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557(1 / 2)

加入书签

,卡尔爵士,这位英国驻华大使用略微感叹的口气,看着詹森大使不无认真的说道。

“我们可以想见,一但中国成为德国的盟国,那么无疑将意味着亚洲将再一次陷入战乱之中,届时中国人不仅将染指东南亚,甚至菲律宾、印度,都将面对来自中国的威胁”

作为英国驻华大使,卡尔非常清楚自己所面对的现实,他所面对的现实是英国不可能给予他任何实质性的外交支持,他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大英帝国的余威,但偏偏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人对英国并没有多少好感,尤其是那位委员长,甚至根据他所收集的信息来看,蒋介石对于英国从来就没有任何好感,更多的却是不满,更是多次在公开或者半公开的场合称英国为是老牌帝国主义,第一个特点是狡猾,第二个特点是自私,第三个特点是专门把压迫和剥削别的民族作为英国的外交政策。

可以说对英国可谓是饱含敌意,在这种情况下,卡尔以及伦敦现在几乎已经认定中国与德国的接触,无不意味着中国即将全面倒向德国,而根据伦敦的指示,他必须要挽回这一切,但在伦敦不可能给予他任何支持的同时,他唯一能依赖的就是与美国达成一致,共同向中国施加外交压力。

“卡尔爵士,我想,现在的局势,并没有您所说的那么恶劣”

对于极了解中英两国间纠葛的詹森来说,他清楚的知道,卡尔对中国的敌意是缘于何处,同样也知道中国对英国的敌意根源在那,出于外交上的谨慎和需要,他既不可能完全支持英国,也不可能支持中国。

“现在,中国所需要的,仅仅只是尊严”

迎着卡尔的目光,詹森看着他用极为认真的口吻说道。

“英国和中国矛盾的根源在于,英国占据着香港、以及中缅边界线争执,还有贵国试图操纵的,这一切,正是中国对英国持以敌意的根源”

“詹森,您必须要看到的是,中国人正在对外扩张,现在他们不仅占领了广州湾,支持印度支那的叛乱分子,现在,他们更是把军队派到缅北,甚至更准备集中部队进攻,这势必将引起国家的恐慌这已经不仅仅只是中国与英国的问题,而是中国即将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的事实危机”

多年来,为了侵略,英国长期在“主权”和宗主权两个概念上玩弄花招。但是,英国官方仍然不得不长期承认“中国对拥有宗主权”,但是自“广州湾”危机,尤其是中缅边界问题暴发之后,英国更是在国际场合公开声称是“国家”。

“事实是,即便是贵国亦不能否认,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且在中英间历次所订条约,都承认为中国主权所有,卡尔爵士,在华盛顿看来,现在,英国不应该在这些问题上与中国发生冲突,英国更应该集中精力,对付最强大的敌人”

来自华盛顿的指示非常清楚确保中英两国不暴发大规模军事冲突,务必使两国于谈判桌上解决当前的纠纷,从而避免中国彻底倒向德国,并同德国签署同盟条约。这才是詹森的任务,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游说英国应该避免进一步刺激中国。

“但是,詹森大使,英国是不可能牺牲殖民地的利益,去讨好中国的”

面对詹森的直接,卡尔同样直截了当的道出了伦敦的底线。

“而且我们现在确实在保持克制,我们甚至没有派出军队进攻入侵缅北的中国人,更没有对中国提出任何军事上的威胁,但是,所有的示好,却被中国视为软弱,我想”话声稍沉,卡尔注视着詹森说道。“英国目前所做出的牺牲,是无法避免中国倒向德国的,现在,中国的外交部长已经飞往德国,他会在柏林与德国达成什么样的协议呢我的朋友”

双眼闪动着异样的神采,卡尔无奈的耸了下肩膀。

“等到中国人把炸弹扔到德里或者马尼拉的时候,再去阻止的话,那么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现在,一切还能够挽回”

卡尔的游说换来的是詹森的沉默,他心知或许卡尔有些危言耸听,但这并不是没有一丝可能。

“卡尔,不要忘记一点,中国用激化同贵国的关系,成功的拖延了去年德国与日本的结盟,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的行为无疑是有利于贵国的”

詹森出言提醒着对方时,在内心里却忍不住思索着,此事中国为什么派出王宠惠访问德国,难道,中国真的有可能倒向德国吗准备同德国达成同盟吗

“一个作为德国盟友的日本确实令人担忧,但一个作为德国盟友的中国,同样也令人警惕,詹森,现在的亚洲,目前唯一的平衡来自于中日两国间的潜在的冲突,正是他们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维持着这里的平衡,如果,在德国斡旋下,中日两国达成谅解,那么,我们必然将失去整个亚洲

“是的,目前的形势确实如此”

点头赞同时,詹森又补充道。

“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对中国政府继续持以友好的态度,从而避免发生,你我,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如果贵国不能面对现实的话,那么,中国必然将倒向德国”

“如果,中国人要染指菲律宾的话,那么,美国还能如此冷静吗”

一声反问,卡尔又继续为自己辩解道。

“现在,我们所需要的是在还能够挽回的时候,结束这一切,比如”

就像是任何阴谋的协商一般,卡尔将声音稍稍放低,然后看着詹森说道。

“比如由一个对美国以及英国持以友好态度的人组织新的中国政府,我想,这是现在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选择”

眉头微微一皱,詹森的心底甚至感觉有些反感,但在反感之余,他却强调道。

“汪精卫并不是合适的人选”

“詹森”

眨眨眼睛,卡尔微微一笑,不无得意的说道。

“中国,并非只有一个汪精卫我的朋友”

第四百二十四章军人的看法

进了元月,与全国各地的任何一座城市一般,此时的北平到处都是一派浓浓的年味,虽说离年还早着,但是在长安街祝年的大红灯笼已经挂上了,市场上也一天比一天的热闹了。又是一个好年景似乎,对于国人来说,打从民27年停战以来,这两年年景一直都还不错,在农村,尽管农药、化肥、良种的推广带来的农业丰收,因企业大规模的收购,并没有导致粮食、棉花价格的暴跌,在农民收入颇丰的情况下,农村工业消费品销量日增,这更刺激了国内的工业的发展。

欧战的爆发与日本关系的冷淡,造的进口锐减又刺激了国内工业的迅速跃进式发展,大量的新建工厂不仅吸引了大量市居民,同样也吸收了大量农业剩余人口进入工厂,工人的激增以及工人收入的增加,也在刺激着经济的发展,一个良性的内部经济循环体系正在缓缓的发挥着其效力,一点点的改变着这个国家。

在这大好的年景下,人们不仅对未来的生活满怀着希望,同样在这个岁末对未来寄托着太多的希望,而所有的希望又反应在市场上,市场的热闹似乎都在反应着人们的心理,希望

但是在希望涌现的同时,人们却又看到了危机,就像最近数月,江心坡、野人山不断浮现于报纸上,空军突击总队进驻江心坡、野人山一带修建边防前哨,英国多次抗议,此时外交上的纠纷似乎大有演变成战争的可能。

无一例外的,人们只要一想到边界纠纷,脑海中就会自然浮现出“达里冈爱突边境冲突”,尽管那场冲突是以中国取得“胜利而结束,但是,对于同不列颠暴发冲突,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充满底气,以至于在许多人看来,这一次中央似乎有些太过莽撞了。

“这一次中央似乎有些太过莽撞了吧

在北平的“军人旅馆的一个小房间里,放下手中的报纸赵维国看着面前的方裕民,用一种略带些许感叹的口气说道。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