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28(1 / 2)
突然,看着邻桌的学生离开后那光洁没有一丝饭粒、油污的桌面,傅泾波却用一种莫名口吻说道。
“我有一种感觉,就像”
“不是在中国”
司徒雷登的心中冒出这个念头时,他的目光投向那些学生,是的,青年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改变,而此时,他的心里甚至生出一种莫名的感觉,一种置身于大时代变革前夜的的幸运之感。
“这个国家正在改变”
在司徒校长为学生们作着演讲的时候,傅泾波的脑海中浮现出诸多过去被他无视的细节,就像今天他为两人午餐交饭钱时一样,这个细节看似很不起眼,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却意味着改变。
华北,现在正在一点点的改变着,这种改变究竟是好,还是坏
傅泾波的心中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而当他再次把视线投向学校礼堂,看着那些如军人一般正襟危坐的少年,他的眉宇间却流露出丝许忧虑。
现在华北的变化似乎都在朝着一方向转变着,想到这里,他的视线朝着礼堂上的标语看去。
“团结铸就纪律、纪律铸就力量”
简单的十个字,很容易被人无视的十字,但是却清楚的提醒着他,这里与外界的不同,他甚至明白了,为什么,随着华北教育的深化,尤其是华北教育越发的”邯彰化”,曾经一度是中国”学生活动”中心的北平会越发的趋于”平静”,几乎所有人都被”团结”到一个理念之中”国家至上”。
“国家至上”
念叨着这个词,他的目光便朝着礼堂内的国旗看去,与南方各地随处可见的党徽、国父像不同,在华北,国旗是随处可见的,国旗作为国家的化身,然后透过各种场合、画面,像人们展示着他的存在,然后一种默默的的影响,国家至上的观点随之被无形的灌输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在这个过程中,这些青年被改变着,不仅青年被改变了,甚至就连同这个国家同样也被改变着,至少对于华北来说,这里的一切都被改变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正在一点点的被改变了。
几个小时后,在结束演讲之后,在驾驶着汽车送校长返回学校的路上,透过车窗,傅泾波的视线总会有意无意的朝着车窗外看去,在车窗外的街道上,虽说雪花纷扬着、寒风刺骨,但是他仍然可以看到街边的行人中,最为醒目的还是那些穿着军式大衣的青年人,而看着那些头戴羔羊皮帽,身穿军式大衣的青年人,在恍惚中,傅泾波突然意识到一个一直以为被他所忽视的现实现在华北的军人似乎越来越多了,以至于在街道达到随处可见的地步,或许,这也同北平是边防军司令部所在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他的心中却有一个声音在那里不时的提醒着他,事实绝非如此。
或许是因为觉察到傅泾波的异样,司徒雷登顺着他的视线朝车窗外看去,他同样也注意到了那些军人,只是随口中说道。
“永清,现在,无论是中国亦或是美国,都不可能在这场战争中置身之外,美国不能,中国更不可能”
司徒的话让傅泾波先是一愣,随后又默默的点头道。
“是啊,没有谁能置身事外”
第七十八章中日合作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升始时,一批刚刚从青岛海军学校毕业的青年海军军官还呆在水兵营房里。战争已经在全世界打响了,在中国北部国境线之外,日苏两军之间激烈的战斗正在紧张地进行,可是不过只是一碑之隔,北方边防军,这只肩负着保卫祖国北方国境线的精锐部队却因为无事可做而在苦恼着,在北方,刚刚收复建省的蒙北省,穿着防破片携具背着半自动步枪的战士们沿着边境线闲荡着,愤怒地望着对面的那些趾高气扬日本兵,如果说,在长城,因为¨多国驻军”的原因,把中国和日本做分隔升了,但是在蒙北边境,一条界线,一条存在于地图上的界线,无声的耸立在那,越过了它,便意味着战争的爆发。
不仅如此,在蒙北国境线上,战士们用刺刀与步机枪甚至战车保卫着国境线,与日军针尖对锋芒的对立着,而在南方,在黄海上,第三舰队的官兵们,同样不得不在训练的时候,与日本海军对立着,尽管他们极为弱小。
青岛,是第三舰队这支地方舰队的大本营,因为第三舰队主力大都调往印度洋”大洋租借地”,所以在青岛港内仅仅只部署数十艘小艇以及几艘训练舰,与北方边防军一样,这支”不值一提”的海军,肩负着保卫北方海疆的任务。
虽说弱小,但是这并不妨碍这支仅装备鱼雷快艇和猎潜艇的海军,在海上保卫中国的海上利益一一渔业利益,毕竟鱼类是现在华北居民最重要的肉食来源,而相应的,有着捕渔传统的日本渔民亦经常闯入中国近海,渔业纠纷总是无可避免。
当然,在更多的时候,他们则是进行训练,毕竟,在舰队主力前往远洋训练、进驻的情况下,中国的北方领海仅只能依靠第三舰队的这些小艇保卫。
¨有消息没有”
李逸远对那几位站在码头边中间的同志发问道。
¨一点也没有”
王国程的眉头锁着,已经出航一天的至今都没有回港,这不能不让他们担心,按照训练要求,他们应该在三个小时前,就已经回港,而现在,已经三个小时了,依然看不到那艘鱼雷艇的模样。
¨别是碰到日本军舰了吧”
¨碰上日本军舰又如何我们训练出来是为了在海上作战,就是为了和日本海军打仗,咱们可不是那只会趴在窝里的闽系海军。
战友们不满的声音中带着嘲讽,他们指的是民二十一年上海事变时,与日本海军达成谅解后,在战争中保持”中立”的海军,说是中国海军,实际上却是”闽系海军”,或许正因如此,在第三舰队组建时,才会对闽系军官一概念加以排除。
¨可不是,那怕就是碰到战列舰,只要打起来,咱们也要勇往直前冲上去,咱们可是要出征樱之国啊”
立即有另一个战友在一旁这样说道,他口中的出征樱之国,是一位留学德国的海军军官在年初从德国回来后,以德国海军的战歌我们出征英格兰改写的战歌,不过在第三舰队成军节上演出之后,便立即在第三舰队中盛行起来,这首歌词极为悲壮,却又很有气势,使人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感觉的战歌,在现在的第三舰队之中,甚至于取代了海军军歌,成为第三舰队非正式的战歌。
¨可不是”
一名海军准尉的话音刚落,李逸远便听到他在那哼唱了起来。
¨我们今天放声高唱,痛饮那灼喉的烈酒,我马上将要离去”
听着歌词中的”再见,我的双亲,再见,我的兄弟,再见,多多珍重,我们要出征”,李逸远的思绪不禁飘远,他们什么时候才能高唱着战歌向”樱之国”出击呢让那”倭寇不再肆意嚣张”呢
即便是第三舰队吨位最大的军舰不过只是余吨的驱逐舰,但李逸远却相信,一但命令下达,他们仍然会义无反顾的出征,或是随战舰一同沉入冰冷的大海,或是击败敌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