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743(1 / 2)

加入书签

这里在地理上的与世隔绝,而在工程兵们完成了基地核心工程的建设同时,他们又立即以基地为核心,对周围的沙漠、戈壁进行勘测,搜寻选择着合适的试验区。

在随后的两年间,在这座与世隔绝的城市之中,一个个曾经仅存在于试验室的技术迅速成熟起来,并建立了一座座工厂,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这座“城市”,已经发展为一个科学城以及一座小型工业城市。

不过,在这种城市中,除去科学家之外,就是军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座“兵营”,尽管这座“兵营”并不属于国家,而是属于公司的“私有财产”。但这并不妨碍着这里从事着世界上最尖端的研究。

“预计需要大概两年的时间”

两年前,当一切都进入正轨之后,面对管明棠的问题,负责这一项目的如此回答道,而这也成为了整个项目的期限。

“几乎每一个人都在昼夜不停的工作着”

对于dd35基地的人们来说,这是过去两年间他们的经历,每一个小组都在日夜不停的从事着各自的研究,在指挥部的进度表上,总是显示着各小组的进度。

装置研究组组负责核系统设计工作;终端弹道研究实验室进行研发制造高性能内爆系统;电子引爆系统小组负责设计可靠的新型电子引爆系统;中子点火器小组负责研制“中子扳机”,系统整合小组负责将各种“设施”加以整合,而高爆系统小组则负责研究新型,雷管研发小组则研究新型雷管。在这些小组中聚集着全中国最优秀的专家学者,在他们的努力下,所有的工作都在有序的推动着,至民32年四月,原子弹完成设计,开始进入最后阶段的准备。

而其中最关键的却是在民31年10月,随着新的大型重水堆反应堆的投入使用,原子弹所需要钚生产由此步入正轨,民32年元月,由6000台第二代铀分离机组成的分离工厂投入生产,铀235的提取成功。

有了原料,还要解决弹芯,在原子弹中,弹心的设计和制造也是重点和难点。一开始,由钱三强负责的芯小组选择了最简单的两半球弹芯制造方法,但最终,在钱三强的坚持下,还是将弹芯设计成了六段组成的一个球体。为了确保牢固贴合,各段的交合面采用了扭合渐小的方式。

而之所以采用这一方法,是因为他领导的项目组用铜做出了设计模型,发现这种设计能使用更小的钚块。从而节约钚的使用量,以缩短“原料”准备时间。而根据这一设计,内爆试验设计将弹芯密度压缩正常的两倍,因此,爆炸透镜采用了快慢爆炸设计,这对于高爆系统小组的专家而言,同样也是一个考验。研究人员使用rdxtnt混合做为快速爆炸物,硝酸钡和tnt做为慢速爆炸物,而这个装置使用了12个透镜。

随着工程的推进,随着最后的设计的完成,在民32年5月,原子弹开始进入制造阶段,按计划,试验将在9月下旬进行。

时光进入9月之后,天气就好像故意和这些制造炸弹的人为难似的,一连几个星期连个雨点也没下从沙漠上吹来的又干燥的风掠过这里,草枯死了,各种树叶也落了下来,秋天到了。虽然天空中时而这里、时而那里也出现乌云,在远处,在山峦上方不住地出现闪电,可是从云层里就没有一滴雨降下来。在南戈壁每年的降雨量,只有不到一百毫米,而这种雷暴天气,却又有可能会给试验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但根据进度表,第一次试验必须要9月底完成。

9月25日,这一天清晨,从西伯利亚吹来的风,吹去了空气中的闷燥,凉风提醒着人们,天气变凉了,也许,四五十天后,大雪就会降下,到那时,只有列车还能维持正常的运转。

而在这几天中,几乎每一个人,都发现“城市”中的气氛似乎有些不对,在托儿所以及学校之中,那些穿着军装的女教师们,开始教授着孩子们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戴上防毒面具,并开始进行撤入防空掩体的练习。

在城市内,开始进行试验演习,此时,即便是最无知的人们也知道,在经历了两年的辛苦之后,人们的汗水与付出是否能够得到回报,就在这几天了。

日以继夜的工作停止了

9月29日,在进入这座城市之后,第一次,袁家骝放假了,准确的来说,几乎所有人都放假了,清晨,他没有像过去那样,早早的醒来,然后匆匆的吃完早餐,便朝实验室走去,而是难得的睡了一个懒觉,在过去的两年间,即便是在春节,人们也无法享受这种惬意。

清晨起床后,穿着睡衣的袁家骝便看到妻子吴健雄,正在厨房里的做着早餐,从来到这里之后,他就没有再吃过妻子做的饭,他的妻子在系统小组从事系统设计,十二透镜的设计,就是由她完善的,不过她个人更倾向于采用英式足球的32个爆炸透镜,但12透镜却更简单虽说落后。

“亲爱的,今天天气似乎不错”

来到餐厅,透过落地窗,看着窗外外已经变黄发枯的草地,袁家骝笑说道。

“是啊,雷暴终于结束了”

正做着炒鸡蛋的吴健雄也朝着窗外看了一眼。

对于试验来说,雷暴是灾难性的,试验是在沙漠中进千的,而在沙漠中立起了一座高大的钢架,原子弹就将装在这上面。为了在试验原子弹前的短时间内校验全部条件是否正常,曾将一个相同大小而内装普通的炸弹装到这钢架上。在一次雷击时炸弹就挨了一次闪电袭击,炸弹随即爆炸了。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天”

明天就工进行试验了

是成功,还是失败

没有人知道,即便是做为系统小组副组长的吴健雄也不知道,而参与设计弹芯的袁家骝却显得极为自信,他用自信的语气说道。

“明天,一切都会改变”

是的,明天一切都会改变

最初,他们推测原子弹的威力应该是2000至5000吨,但通过大型电子计算机的计算,他们惊讶的发现,原子弹的威力应在一至两万吨,甚至可能会更大,因此他们再也不会怀疑,原子弹可以改变一切。

一枚原子弹可以摧毁一座城市,将一座城市彻底毁灭这种武器无疑是划时代的。

“如果成功的话”

视线投向窗外,袁家骝的声音虽然看似很平静,但在他的心中却又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情绪。

“中国就再也不需要担心外国入侵了”

正是这个信念在支撑着他们,惨痛的近代史告诉他们,落后就要挨打,而原子弹的出现将会改变一切。

“但是,其它国家同样也在研究原子弹,”

将装着炒鸡蛋的盘子端到餐桌上,吴健雄看着丈夫说道。

“而且,我们也不知道他们的进度,他们现在进行到了那个阶段会不会领先于我们会不会已经进行了试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