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7(2 / 2)
突然,当望远镜内出现两个黑点的时候,平台上的丁子新立即大声喊道。
“发现目标,通知白龙尾站准备接手”
“是”
早就等待多时的无线电员立即接过电台,与白龙尾站进行联络。在无线电员与白龙尾站进行联系时,丁子新则从望远镜中看着那两架越来越近的飞机,飞机大约在4000米的高空飞行,望着那两架飞机,他的神情显得有些激动,那是邯彰制造的飞机,它们一路从邯彰飞到了这里。
“排长,与白龙尾站取得联系”
“提醒他们,注意观察投弹”
在白龙尾岛海岸边的一艘渔船上,方明又一次冲着船上的船员大声吼喊着。
“麻利点,把浮标放好”
标注靶区的浮标一共有十二个,十二个浮标内都装有黄色染料,在机组到达后,船上的操作员就会直接用电线引爆浮标,从而标准靶区,尽管只是有一次试飞,对于投弹的精度要求不高,但是对于观测站站长的方明来说,他仍然必须认真对待,从一个月前,设立这个观测站开始,他便在岛上、船上忙活着。
“站长,你说,咱们要在这呆多长时间”
在最后一个浮标投入海中之中,李富国看着那随着船只航行不断拖入海中的电线,有些好奇的问了句,一个月前,他们在连云港踏上这艘钢壳渔船,然后驶到了白龙尾岛,对于他们这些内陆人来说,过去他们从未见过大海,但是现在,他们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是在海上渡过的。
“不知道”
对于将来,方明并不知道,但他在离开邯彰的时候,试验场的长官曾告诉过他,他的任务非常重要,建立远程轰炸靶场,观测轰炸精度,这就是他的任务。
“不过看样子,咱们来这,没有个年把两年的,估计是别想回家了”
说话时,方明的视线朝着白龙尾岛投去,在白龙尾岛上可以看到一面国旗,这个岛上住的都是说着广东话的渔民,他们这群北方人的到来,一度曾引起渔民的好奇,不过他们是打着“官方”的名义来这的,在名义上他们是行政院派来的,甚至还在白龙尾岛上建立了乡公所,那面国旗所在的位置,就是乡公所的位置,过去岛上可是连个乡公所都没有。
“问一下,家里作好准备吗要不了半个钟头,飞机可就来了”
“班长,排长问咱们准备的怎么样了”
当李春晓在乡公所前的平台上忙活着的时候,从屋子里跑出来的宋大头大声喊问着,而这时李春晓则继续摆弄着他的观测设备。
“差不多了,差不多了,保准不得误事”
嘴上说着,李春晓又一次趴在观测仪前观察着靶区,那些浮标在海浪的作用于荡来荡去的。
“这不是玩人嘛”
一口浓浓的东北腔从李春晓的口中道出,过去,他也曾通过设备观测过轰炸瞄准点,从而估算出轰炸精度,但是却从没像现在这样,观测这种活动的靶区。
“可不就是,人家都说大海好看,可我现在闻着海腥味,都犯恶心”
跑过李春晓身边的宋大头的嘟嚷着,一辈子没出过林县的宋大头,过去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自己能看到大海,更没想到自己能在船上航行几千公里,自然也没想过会到这个什么白龙岛上,可现在,在大山里呆了二十多年后的他,却在这座小岛了呆了足足两礼拜了。
“你那得兴,还海腥子味那,那鱼啦蟹啦什么的,可都没你小子吃的香”
“我倒是想吃菜,这鸟地方有嘛”
嘴上抱怨着,懒得和李春晓扯下去的宋大头,最后还是按照日程表,准备放飞气象气球,这个“乡公所”并不是简单的“乡公所”,还需要研究气象,作气象预报,在公所里有几个大学生,就是专门研究这个天气的。
在给气象气球充气的时候,宋大头不时抬头看着天空,嘴里念叨着。
“那飞机什么时候才过来”
飞机,他们之所以来到这里,在这座海中孤岛上建立气象站,甚至还建立了乡公所,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便于飞机的远程试飞以及训练。
“到了”
在视线中出现一个小岛的位置时,随着蓝色的海面上涌出一团团黄色的标记,王威便知道的到达了靶区,这或许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设在海上的靶区了。
靶区
看着海上的靶区,王威的呼吸随之一窒,此时他显得有些紧张,这是h1轰炸机进行的第一次远程投弹“训练”,对于轰炸机来说,近距离飞行轰炸并不能检验飞行员的素质以及飞机的性能,因此需要通过长途飞行,从而对飞行员加以磨练,而这种载弹飞行,也可以检验飞行员在长途飞行后是否能够像平时一样,进行精确轰炸。
而这次试验或许对于轰炸精度没有多少要求,但作为第一投弹手,王威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打准点,不对,应该是投弹投的更准一些。
“稳定驾驶,准备投弹”
右眼贴在瞄准仪上的同时,王威说了一句,同时他的双手随着机长报出的数据开始调整着轰炸参数,慢慢的瞄准仪内的十字线压上了靶区,在他的左手打开投弹板,选择全部投弹后,在握住投弹拉柄的瞬间,他甚至能够感觉到自己的掌心在冒汗,在接下投弹杆的瞬间,在瞄准仪中映出了一连串黑色的下坠的园柱体,那是“炸弹”直奔目标而去的炸弹
第五十八章离开
“号外,号外,北方航空技术研究所研制中远邮01型远程邮政机试飞成功,可直飞檀香山”
“号外,中远邮01号机8000公里航线试飞,航程世界第一”
在南京的火车站外,报童摇着手中的报纸不时的吆喝着,对于国人来说,这可是一个大新闻,中国造出了世界上航程最远的飞机,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可不知道,载重量只有300公斤的飞机有什么用,可他们却知道什么是世界第一,这是世界头一架能飞那么远的飞机,至于它的用处什么的,则不是他们所考虑的了。
在站外报童们吆喝着,在站内的月台上,人们同样也在谈论着这中远邮01号飞机,此时的火车站上人多得像煮饺子,人们交头结耳的谈论着。
“照我说,咱们在那飞机上带个千儿八百个炸弹什么的,然后把炸弹朝东京一扔,炸死那帮日本鬼子”
“可不是,让那帮小鬼子也尝尝咱们中国炸弹的滋味”
在人们的谈论声中,站在月台上特意来为几个晚辈送行的王承黻听着这话,只是微微一笑,然后他看着林同骅和顾光复他们两人说道。
“大家看到这个新闻,都很振奋,可人们并不知道,那飞机只能带几百公斤的邮件”
感叹着民众的激动,王承黻看着面前的林同骅与顾光复两人,他们两人刚刚回国,来南京是到教育部报备,而现在他们就要乘车去邯郸,研制中远邮01的北方航空技术研究所已经聘请了他们。
那个北方公司常年派人“蹲守”教育部,每一批公派留学生出国,他们都会主动向部分留学提供资助,每一批留学生回国备案时,他们都会提出邀请,邀请他们去邯彰工作,在过去的几年间,北方公司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吸引了上万名工科毕业的大学生、留学生,而且还送出了数千名留学生,北方专科学校更是培养出了上万名技术人员,可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如饥似渴的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招聘着技术人员。
而他们之所以能够吸引全国各地以及全世界的技术人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