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95(1 / 2)

加入书签

会之机,委婉地表示中国不会总做无限制让步与妥协,同时暗中开始加紧对苏接洽,准备万一了。而与此同时,日本则把视线投向了绥远在二十五年以后,此前曾在日本华北驻屯军策动下,一度风声鹤唳、高度紧张的平津地区一时归于平静。但属于日本关东军目标范畴之内的察绥地区,却再度陷入危机之中。深受“满蒙计划”影响,以控制经营整个满蒙为目标的日本关东军,在实际控制了察哈尔东部地区之后,又利用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德王要求高度自治的心理,秘密策动德王在内蒙古造成局面,进而统一内外蒙古,建立蒙古国。为此,日本不仅加紧向察哈尔全境,乃至向绥远地区实行渗透,而且接连运用伪军李守信等部制造事变,逼迫中国方面撤出了察哈尔省长城以北地区。j月,德王与李守信等更公开在化德成立了所谓“蒙古军政府”德王亲任总裁,掌军政大权,李守信兼参谋部长,并聘日本人村谷彦治郎、山内、稻茨、山本信亲、崛井德五郎等分任主席顾问及军事、财政、外交、教育等顾问。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日本关东军和伪蒙军自然要把夺取绥远省,视为完成“蒙古建国”的下一阶段战略目标。察绥一带局势,自然渐趋紧张”

在于德仁就此时的前因后果加以汇报时,管明棠则把眉头皱着,他的左手夹着一根香烟,但是却没有一丝想要吸烟的意思,只是在那里思索着,这一切来的太过忽然了,在于德仁就当前的局势加以汇报之后,民团参谋部情报处处长于新民便就军事情报方面加以汇报。

“上半年对察哈尔方面进攻计划,因晋绥方面除绥远省主席傅作义涉及其利益,而积极响应外,阎百川等人因顾虑陕北方面东征,而未加以积极响应,加之两广事变爆发,中央军被迫将主力南调,从而导致上半年进攻计划被迫流产月前月8日,蒋介石亲自与日方代表川越会谈。越根据日本政府的训令,丝毫没有做出缓和的姿态,明确提出了共同防共、华北特殊化和限时降低关税等各项要求,由此中央方面便改变计划,着手重提其“察绥进攻计划”准备在绥远采取行动”2日,中央决定抽调汤恩伯部三个师应援绥远,另由于有消息称关东军调兵两团加入攻绥伪蒙军,因此委员长甚至还想增厚援绥兵力。只是他对日本关东军会否加入攻绥仍感怀疑,同时何应钦也“恐日人侦知为虑不主急办”故未付注行动。20日,当天,他还急电西北剿总代总司令张学良,要其速调关征麟之第二十五师至咸阳候命,“准备增援绥远””

在其于新民汇报时,管明棠的眉头依然紧锁着,他在思索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这一事件中,自己以及邯彰该如何自处。

“清泉,调查局那边,觉得为什么南京方面要打这场仗”

将视线投向曾澈,管明棠的眉宇间带着一些疑问,就他所掌握的信息来看,在“77事变”之前,南京方面则是不断忍让,以争取时间,但现在似乎有所改变。

作为经济调查局局长,同样也是防务委员会成员的曾澈在听到专员的问题后,立即开口答道。

“专员,南京方面之所以决心在绥察方主动展开军事进攻,其原因无非两点一是国内政治需要,二是对日备战的需求。”

尽管绥察距离邯彰很远,但并不意味着曾澈就未加以关注,实际上,调查局早在上半年就在绥察方面派出了调查员,以搜集各方面情报信息。

“在国内方面,南京受到6月初爆发的两广事变的刺激,同时发现深处日本威逼之下的冀鲁守将宋哲元、韩复渠等也或明或暗地在与两广反蒋派相应和,因此南京方面不能不担心华北诸省有脱离中央的严重危险,如南京不有所行动,很有可能导致河北、山东方面进一步与日方合作,进而脱离中央。因此其对绥远的方针必须强硬起来,对内以威慑河北、山东方面的异心,第二点呢,则就是对日备战的需要,在日本关东军已经接连占领了东北与热河,并部分侵占察哈尔之后,任何人都不能够轻率断言日本不会进一步寻找借口直接侵占绥远了。而就目前来看,日本政府并没有做好与中国开战的准备,关东军在绥远的行动,不会是大规模的战争行为,更多的还是关东军少数将领的越轨行动,这一点,我们清楚,南京方面同样也很清楚。而要阻止其“弄假成真”中国方面就必须迅速表现出强硬态度,使日方不能不三思而行。鉴于这两点内外需求,南京方面才会再度决定要先发制人”

在曾澈提前“先发制人”时,管明棠的眉头微微一扬,同时把视线投向民团参谋长王庚,看着他问道。

“受庆,你不能能从军事方面解释一下,先发制人的成功机率”

第二十四章动员

“是”

站起身,王庚走到地图墙边,用手中的指挥棒指着地图解释了起来,而此时,民团司令部作战会议室内的气氛显得极为凝重,每一个人都认真的听取着参谋长的讲解。

“目前,进攻绥远方面的敌军大都是伪蒙军队,因处于发动初期,其兵力相对薄弱,且倭军参加者数量有限,仅为少量顾问,而伪蒙军心理亦未必真欲拼战,因此,职以为,如晋绥方面以优势之兵力进攻,予敌以猛烈之打击,并乘机袭击察北,成功机率应高至九成,而唯一需要考虑的则是后继关东军的动作”

“那么关东军会有所行动吗”

相比于绥远抗战的胜负,管明棠更关心的是关东军的动向,在历史上关东军没有介入,并不代表着在这个时空,关东军依然会保持“沉默”。

“先生,现在已经到了11月,绥察方面已普遍降温,以往年天气情报来看,进入十一月中下旬后就会进入大雪天气,倭军如欲大规模实施进攻作战,需要面临众多后勤问题,于绥察方面,除去我方控制的京绥铁路外,并没有任何现代交通体系,因此倭军欲有所行动,亦绝不会与冬季发起全面进攻,此役若能一举击溃其匪伪,使倭军增援不及,则其侵绥企图,受此打击,一入冬季,至少半年内不能再侵西北。ot

至少半年内听着这个时间,管明棠的眉头再一次皱紧,半年,半年后此时,似乎一切都明了了,管明棠的手指轻击着桌面,他又一次环视着在坐的诸人,然后慢声说道。

“现在,绥远方面已经开响了,且委员长已于昨日飞抵太原督战,而当前平津倭军于十一日前开始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因此”

沉默片刻,管明棠的脸色变得越发严肃,越发的凝重。

“现在,我们应该如何处之”

一声反问之余,管明棠又补充道。

“绥远战响,举国沸腾,若华北引燃战火,邯彰必定首当其冲,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是,我们如何应对此次事变而且,我们必须要考虑到的是,一但事发,平津方面可能只会进行象征性抵抗,其部队就有可能南撤,因此嗯”

沉吟着,管明棠想到历史上日军南下至邯郸一带的时间

“一个月,最快一个月,倭军就有可能兵临邯彰,因此,我们应该如何准备”

“总司令我建议动员部队,实施三级动员制,”

眉头微微一皱,在王庚看来,二十九军应不至于如此,但有了东北军于热河的前车之鉴,这些军阀部队实在是很难让人放得下心。

“动员部队吧”

面无表情的于德仁地回答着。

“而且三级动员并不能满足需求,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倭军可能投入的兵力,我建议实施二级动员”

根据邯彰防务委员会制定的动员机制,三级动员则是将常备民团整编为四师一旅,同时补充兵力、装备,从而确保其战力,而二级动员,则是在此基础上,另外动员基干团兵,各县动员常备团、乡动员常备营,以作为战时补充,一但进入一级动员,也就是全面动员,其动员范围为专区近两百万团兵,即便是现在,也只有冬训、秋训时,方才实施。

“全面动员吧”

吐出五字之后,管明棠的视线在每个防务委员会成员和参谋部军官的脸上看了一遍,然后用一种略带着一些怒意的方式一拳砸在了桌子上。

“我认为,我们应该实施全面动员,按计划,冬训应在一周后开始,现在立即进行全面动员,倭军在平津举行演习,那么咱们就在邯彰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作为策应,咱们要用行动向全国和日本表明,他们如果想来,那么我们o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