴,会不是显得太过唐突,可转念他看着孙建初却又有些疑惑,他怎么找到了这来了
“孙先生,你这是”
看着随同孙建初一同进来的另几位,李跃民有些疑惑的问道。
“是这样的,这次我受北方地质调查所委派,前往甘肃勘探油矿,听说你们在这便找了过来””
尽管调查所买到了一套钻井设备,可却没有熟练的技工,而眼前的这些人,正是孙建初需要的熟练技工。
“怎么样,大家伙想和我一起去一趟甘肃吗”
听是要去甘肃,李跃民张张嘴却是没说话,而旁边的人更是沉默了下来,这次他们可是被坑惨了,当初谁能想到不远千里来到西安,会落得这个下场。
“孙先生,您,您应该已经听说了,我们,我们”
就在李跃民吱呒着解释时,孙建初却拍着胸脯说道。
“大家放心,无论发生什么样的意外,我孙建初都不会丢下大家不问,等油井出了油,若是大家想回来,资金、工钱都不会少大家一分,到时候,愿意回天津、回北平的,车票买好,而且”
心知他们遭遇了什么,也明白他们为什么担心的孙建初,又从口袋里拿出钱包说道。
“若是大家不愿意去,也不强求,旁的忙孙某帮不上,可一张车票钱还是能出得起,若是有想回家的,这钱,就当是孙某代孙越崎先生送给大家的车票”
此话一出,破院里顿时沉默了下来,众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时间竟然没了主意,最后还是李跃民看着孙建初,用力的点头说道。
“孙先生,您都这么说了,若是我们再拿着劲,那可就说不过去了,我和你一起去甘肃”
“我也去”
“还有俺”
两天后,三十五辆满载着近100吨从德、美进口的3部设备器材和新区定制的钻机配件的卡车从西安火车站出发了,而在这个车队出发的时候,数月前刚刚成立的北方贸易公司随即给总公司拍去一份电报,电报的内容极其简单,不过仅有五字。
“孙率队离秦”
而远在邯郸的管明棠,在接到这份不过仅仅只有5个字的电报时,则默默的站起身,走到院子里朝着西方看去,似乎是想在目送这个车队。
“一滴汽油一滴血”
在心底默默的念着这句话时,管明棠的脑海中浮现出在历史上,日寇侵占东南沿海地区后,港口通道被封锁,石油进口急剧减少,为了把包括汽油在内物资运回国,在滇缅公路上、在驼峰航线上,不知多少中国驾驶员和盟军飞行员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而现在,历史在这里发生了改变。
在获知地质调查所准备就玉门一带进行石油勘探并建议组织钻井的报告后,管明棠立即在第一时间作出了批示,原因就是因为了解那段“滴油一滴血”的历史,或许,就现在而言,并不适合开采中原油田,但玉门油田却具备开采条件,一是因其偏远,二是因其开采技术简单。
“在这个时代,玉门油田也将发挥他的作用”
按管明棠的设想,在玉门油田开采之后,他同样也将担负起历史上玉门油田在历史上承担的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出产品、出人才、出经验、出技术这个“三大四出”的使命,从而为将来开采中原油田甚至胜利油田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在铸下这个基础的同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至少在未来几年内,自己再也不需要为石油担心,同样的“滴油一滴血”的历史,也将随着玉门油田的开采,以及工厂设在专区的“安全燃料公司”而消失于这个时空的历史中。
想到这,管明棠笑了,笑得非常得意,那只南美的蝴蝶是否能想到他的翅膀引发的风暴当初,既便是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可以给这个时代带来如此之多的变化吧
一进门,李直民便注意到先生整个人显得都很是高兴,于是便开口说道。
“先生,您今天心情似乎不错啊”
“高兴”
回身看着进屋的秘书,管明棠的脸上依然还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而不是那种习惯性的微笑。
“怎么能不高兴呢要知道,今年可是一个丰收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