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45(1 / 2)

加入书签

没有向现在这么迫切。

“兹”

突然,指间的灼痛让黄汲清吃痛的深吸一口气,连忙将烧到手指头的烟蒂扔在烟灰缸内。

“所长,又走神了”

听着所长的吃痛声,孙建初笑着走了过来。

“子乾”

在说话的时候,黄汲清的语气显得很是凝重。

“不走神也不可能啊”

再一次,从铁皮烟盒中取出一根纸烟,黄汲清看着那副象征着北方公司地质调查所半年工作成就之一的中国地质地图,神情凝重的说道。

“你该知道,新中汽车公司那边,今天打出了一条标语”

“嗯”

点点头,孙建初喝了一口茶。

“大干一百天嘛在要一百天内,完成汽车公司的全部基建,这样的话,最晚明年十二月,汽车公司便能投入生产,二十七年就可达到设计产量”

“五万辆5吨级载重货车、一万辆轿车”

念叨着这个数字,黄汲清显得有些失神,而神情却依然凝重。

“现在汽车经过二十年代遭到守旧人士、马车业、人力车业的抵触之后,现在已经在中国实兴开来,百里之途、朝发夕至,公路交通的便捷,使得国人不仅接受了汽车,而且还进一步认识到汽车的作用,汽车可以振兴工商、强国富民、传播文化、普及教育、改良市政、维持治安,对一般市民来说,汽车可以利便行驶,丰富生活,对军队而言,汽车能够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加强军队实力,总之这汽车越来越重要过去,汽车受限于进口,价格高昂,而现在,新中国产汽车之后,这汽车必定将迅速普及开来”

此时黄汲清这位地质调查所所长的神情显得有些复杂,即新中汽车公司这座亚洲第一汽车厂的建设速度加快,而感觉兴奋,却又因石油而感到忧虑。

“六万辆汽车,一年得烧多少汽油、多少狄赛尔油啊”

或许是因为刚来北方的缘故,现在黄汲清还没有适应柴油的说法,而是依如在其它地区一般,依然用狄赛尔油称呼柴油。

“这还只是一年的产量,而且现在还有大量的四轮拖拉机,听说农业机械公司那边,准备的扩建拖拉机工厂,而且,你也知道,汽车公司那边设计的轿车听说是像t型车那样的国民汽车,现在开汽车可是风尚啊上海那边,有不少有都买了轿车。”

在过去的两年间,一直在陕西、甘肃、青海、新疆两省考察的孙建初,提及汽车风尚时脑海中想到在上海的弟弟,可不就刚刚买下了一辆汽车。

此时在上海街头,雪佛莱、奥斯汀、雪铁龙等名牌汽车随处可见。一些年轻人甚至买起了敞蓬跑车,现在汽车不仅仅是起到代步作用,更能让开车人出尽风头。摩登的人们把开汽车、坐汽车是为了时尚。可毕竟要拥有一辆汽车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因此汽车在人们眼中已经成为财力、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但买车的动机和用途却是因人而异的,就像他的弟弟,在上海分公司任销售科长的他就没有买风光的敞蓬车,而是购置了一辆普通的奥斯汀汽车。

“可不是,如果不是新区这里为了限制轿车,上牌照需要加征30的牌照费,没准,现在新区的街道上会有几万辆汽车,要知道,新区内能名够买得起汽车的群体可是不少啊”

新区内上牌照加征30的牌照费,在初时的确有敛财的目的,而现在,却是为了将来确保新中汽车公司生产的轿车,对此,外人更是无从得知,可即便是有30的牌照费,亦无法阻挡一些人购买汽车,比如那些合作企业的经理以及从外地迁入新区的富商。

“所以,汽车只会越来越多,而汽油、柴油这样的石油产品,也会越用越多,现在一年需要进口几十万吨,但也许十几年后,中国一年就需要进口数百万吨石油产品”

眉头紧锁盯视着那张中国地质地图,黄汲清的语气越发显得浓重。

“尽管石油价格低廉,但每年高达数千万元进口,未来高达数万万甚至十数万元进口,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而石油”

双手拄着桌上的地图,盯视着地图上,那片被认为“陆相贫油”的土地。

“从1878年近代石油勘探于中国出现,直到现在中国石油工业几乎没有什么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找不到油田,而“陆相贫油,。

吐出那四个字时,黄汲清的眉头再次锁紧,这一理论源于民国三年,那一年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组织了一个调查团到中国的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河北、东北和内蒙古部分地区进行石油勘探调查,没有什么收获。据此,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埃蒙斯教授于民国十年断言:“所有的产油层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海相地层或与海相地层密切相关的淡水地层。”随后,在十一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学教授勃拉克韦尔德在一篇题为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的论文中再次强调,中国没有中、新生代海相沉积,这一论论据似乎又一次证明了“中国陆相贫油”。

“我就不相信,中国这么大,怎么可能没有石油呢”

反复看着那副地图,最后将双眼盯在陕北,黄汲清问道身边的孙建初。

“子乾,你去过陕北的油矿实地勘探过,那里的地质情况是什么情况既然那里产油,应该具备海相生油的地质基础条件,可实际上”

“那里是陆相”

吐出几个字,孙建初语气肯定的说道。

“我并不认为,“海相生油”绝对的,如果是绝对的话,陕北的油田就不可能出油,至少不可能出现商业油井,而去年孙越崎所在的陕北油矿探勘处开采的油井,一天可以生产数十吨石油,虽说产量有限,可总归产出了石油,且具备商业价值,我觉得,海相生油、陆相贫油并不一定是绝对的”

“没有任何理论是绝对正确的,今天的主流的也许明天就是异端,今天的异端也许明天的主流”

趴在地图前,黄汲清看着地图问道。

“子乾,以你这两年在西北地区的考察来看,什么地方最有可能开采出石油”

虽说在北大毕后后,他先进入实业部地质调查所,随后转入中央地质调查所,在翁文灏、丁文江、李四光麾下,从练习生干起,跟随后来惨遭土匪杀害的著名地质学家赵亚曾,北上东北、华北、陕西,南下云、贵、川,转战四方“敲石头”可对于西北,他并没有孙建初了解,孙建初在过去两年间一直转战于西北各地同,而之所以会问道西北,则是因为黄汲清有一种直觉,相比于其它地区,西北更容易开采出石油,尽管只是直觉,但他依然选择抓住这个直觉。

走到中国地质地图前,先看了一下地图,随后孙建初指着地图上的一个位置说道。

“在这里,我觉得可以在这里试一下”

看着孙建初手指的位置,黄汲清倒是有些迷惑他为什么确定如此在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