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06(1 / 2)
,想到这,他的视线不禁朝着天空上看去,雪依然在下着。
“什么时候,雪才会停下来啊”
第三百四十四章等待
等待
等待战机,总是会让人焦燥不安,尤其是在局势越发恶劣的时候,对战机的等待,几乎就是意志与理智的较量。
每一分钟都有人战死,每一分钟,都有战士因为这种莫名的等待而流血。
但作为军团指挥官,于秋扬不仅仅需要为他的战士的生命负责,更需要为整个国家负责,所以,无论如何他都必须要等待下去,等待着战机,等待着两翼的敌人露出他们的软肋,然后再配合友军,给予敌人最致命的一击。
作为世界上最早大规模使用战车部队的军队,在去年的夏季攻势时,战车部队就已清楚地暴露出一个问题:装甲和步兵部队不同的前进速度已不可避免地将军队分成了两个相互连接的部分,他们不仅分别前进,打仗也是各打各的。
当时,幸好日军并不适应那种打法,而且也没有强大的装甲部队,加之邯彰军推进速度极快,完全掌握了战场的节奏,因此,日军即便是发现了这一弱点,亦无法加以利用,但是,这一严重的弱点,却在战后,被邯彰军摆在重点之上,以加以克服。
而于秋扬的计划,正是利用这一个严重的弱点,通过对苏军的情报进行分析,在确定了朱可夫制定的作战方案后,于秋扬便大胆的决定,对这一弱点加以充分的利用。而且现在各种情报无不在证实着他的推测,从两翼对其实施纵深包围的苏蒙军,其装甲和步兵部队就相距太远,他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应采取更加密切的配合。
而对于华北集群来说,尽管在过去的一年间,通过不断的师团级演习,尝试着这一弱点加以克服,但是除去控制机械化部队与步兵进攻的节奏之外,似乎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尽管通过组建机械化步兵旅,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速度问题,但似乎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步兵都能实现机械化。
但是,对于苏蒙军而言,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甚至于为了尽可能的进攻纵深,他们不仅没有谨慎控制进攻的节奏,甚至还加快了推进的速度,从而使得装甲部队和步兵部队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脱节,即便是现在,他们意识到这一问题,恐怕已经为时太晚了。
现在,看着地图上,苏蒙军各个步兵师与装甲部队之间的位置,于秋扬几乎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场战役,乃至整个战争苏蒙军实际上已经输掉。而这正是于秋扬所等待的机会“司令,现在是不是可以实施计划”摇了摇头,于秋扬的眉头紧锁着。“现在,还没到时候。”站在地图的面前,于秋扬看着那道不到十公里间隙,如果抓住机会的话,这十公里足够他把部队从中间“突”出去,然后把实施一个漂亮的左勾拳,但是问题在于,苏蒙军的反应速度有多快,如果他们迅速回击的话,那么自己甚至有可能将不得不放弃一两个师,而这又是他所不能接受的,他从没有真正想过把自己的部队变成诱饵,他需要的是把部队从这个包围圈中带出去,然后再用这支部队对苏蒙军纵深实施进攻,从而与后方的部队达成对苏蒙军的包围。
“天气”
凝视着并不算晴朗的天空,于秋扬坚持道,
“如果现在发起反攻的话,到时候,我们将不可避免地有一分部队部队在苏军反应过来之前,无法顺利跳出包围圈,甚至到时候我们将不得不放弃他们,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航空队的力量,现在,实施150公里纵深进攻的苏蒙军的补给的困难性,实际上远超过我们最初的意料,而且他们已经消耗了许多弹药,如果天气情况合适的话,航空队不仅可以重剑他们的辎重车队,同时还可以提供战场屏断,从而为我们的反攻剑造机会,所以”
头微微一抬,迎着那从天上落下的雪花,于秋扬的脸上露出一丝坚毅决然之色。
“我们还要等下去”
左翼突击部队的摩步第36师、坦克第旅、蒙古骑兵第五师攻占纳尔吉冈,右翼的摩步第7师、蒙古骑兵第六师以及步兵第5师亦进抵至
一切顺利。
向中国人实施进攻的一个星期里,在捷报频传的同时,作为第一集团军群司令的朱可夫却没有感觉到一丝欣喜,他更多的是冷静地注意到苏蒙军正在发生的诸多困难。
首先众多的部队拥挤在省这狭小地区,而随着战役纵深的加大,弹药甚至食物的供给亦开始出现问题数量有限的汽车要么用于保障后勤,要么用于保障部队的运输,而朱可夫选择了后者,从而确保了进攻部队的进攻速度,但是却影响到了后勤补给。
“温度进一步降寒,我军冻伤人员剧增。摩步第36师冻伤一千多人,而蒙古第五师第十骑兵团已因大量马匹冻伤,实际上失去战斗力,这等于敌军不费一枪一弹,而我军折损近一个师”
困难,对于参谋长的报告,朱可夫并没有给予直接的回应,对于天气的影响,他自然非常清楚,但他同样也知道一点天气的影响,并不仅仅只限于苏蒙军,同样也对中国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于现在这种恶劣的天气,正是他所等待的。
“行军速度过快,许多步兵根本就无法跟上进攻的摩托化部队,而且沿途三五成群掉队很多。加之后勤供应不上,弹药接济不上,炮兵因车辆损毁严重,不能有效随步兵前进支援作战而且敌人埋没地雷很多,时常发生触雷事件,仅四十师触雷死者即达百余人虽然我军经连续七个昼夜的进攻,前进一百多公里,歼敌近两万,但是,据各部队报告。敌人抵抗并不坚决,许多亦主动放弃,似乎严寒的气候和后勤补给方面的困难比敌人的抵抗对我军造成的阻力更大”
下属的汇报,使得朱可夫的心里突然涌起一阵不祥之感,敌人有可能且战且退,诱使自己向纵深推进的部队过远南进,从而疲惫甚至拖垮自己,之后他们会不会从我方侧后实施进攻呢重演他们在山东进攻日军的一幕。
“现在,中国人在想什么”
恰在朱可夫凝眉思索的时候,一个从前线打来的电话直接打到了指挥部。
“我是朱可夫”
电话是从摩步第36师师部打来的,他们在攻打中国人的一个阵地。这个阵地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一但攻克这个阵地,两翼纵深挺进部队就能够实现会师,因此中国人的抵抗得十分顽强,而第36师伤亡很大。
“司令官同样,现在中国人的抵抗空前的顽强,我的部队伤亡很大,而且损失了大量的坦克,再次进攻有困难,我希望能够暂缓进攻。”
“进攻,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进攻,这是中国人与后方的最后一个据点,只要夺取这里,我们就能够实现对他们的包围”
没有任何的疑问,朱可夫再次命令第36师实施进攻。而这个电话又让他松下了一口气,中国人顽强的抵抗,意味着战局正在朝着与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着。
“只要包围他们,胜利就唾手可得了”
盯视着地图,看着地图上几乎已经陷入包围圈中的敌军,朱可夫默默的思索道,过了一会儿,他拿起电话,接通了第36师。
“赫尔基辛哥同志,现在部队的情况怎么样是否继续进攻了”
“司令官同志,部队伤亡大,中国人的抵抗极为顽强,而且他们投入了战车部队,一时还无法向前推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