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466(1 / 2)

加入书签

政,用中阀时代的话来说,就是军政和民政分开,军民分治。近代的军队另一个任务是训练、教育在役的士兵,使他们在退伍之后有职业训练和就业的资格与能力。这样,军队是一个大学校,对国家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能提供积极的贡献。如果这个国家处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军队也能因此而对现代化有所帮助。”

在的讲解中,蒋介石颇为然的点着头,全是一副认真聆听之状,可以说法肯豪森将军的一句句,一言言,无不讲到了他的内心深处。

“但贵国在912一937年之间,这时期中国没有统一的军队,没有统一的指挥系统也没有统一的军队管理系统。许多大小军事领袖的行动不受最高政治领导人或领导机关的指挥。这样一来,各个军事领袖必须在不同的程度上自筹军饷,于是不得不干涉民政。这是私人军队形成的基础。私人的军队和私人企业有些相同的地方。军官的主要考虑是筹饷来养兵,士兵和低级军官的主要考虑是当兵来找一条生路。能干的军官好像能干的企业家,能多找钱使军队的粮饷充足装备精良。”

多年的来华经验,使得法肯豪森将军了解中国的军队,同样也了解这个表面上统一的国家的实质。

“钱多半来自农业,所以土地和农民变成了私人军队必须控制必须争夺的对象。私人的军队也必须控制一个区域中的民政系统才能从那个区域中取得养兵所需的资源。在贫穷的经济状况之下,能取得的养兵资源不多。这些私人的军队只能关照到粮饷、装备、服装,没有余力兼顾士兵的医药、教育、文化生活,更没有余力照顾军人退伍以后的生活。这样的军队对国家的现代化无益有损。中国产生了这样的军官和军人,就是军阀。”

“对”

用力的点头赞同道,蒋介石则补充说道。

“军阀有三个特点:第一不顾国家利益,而且勾结帝国主义,依附于帝国主义;第二,不顾民众利益,自筹军饷,而且剥削人民以自肥;第三,不知有主义和党,不服从最高行政负责人或负责的政治机构,以致军队的指挥和管理系统不统一。”

如果是在去年之前,在谈论这一问题的时候,他或许会重复过去的观点是军阀就要打倒,只有打倒了军阀,中国才有富强和完善国防的可能性,但是现在,他却说不出,也不能说这样的话,在过去的一年中,他蒋中正的军队伤亡惨重,同样各地方军阀的部队,伤亡亦极为惨重,他们在抗战中尽了自己的力量。

“但,委员长,现在这一切却随着去年的战争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首先来自全国各地的军队,云集于华北、华东、华中各地,他们离开了本省,使得他们对中央造成了依赖,而部队基层军官以及士兵的伤亡,又令中央补充了大量他省士兵和中央军校军官,现在各支部队,既离不开中央的军饷、后勤补给,恰又因战事带来的大量损失,使得各部队混编有大量的中央军官以及他省士兵,因此,没有比现在更适合对加以整理、改编的时机”

中国对日本的不胜不负,不仅让法肯豪森将军看到了中国的潜力,同样也让德国看到了中国的战争潜力,或许,对于德国而言,中国不像日本没有强大的海军,但却有着建立一支强大陆军的潜力,而且,中国的资源又可弥补德国资源的不足,中国对德国机械的需求,又满足了德国工业界的市场需求,亦正因如此,柏林才的态度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更发有利于法肯豪森将军在中国的工作。

在两个月前,当苏联因中日停战协议的缔结而撤回一切对华援助承诺之后,柏林发回密电,要求顾问团充分发挥对华影响力,在促成德国在华利益的巩固的同时,全力协助中国实现军队的现代化。

在了解中队本质的法肯豪森将军看来,实现中队现代化,最大的阻力不是中国政府,而是中队内的派系,尤其是各路军阀,他们才是真正的阻力,亦正因如此,他才会关注华北的裁军,而华北的裁军之顺完全超出他的意料。同样也让他看到了真正协助中国建军的希望。

“法肯豪森将军,我也正是这么想的”

迎着法肯豪森的视线,蒋介石真正的道出了他的想法,这种想法几乎是从管明棠返回华北时,表态将进行大规模裁去“剔弱留强以备来日”时,便在他的心中弥漫着,一年的抗战固然让他清楚了自己手下的200多个师旅的实力,同样也坚定了他加以整编的决心。

“目前,全国陆军共有88个师、44个旅,论兵力,全国陆军多达200个师旅、200余万人,然后其部队大都战斗力低下,尤以地方部队为最”

这一结果还是抗战爆发后加以整编的结果,可蒋介石自然清楚的知道这些部队都是什么货色,若是抗战靠他们,怕这国家早都亡了。

“虽在抗战后加以整编,但部队仍旧极不统一,分属大大小小几十个派系,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对这88个师、44个旅加以整编,以达到剔弱留强的目的”

管明棠的八字决说的清楚,但他却拿出了大笔的票子去安置退役荣军,而这正是中央所欠缺的。更何况现在各部又对整编极为敏感,若是实施大规模裁军,到时候又恐怕会激起官佐不满,在“剔弱留强”的背后,还有“以待来日”中日两国总归还要再战的。

这也正是令蒋介石犹豫的地方,他担心裁军会把好不容易打出的全国统一的局面打没了,同样,他又深知,中国陆军又到了不整编不行的地步,部队不整编,中国就绝不可能反攻。

“我想,在这一点上,华北地方已经给了足够多的启示”

心知蒋介石心中所忧为何的法肯豪森将军,便直截了当的说道。

“以训练裁退不合格之兵士,以陆军大学吸纳旧军官,而最重要的却是一视同仁”

迎着委员长投来的视线,法肯豪森将军又继续说道。

“华北当局,在裁退不合格兵士上,不仅是在调配部队中实施,亦在其骨干十六以及三十二集团军中实施,且对战斗力低下的调配部队进行训练的同时,亦为其补充军械,至少在表面上,他们能够做到公平”

公平吗

当然这个公平只是相对的,了解中队实质的法肯豪森将军当然知道,相比于中国其它部队,无论是十六或是三十二集团军的士兵,除日常接受严格训练外,他们的身体素质大都极为优良,而这在营养普遍不良的中队之中,自身身体素质无疑令他们从一开始便占据了上风。

“通过对各师加强训练,使得各师少则10左右,多则50以上的或体弱、或多病、或年迈或年少的士兵,因无法达标而主动或被动淘汰,在保证战斗力的同时,各师兵员锐减,为其进一步整编铺平了道路,对于华北当局而言,其通过剔弱留强,进而将预备军、暂编军充实精锐,充实进攻各拥有中央番号的部队中,从而实现了其满编满员,而对于中国而言,则可通过剔弱留强,待各师完整初步编训后,再按照全国30个军共90个师,另偏成6个炮兵、装甲兵等特种旅,这一年初标准加以整编,届时,中国的陆军军力应在150万,即裁兵25至27间,此时基本初步整编,在未来四至五年间,即可实施以加强装备、充实现代化火力装备,提升部队战力的突击军建设,从而完成对日反攻准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