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652(1 / 2)

加入书签

些工厂则是他即将拜访的企业,尽管空军司令部,依然对美援充满了憧憬,甚至在大规模美援即将到达的情况下,对南昌中央厂一年600架的产能有些看不眼了,但空军中并非都是鼠目寸光之辈,他们最终还是同意了厂长的方案,并且特批了30万美元的经费,当然,实际上只是“中美国防供应公司”的30万美元的使用权限,他将在美国采购一批发动机,从而让那25架“破烂”飞起来,如果性能优异的话,也许,空军会考虑进一步生产,当然,那些只是假设。

但对于刘史瓒来说,空军的松口,至少让他看到了机会,一个让中央飞机制造厂重获新生,甚至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机会,在简单的翻了这份文件之后,刘史瓒的目光不由朝着机舱内的其它人看去,除去中央派出的官员和军官之外,还有一些华北派去的官员和军官,相比之下,他们的年龄更年青,此时,他们似乎正在研究着什么。

“太小了,太小了,这种型号的根本就无法满足我们的要求”

“可不是,2万多吨的根本就不行,咱们不可能一次定购几艘,至多只有两艘”

“但是,如果吨位再大的话,美国人会同意咱们的要求吗”

“还需要考虑到设计的问题,按照海军的意见,现在我们应该尽快解决有的问题”

“就是,毕竟现在美国也在生产它”

他们在谈什么两万多吨两艘是在谈论军舰吗难道华北想用他们获得的租借援助,从美国定购军舰两万多吨的会是什么军舰战列舰

“您要什么早点,先生”

就在这时一个穿白制服的美国侍者,在一旁打断了刘史瓒内心里的疑惑。

在飞剪型客机飞越非洲的时候,飞机开始改变航线,径直朝着英国控制下的殖民地飞去,他们的飞机将会在那里补充燃料,然后再飞往美洲,也许,明天的这个时候就能到达美国。

一边享受着早餐,刘史瓒一边竖耳听着那些华北官员的谈话,他们显然还在谈论着与军舰有关的话题。

“如果有可能的话,尽可能的争取在国内制造,让美国方面派出技术人员,可以多花点钱,“

“美国现在的船坞、船台都很紧张,如果争取一下,我觉得的应该有希望“

“最重要的是,咱们必须要先获得经验,这样,将来咱们才能自己制造“

听着他们的谈话,他的心思总是忍不住浮现出一种莫名的情绪,他在心里忍不住将华北与南京进行了对比,当南京在那里为美援而雀跃不已,甚至无意发展刚刚显现些许希望的航空业时,华北方面,却“处心积虑“的思索着,如何借助美援完善并提升自己的造舰水平。

“哎“

一声长叹之后,刘史瓒似乎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许多技术人员更希望去华北,或许,那里才是真正的天堂。

“华北“

第一百一十三章第3舰队

“嘟”

伴着汽笛的鸣响,一艘满载着货物的万吨轮驶入了青岛港,作为华北第一大港的青岛港,自太平洋战起之后,这里便陷入了某种程度上的萧条之中美英等国的商船再也无法驶入这座港口,尽管美英等国船运公司将船舶售于北方远洋,虽说日本海军接到明确命令不得于太平洋上拦截悬挂中国商船旗的商船,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依然影响到了青岛港航行在太平洋上的中国商船,不能再像以往一样运输各种货物,只能用运输非军事用途的商品。不过在中美航运日益陷入萧条时,中日以及南洋贸易航线却随着发展起来。

“从元旦至今,不过两个月,我们通过天津港向日本出口了500万吨煤炭、120万吨生铁以及废铁,1。5万吨铝,日本人还在青岛、连云港以及上海定购了超过30万吨商船。”

在北方船舶青岛造船厂内,杨槱在提及此事时,神情显得有些异样,尽管表面上,中国并未与日本合作,但事实上的“合作”却是铁一般的事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正在支持着日本人的战争。

不过这一切,似乎与他们没有关系,无论是上海或者连云港的船厂向日本提供多少商船,青岛船厂所有的船台,都在生产着属于第三舰队的舰船。

从设计室朝着黄岛的船坞看去,此时一艘漂亮的船体已经初显其型,站在窗台处的赵舟在注视着船坞中军舰船体时,他的神色显得有些不太自然,甚至可以说有些失落。

“现在船体已经基本完工了,我们造了6艘“山岳”级重型驱逐舰,10艘“海字”级驱逐舰,原本,他们能够编成一个舰队,但是现在呢”

已经完工的军舰,恐怕不会再交付舰队了因为第三舰队并不在中国,而是在印度洋上的租借地,从2年前,利用护航舰换取了英属查戈斯群岛“99年租借权”后,群岛的主岛迪戈加西亚便成为第三舰队军在印度洋上的重要军事基地,也是中国海军唯一的一个海外基地。

当然,那个海外军事基地的建立,并不是为了扩张,而是为了进行训练,更准确的来说,是避开强大的日本海军对中国海军训练造成的影响。而且相比于在黄海或者东海进行训练,在广阔且气候多变的印度洋上进行训练,无疑更适合海军,实际上,任何一个了解海军的人都知道,迪戈加西亚海军基地的建成,以及第三舰队的远赴重洋,实际上却意味着中国海军从一只近海海军变成了一支远洋海军,当然,这只是一种期望。

但是现在,赵舟却发现,这种梦想似乎正在化为泡影青岛造船厂建造的军舰,除去潜艇之外,几乎不可能再交付给第三舰队,当然,交付是能够交付,只是这些军舰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由年青的水兵驾驶着驶向远洋,在远洋迅速成长起来。

现在,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

“现在,我们依然在造军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