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75(1 / 2)

加入书签

品位高达65以上即便是被遗弃的尾矿也含量有高达3,左右的铀在后世这一品位已经是高品位铀矿了而就在不到三个月前第一船上万吨尾矿被运底连云港现在则储存于林县的洞库之中。

在解决原料来源的同时在科技情报中心的那些苏联时期的学术论文中有上万篇与核技术有关的论文以及数千篇论文与铀分离、提取有关其中甚至还有铀离心机的技术论文而现在北方公司的技术部门已经开始借鉴论文的中透露出的技术细节从事铀离心机的研究。

尽管现在还面临着诸多的技术问题但管明棠却深信在未来的几年间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自己也许就会拥有这个时代最具威力的武器当然制造原子悳弹并非只需要铀和分离机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也许相对薄弱的科学基础会拖延这一武器的研制但毕竟自己比其它国家展开的更早而且还拥有大量的技术资料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出一支从事核科学研究的技术队伍。

“管长官请您放心我以我的名誉发誓一定会保守这一秘密从现在开始清华大学将会全面配合这一工作

在离开专员办公室的时候梅贻琦郑重其事的保重着而叶企孙则更是急不可待的准备带着物理系的师生前往位于51区的物理研究所以参与到那项决定“中国未来百年国运”的研究之中。

“学者是最容易利用的”

在办公室的木门再一次关上的时候管明棠那张原本严肃的神情中似变脸般的露出的尽是得意之色现在有了梅贻琦的保证他可以充分的以“国防需要”的名义调配迁入大学的力量在未来公司完全可以这些内迁学校承担起一系列的国防研究而保安局则可借此对其实施更为严密的监管。也只有到那时自己才能真正掌握并拥有这个时代中国最杰出的智力资源。

“再也不需要担心有人和自己争夺知识分子了”

得意的笑着管明棠重新走到办公桌后坐在椅子上打开了一份文件这是一份先前未及审阅的文件。

“南洋”

看着文件上的内容管明棠面上的得意之色变得更发的浓厚起来一切都还不错所有的事情都像是计划的那样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即便是在远离中国大陆的南洋也是如此心下得意着管明棠便在文件上作出了指示。

“请各部队务必作好华侨新兵的接待及训练工作”

第一百四十六章南洋之夏

八月的新加坡,被火热的娇阳笼罩着,尽管徐徐海风不时的吹拂着这座有着“亚洲的直布罗驼”之称的岛屿,但依然天气依然像一把火伞撑在半天,温度表的水银柱依然升到一百度以上,使得这里的人们只感得这更不可耐的热浪的威胁,但相比于温度,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间,新加坡这座聚居着近百万华人的城市,空气中一直弥漫着一股燥动之情。

“国亡家破祸在眉梢,挽沉沦全仗吾同胞,天仇怎不报。不杀敌人恨不消,快团结,快团结,快团结。快团结,团结团结,奋起团结,奋起团结。”

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几乎每一个商铺的柜台上,都摆放着收音机,在收音机中,来自国内的电波,将一首首爱国的歌曲传送到数千公里外的南洋,祖国的战争的牵动着这里每一个华侨的心灵,几乎每天,新加坡和南洋的每一个华侨聚居城市一样,处处洋溢着爱国的激情,华侨们举行义卖、进行募捐,侨领们更是呼吁华侨回国参加抗战。

在新加坡市中心有一栋高耸入云的建筑,这座17层至顶尖高达100米的“中华复兴开发银行南洋分部大厦”是新加坡乃至整个南洋的最高建筑,半年前当其投入使用时,这座由华人设计、华人施工的大楼,一直被南洋华人视为“中国的荣耀”而这座大厦不仅仅是中华复兴开发银行南洋分部的总行,同时还是北方贸易公司的南洋总部,三年前,北方贸易公司进入南洋,以新加坡为基地借助南洋侨社拓展业务。

在过去的三年间,北方贸易公司南洋分公司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仅成功的把邯彰产品销往南洋各地,同时,还在新加坡、荷属东印、泰国、英属缅甸、婆罗洲、菲律宾等地建立了分公司,而且亦收购了多家船运公司,组建了航线遍布南洋各地的“南洋航运公司”经过两年的发展从最初的仅有48艘船舶发展成为拥有212艘邮轮、货轮,总吨位高达63。5万吨,一跃成为南洋规模最大的船运公司,其航线更是扩张至美洲、澳洲以及欧洲。

一系列的商业上的成功,促使北方贸易公司在南洋站住了脚,而且同南洋侨社的联系也越来的紧密起来,三年间,近千名南洋华侨子弟就读北方商学院或北方高等专科学校,更是使两者的联系更为紧密。

而在抗战爆发之后,有着“南洋北方系大本营”的中华复兴开发银行南洋分部大厦,同样吸引了南洋华人的目光,尤其是当“中华国防公司新加坡办事处”成立之后,华侨对这里的关注甚至不逊于中国驻新领事馆,而人们之所以关注这里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是,通过“中华国防公司”这个所谓的“商业机构”为祖国遭受侵略而心急如焚的人们,找到一个直接报效国家的大门。

时值正午,站在华复行南洋总部大厦的楼前,王文松抬起头看着这栋南洋乃至亚洲的第一高楼,深邃的目光带着些犹豫,甚至脚步都显得有些不定。

“会不会太大了点”

对于自己的选择,在汽车修理厂任职高级工程师的王文松从没有后悔过,而他之所以犹豫的原因,却是因为自己的年龄,他已经37岁了

“我可以报小一点”

又一次,深吸一口气,王文松走进了华复行南洋总部大厦的大厅,在高大的大厅内,处处悬挂着国旗,那一面面国旗从天花板垂下,甚至就连同其中的工作人员的胸前都佩带有国旗徽章,和其它人一样,在进入这座大厦的瞬间,王文松便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氛围。

在大厅内,王文松看到许多面上带着喜色,三五成群的结伴从电梯的方向走来的青年,从他们换上的那身黑色的没有军衔的军样服装,王文松知道,他们现在已经是准现役军人了,只需要乘船返回祖国,就可以直接前往邯彰加入第十六集团军,成为一名中人。

“一个星期后出发”

在王文松朝着电梯走去时,他的耳边传来错肩走过的青年难抑的欢喜声。

“王工程师”

就在王文松走进电梯的时候,一个喊声传到了他的耳中,抬头一看,他看到一个曾经的同事。

“有如,你”

王文松惊讶的看着李有如,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一个月前,李有如刚刚结婚,而他还是家中的独子,他怎么会来这里

“我去u楼王工程师,难道你”

依如过去一样,李有如的笑容显得有些腼腆,而在腼腆的笑容中又带着些疑惑,他之所以疑惑是因为王文松是厂里最优秀的修机工程师,每个月的工资超过力币。

中华国防公司位于大厦u楼,在过去的半个月间,当国防公司成立之后,“你什么时候去u楼”是新加坡的华裔青年间是极为流行的一句话,去u楼,就意味着他们将会回国助战。

“我也是”

王文松点点头,然后看着李有如说道。

“有如,你家里”

“阿娘和阿惠让我回去唐山是我们的祖国,我不能不回去”

李有如脸上的笑容显得极为灿烂,而他的话语立即在电梯内的十几个年青人中引起了共鸣,他们吩吩点着头,各自介绍着自己,在电梯到达u楼的时候,电梯里的十几名原本陌生的青年便熟悉了起来。

“我们的祖家还有人在,容不得倭寇侵略我们的祖家”

在走出办公室的时候,李益民听到了一声有些焦切的话语,他顺着声音看去,只看到报名处站着一个人。

“为什么,他们可以回去保卫我们的祖家,而我不行”

站在报名处的人大声争辩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