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5(1 / 2)
英名”
这会田龙彦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是新兵送行,相比于外界,新村里的居民更乐意从军,许多人甚至放弃升学的机会,也要加入军队,对于他们来说,加入军队也许是他们的一种追求或者说梦想。
“早上好田警官”
那些妇人们见到田龙彦警官,一个个向他打着招呼,而田龙彦则笑呵呵的同他们打着招呼,在打招呼的时候,他看着那三个年青人,其中有一个人他认识,是李茂程。他爹叫李铁栓,阵亡的在长山塔,湖北人,而李茂程他和他娘以及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都是专员公署派人从湖北老家接过来的。
“我要当兵,像我的父亲一样,作一个为国尽忠的军人”
曾几何时,一次玩笑似的田龙彦曾劝他考警官学校,而他却如此回答自己,为什么要当兵是为了报恩,还是为了荣誉,应该是为了荣誉吧
看着站在台阶上在阳光照耀下的那张年青的脸庞,在他们向台下的家人、邻居敬礼的时候,田龙彦也跟着回礼。
他抬头仰望渐渐明朗的天空,无论怎么仰望,也只是壮丽的瞬间。就在这时候,他突然犹如一尊雕像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在这个时候,他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明白了,新区的居民,为什么更愿意从军,更愿意追寻父兄的足迹。
荣誉
在专区,从军是一种荣誉,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军人,只有最优秀的才有可能成为军人,而在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给予军人的荣誉,是其它任何地方都无法给予的。
去年的战役纪念日时,田龙彦和他的同事一样,在街上维持秩序,他亲眼看到那些退役的伤残军人,穿着漂亮的毛呢退役军装,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在街道上享受着他人的赞扬,望着那些伤残以及退役军人,看着县长向他们鞠躬,表达感激之情时,田龙彦觉得在那一瞬间,所有人都会有一种“生当如此”的感觉。
荣誉,望着那三个即将离开荣民新村的青年人,他明白了,也理解了他们的追求以及他们的梦想,越是年青就越渴望得到属于自己的荣誉,而不是躺在父辈的功勋上享受父辈的荣誉。
“因为我们知道什么是值得我们去缅怀的、什么是值得我们去祭奠的”
在专员公署内,坐在沙发上,管明棠请面前的周仁喝茶,然后语气低沉的说道。
“我们奉养了9817名前五十八路军阵亡官兵的家人,他们是为国尽忠的”
管明棠的语气此时变得沉重起来,在过去的四年间,他不断的兑现着自己当年对那些士兵们作出的承诺,不仅支付了大量的抚恤金,还千方百计的把他们请到专区定居,当然这有自己的“私心”这些阵亡官兵的遗族分别居住于十二县的各个“荣民新村”之中,政府对他们的善待以及奉养,无形之中向八百邯彰人传达了一个信号为国尽忠者会得到回报。
而在传送这种信号的同时,无形之中,军人至上的观点在专区内蔓延着,而士兵们同样相信自己无需担心身后之事,他的身后会有政府为其照顾家人,如此一来,他们才能真正的在战场上作到舍生忘死的为国而战。
“他们生而为国尽忠,他们死国国家自当为其尽责,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义务,但是,再多的金钱抚恤,都无法弥补老年丧子,妇者丧夫、幼者丧父的悲痛,所以,作为民团司令,我所希望的就是,在将来的战争中,我们的血能够少流一点让人间少一点悲痛”
在专员用略显伤感的话语中,周仁的内心同样被触动了,在他看来,专区或许是全国最尊重军人遗族的地方,而这种尊重是有回报的“绝对的尊重换回的绝对的忠诚”在专员提及少流点血,少一点悲痛时,他更是点头赞同着。
“的确,敬重英灵、抚慰遗族是政府必尽之责”
而在赞同之余,周仁的双眼则看着茶几上的那个墨绿色的背心,与普通的背心不同,它是直立于茶几上。
“也许对于指挥官来说,一个士兵只是一个数字,但对于他们的家人来说,却是他们的全部,所以,我们要尽一切可能保护他们”
第八十四章保护伞
玻璃茶几上的墨绿色的背心显得是如此的特别,它的每一处都是极为特别的,听着专员的请求,周仁仔细打量着这个立于茶几上的背心。
“专员,这是”
看着这件模样古怪的背心,从上面的弹匣包中,周仁看出这应该是军人的一种装备,但。
“子竞,这是一件可以保护军人的背心”
管明棠指着桌上的背心说道,这件背心是管明棠根据后世的ras战术背心“设计”的战术背心,或者说“防弹衣”,准确的来说,是可以插防弹插板的防弹衣,只不过是他多出了携带弹悳药的功能,同时,他还可以起到些许防护作用。
“专员,这”
双手提起几上那件沉重的有些怪模怪样的背心,
“这是战术背心,它前面的弹匣包可以装入步枪子悳弹桥夹,也可以装轻机悳枪弹匣,不过,他还要加装”
身体前倾,管明棠伸手打开战术背心的内衬,里面露出了一块钢板,将那块沉重的钢板从中抽出,将钢板展示于茶几上,管明棠继续说道。
“它的前后可以加装两块2530公分的防弹钢板,正面钢板厚度为4毫
又一次管明棠差点把“公厘”说成“毫米”,曾几何时,他曾试图为了自己的习惯,推行“米、厘米、毫米”制,但最后却被中悳央叫止,因为早多年前,中悳央就通过推行公制的法令,只不过中悳央制定的公制称谓更“中国化”,“公尺等于米,公分等于厘米,公厘等于毫米”,直到现在,管明棠都没完全适应这些称谓,偶尔还是会带出一些固有的习惯。
“嗯,应该是公厘,后部钢板厚度为25公厘,不过现在使用的钢板是进口的装甲钢,虽说重量大,但是可以防护日制65公厘三八式步枪的近距离射击,不过它总归是进口钢材,在战争时期,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我希望你们能研制出一种新型的装甲钢,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可以研究一种新型的轻型防弹材料,以用于制造防弹插板,以满足保护我们的官兵”
脸上挤出了一丝笑容,管明棠的目中带着些期待,后世的经验告诉他,防弹衣可以有效减少战场伤亡的最佳选择,或许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无法制造出后世那些采用凯夫拉或超高强度聚乙烯纤维以及防弹陶瓷构成的先进防弹衣,但是应该可以制造出钢质防弹衣,管明棠清楚的记得在自己为五十八路军采购钢盔时,曾见过钢质防弹插板,而这两块防弹插板则就是购自于后世,但因为价格问题,所以管明棠更希望钢铁研究所能够自主研究出这种防弹钢板,甚至还可以更进一步,研制更先进的防弹材料。
当然,就现在而言,钢板的成本最为低廉,而且寿命最长,无疑是最实际的防弹原料,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它的重量太大,正面插板25公斤,后部插板则为15公斤,加装插板后,整个背心重达57公斤,或许现在民团装备了几千辆汽车,士兵不需要再单纯的依靠双腿走路,但是依然有些太过沉重,幸好日本人用的是铅芯弹,若是普遍使用钢芯弹,估计重量还要再翻上半番。
“专员,用钢盔用钢怎么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