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42(1 / 2)
里头,他们看的不是钱,看的是感专员的恩,再说这当兵,就像专员说的那样,是为他们自己,这年月,没兵保着,日子过不着好。
“嗯。”立秋又应着。
“给祖上争脸。”
“嗯。”
“咱王家,出身齐国田家,以王为姓,田横就是咱王家的祖宗。”
“老早就听讲过啦。”
“这保长说,北头不太平,日本鬼子没准那天就打过来了。”
“早知道了,民团上天天都讲。”
“没准要是打起来,你们能开上去。”
“开上去就打,打他个狗日的小日本。”
“嗯,要精忠报国。”
“嗯。”
“像岳飞。”
“嗯。”
“不能当孬种”
“嗯,像田横。”
“当年义和团练拳那会,你爷爷出拳练,操着大刀在保定和洋鬼子打,枪子儿打掉了辫子,没眨眨眼儿。”
“爷爷英雄孙好汉。”
立秋笑了,笑得很是灿烂,瞧着旁人时,脸上更是得意,这邯彰百万民团,一共才选出一万常备兵,个个都是百里挑一汉子。
披红挂彩的大车,一辆辆的在乡公所聚集着,在乡公所周围一早就贴满了标语。
“父招子来兄招弟,保家卫国把兵当,卫土之责人人有”
那标语写的直白,瞧着那墙上的标语,再瞧着那一个个披红挂彩的新兵,韩小武很难把他们和他印象中的当兵联系在一起,别说是他,就是那些从新一军转到常备民团的老兵,瞧着眼前的这一幕,同样傻了眼。
“龟儿子的,这是去当女婿,还是去当兵啊”
可不是嘛,一个个披着红,挂着彩,坐着大车过来的,更有甚者,还有骑着大马,一路跨马游街过来的。
“啧、啧”
天在一个新兵的身边转了圈,瞧着那人胸前佩着的大红花还有那红绸,只见那红布上写着“国民兵役常备兵、一人参军全家荣”,这句话只让他一阵称奇。
“妈了个八子,这邯彰的老百姓,可真他娘的疯劲了”
可不是疯了劲,不是疯了劲,那能像是迎女婿、娶媳妇似的送兵,而置身于其中,大岛庆一几乎不敢相信他的眼睛,就在他的商社对面的旅馆,此时正在举行着欢送会,在店门两侧十数名店员和妇人手中拿着国旗,而一名穿着军装,戴着红花的青年,则站在那大声说着。
“请东家、四邻放心,我李宝山参军服役,保证服从长官命令,临战时,定奋勇杀敌、誓死报国”
简单的话语,看着人群中手持的一面面并不大的国旗,再看着那高达数尺的布幡,望着布上书写着“贺李宝山从军行”以及诸如“精忠报国”、“奋勇当先”之类的字样,在这一瞬间,他只感觉到一种画面的重叠,和大岛记忆中的一些画面重叠着,而此时,他甚至有一种错觉,回到日本的错觉。
“怎么会这样”
在商社二楼的窗边,望着窗外那些披着红花的中国征召兵,大岛不断的在唇边喃语着,他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他早就习惯看到征兵者在集市上搭起一个台子,然后烧上一大锅米饭、一大锅肥肉。
树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
吃粮,才是中国人当兵的原因,在中国士兵的地位是低下的,当兵只是为了吃粮,他们不知道何为国家,不知何为义务,更不会有任何使命之感,而现在,为什么他们会表现的如此亢奋,为什么
在大岛的心中浮现出无数个为什么,并为之警惕的时候,同样在邯郸城内,在民团司令部内,那些职业军官们的心中同样浮现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民众会勇跃从军
“为什么”
几乎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这么一个问题,在过去的几天中,王庚曾前往新兵营中去观察过,也曾亲自去过县、乡的新兵集结站,可看得却多,他越觉的疑惑,在军队中服役的经验告诉他。
与西方军人的义务与责任不同,中国士兵不过是把过去扛长打短时的那种雇佣道德搬到军队,像为人佣工一样,视待遇的好坏,定出力的大小,如果酬劳足够多,玩命也不是不可能,再要么是靠着那种厚饷养兵所带来的效忠报恩意识以及士兵间的信义支撑,可此时,那些新征兵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却远超过他的意料,远非过去所见到的那种,当兵不过只是一种营生。
反倒让他看到国民意识在专员的觉醒。
“为什么”
面对着司令部内一张张似有些疑惑的脸,管明棠显得有些得意,尽管在最初时,他也曾惊讶非常,先前他所惊讶的是报名应征的人数之多,而后来惊讶的却是他们表现出来那种热情,尽管其中也有那些刚刚走出课棠的乡村建设人员的鼓动,但民众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却远超过他的想象。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
看着王庚、李谟焌等人,管明棠神情凝重的说道。
“因为这里与其它地方不同”
凝重中带着一丝得意,管明棠有足够的理由去得意,因为不过只用了十个月,他便改变了专区四百五十万民众的生活,甚至改变了他们的思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