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08(1 / 2)

加入书签

,除去每天必行的公事通电全国呼吁南京方面保持克制,双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要求释放委员长外,似乎对于事件并不怎么关注,

“也不是空手而归,如果我没猜错的,多则六七日,少则三四日,委员长肯定会被释放的”

又一次,在确定了历史的走向之后,管明棠自信的看着张静江说道,直到现在,他才真正的松下了一口气来。

凌晨时分,随着外面隐约传来喇叭的广播声,李直民睁开双眼。尽管他昨天夜里睡得很晚,还是和往常一样在这个时候醒来了,如同钟表般的准确。此时天还没有亮,屋子里仍黑黝黝的。邯郸冬天的黎明就像一个懒散的女人,每天总要拖到七八点才肯露面。

他打开床头灯,然后便起床稍做梳洗之后,便下了床,随后便从二楼卧室走到一楼,隐约可以听到厨房内传出的做饭声响,那是他的太太正在做早餐,随后他坐到客厅的沙发上,取过茶几上的一摞报纸,早年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他便养成了每天早晨看报的习惯。

而他作为专员秘书长这一特殊的职业要求,使得他必须像专员一样及时掌握发生在国内乃至世界的任何重大事件。当然,他在家中没有专员那样庞大的情报班子以及每天的情报简讯,但是通过新闻记者的报道,他依然可以在去公署之前,掌握足够的信息。

过去的几天一直都是非常时期,即使睡觉他也不能离开策应小组指挥中心,不过在昨天晚上,一切都结束了,一份来自南京的情报,使得专员公署的策应小组成员,终于可以返回家中,与家人团聚了。

“委员长平安返回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看到这个新闻,李直民的眉头轻轻一扬,在这散发着油墨气味的报纸上,看到这个新闻时,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专员赌赢了,作为委员长的支持者,以及和平解决的呼吁者,专员和邯彰都将在未来得到一定回报,这一切,在昨天他已经考虑到了,因对于报纸上的这一头条新闻,他只是扫了一眼,然后便翻看其它报纸。

作为专员的秘书长,他定阅的报纸的种类很多,不仅国内的大报一应俱全,还有日、美、英、法等国的主要报刊,不过这些报纸上的信息大都有所滞后,因此,他更多的只是随意翻看一下,他看报纸的速度很快,对每份报纸通常只看头版,且浏览一下标题便扔到一旁。国内外所有的报纸登载的几乎全是中国国家元首遭遇兵变被囚禁的消息和照片,有的还专门发了社论或特刊。

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人能够想到这件事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如此大的轰动,各国的关注是空前的,同样对中国国家元首的认同,也是统一的,从各种样式的标题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国家的首脑和民众,都对兵变事件表示了谴责,对中国国家元首表示了支持。甚至就在苏联的真理报在显要位置刊登了一篇署名阿乔那耶夫的文章一群土匪绑架了国家元首意图何在,在报纸上更是谴责张学良、杨虎城“是土匪,是翻脸不认人的伪君子”。尖刻的言词间充满了愤怒和仇恨。最后,那位作者还语重心长地告诫中国人“不要被土匪的谎言所蒙骗”。

“苏联人”

嘲弄的长叹口气,将那篇几乎看不到任何真理的真理报扔到一边,他开始翻看起另几份报纸,剩下的几份报纸则是日本的报纸,而在其头版依然是有关西安事件的报道,快速翻阅报纸的时候,突然一个新闻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支那远洋渔船出现千岛水域,影响日本渔业,看到这个新闻,原本靠坐在沙发上的李直民连忙坐直身体。

“远洋渔船竟然开了那么远”

在报道中,尽管日本人的口气中带着浓浓的不满,但是却不妨他们用“羡慕”的语气对中国现代化渔业的评述。

“他们每一次出海便可以捕获数千吨鲸鱼、海豚、海豹和其它鱼类,那些鱼类直接在船上进行加工、分割,随后被装入冷库,待返港之后,各种鱼肉直接使用冷冻列车运往邯郸或者其它的城市”

现代渔业与现代物流的结合,这是先生对公司远洋渔业的评述,两者的结合使得专员八百万民众尽管身处内陆腹,但却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享受到廉价的新鲜海产品供应,尤其是上百万青少年最为受益,他们每天都可以在食堂吃到50克鱼肉,相比于营养不良的其它地区,邯彰专区的青少年,四年级的学生体格如同其六年级的学生,免费供餐提升民族体质效应得到了验证,以至于在过去的一年间,农业委员会又特意从美国加大引进大白花奶牛力度,过去牛奶只是用于供应新区的外国人,而现在却是为将来学校供应牛奶作准备。

“别以为他们现在只有十几艘远洋渔船,但是现在他们捕获海产品的脚印却出现在整个太平洋洋上,甚至在南极亦出现了中国渔船的身影当心吧,支那人可比其它任何人更为狡猾。如果今天我们不能制止他们,明天他们就会把全世界的海洋变成他们的牧场”

充满警告性的文章让李直民的眉头紧锁着,作为专员的秘书长,他知道对于“远洋渔业”在另一方面,实际上是专员的一支“海上力量”,在战争爆发的时候,那些在大洋上追逐过鲸鱼的远洋渔船,会摇身一变成为运输船,依靠超过普通商船的快速和更灵活的船员,把战争物资运入中国,并把出口物资运出,而这一切都必须以突破日本对海洋的控制为前提,而现在,他们却已经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

“如果日本人盯着他们”

想到这里,一种不安的感觉又像一团浓厚的阴云压上心头,李直民连忙穿起衣服和妻子说了一声,未来早饭,便离开了家门。

第四十四章海之港

到达办公室之后,李直民立即通过办公室内的专线保密电报,和经济调查局“日韩处”的“头头”通了话,作为专员秘书长,他了解经济调查局的工作,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一些工作上的请求。

在忙完这一切之后,他便给专员打来的电话,此时距离上班时间,还有一个小时。

在电话中,李直民简略作了汇报。随后便提出自己的忧虑。

“专员,现在日本人已盯上咱们的远洋船队,这会不会影响你在未来的计划”

握着电话,管明棠沉思片刻,然后说道:

“渔业纠纷是不可避免的。”

话虽说的简单,但管明棠却知道渔业公司为什么会把渔船派往千岛群岛,是为了了解北太平洋海区,对于渔业公司,就管明棠的内心深处,并非只是简单的“捕渔”或者“运输”就长远考虑,他们在未来甚至有可能成为军人,成为舰队的军队,虽说只是一种可能,而为了这种可能,管明棠则希望他们在走向海洋之前,首先了解海洋,通过远洋航行不断的了解海洋,只有真正了解海洋之后,方才能真正的走向海洋。

专员有回答让李直民微微一愣,然后问道:

“如果发生渔业纠纷,会不会导致日本政府关注渔业公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