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88(1 / 2)
,还是穆斯林,我们所得到的只是他们的轻蔑与歧视以及侮辱,我们得到是满是蚊虫的帐蓬,而英国人却可以住在楼房内,我们所食用的”
也许,是卡尔比的反抗超出了少尉的意料,也许是少尉被卡尔比的话惊呆了,他几乎是瞠目结舌的听着卡尔比说完。
“闭嘴”
训斥声从少尉的嗓间发出,但是却根本就无法阻挡卡尔比说下去,不单少尉被惊呆了,食堂内的印度士兵和基层军官同样也被惊呆了。
“欺压,因为我们是印度人,而他们是英国人,所以,他们可以随意的侮辱我们,随意的欺凌我们,这,就是我们保卫不列颠而得到的回报,他们,抢走了我们最后一粒粮食,为了保卫他们的不列颠,可是,谁来保卫印度呢”
“闭嘴”
这次少尉真的愤怒了,当他试图用自己的拳头迫使这个水兵服从命令时,他的拳头却被水兵一把抓住了,同时,他被猛的一下推倒在地。
在少尉倒地的时候,原本似有所思的水兵们,先是倒吸一口凉气,接着人群中响起了一声声餐盘摔地的响声。
“”“”
正当水兵们在那里叫嚷着“”以争取他们的权力时,在群情鼎沸之时,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打倒英帝国主义”
下一瞬间,喊声汇集成了一片,而那些目睹着这一切的低级军官,或是紧张或是兴奋,神情各有不同,在水兵们鼎沸的喊声中,一部分低级军官选择加入其中,还有一部分军官趁乱逃离了餐厅。
而原本听到餐厅内的喧嚷声前来维持的秩序的水兵,更是拒绝了军官的命令,加入到“游行”的阵营之中,游行,这不过只是场水兵争取平等的游行,而许多事情总是会在不经意中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偏差,也许是因为英官的长期压迫以及歧视,也许是因为多年来对英国人的不满,也可能是出于对印度的渴望,慢慢的水兵们的喊声从一开始的争取权力、平等之类的口号,变成了“打倒英帝国主义”、“革命万岁”、“印度”之类的口号,而水兵们的口号吓坏了训练基地内的英国指挥官,在数千名水兵前往指挥部示威时,枪声响了起来,指挥官命令卫兵镇压“兵变”。
枪声
托尔瓦尔海军通讯训练基地的枪声,恰如同十月革命时的炮声一般,将事件推向了新的,初时手无寸铁的水兵吃了大亏,可片刻后,拿着武器的水兵赶到了指挥部,与保卫指挥部的卫兵激战起来。
李氏步枪、布伦轻机枪的射击声在空气中回荡着,不时的还会响起几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在水兵们没有任何组织的盲目进攻时,基地指挥官得已用未被破坏的电话线向上级作出汇报训练基地发生“兵变”。
训练基地内的枪声响起时,在基地外的扎瓦德同样也听到了枪声,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基地内就有他的同志跑来向他作了汇报。
起义了
托尔瓦尔海军通讯训练基地发生了起义
作为劳动者同盟的成员扎瓦德除去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外,更是在第一时间,随同水兵进入基地,根据他的使命,他要领导这场难得的起义,领导水兵们为印度的自由而战。
半个小时后,当附近的部队赶到通讯训练基地时,他们恰好目睹了惊人的一幕,在军营前的街道上,数以万计的民众拥挤着,人们不断的欢呼声,似乎是在为水兵们呐喊,而在呐喊声中,英印殖民地旗被降下了,一面印度旗帜被升了起来,随着那面十二年前由印度国大党设计的旗帜的升起,赶来“镇压起义”的印度士兵,无不是用异样的眼光注视着那面在风中飘扬着的国旗,而基层印度军官的神情同样变得复杂起来,在这一刻,在1941年的1月27日,没有人知道,这意味什么,同样也不知道,这象征着什么,此时,对于孟买的两万余名水兵来说,这一天,只是一个起义日。
第1210章伦敦的愤怒
刚刚开始的1944年,是英国人的第五个紧缩年头。在战争时期,几乎所有消费品,诸如食品、燃料、酒类、电力、衣服,直至举世闻名的黑啤酒和板球,均需实行严格的配给制度。某些报纸甚至刊载文章,建议采用幽默画家提出的回收手纸的方法。
“勒紧腰带,战胜德国”,这是为打败希特勒而喊出的口号,而这一口号的背后却是人民必须以顽强意志坚持着。在去年的圣诞节期间,每个五户中仅一户人家方可购买到一只火鸡。由于玩具的停产,不少孩子的鞋空空地摆放在壁炉前,至多他们只是得到一颗糖果。在商店的货架上和橱窗内,经常挂着“货物售完”的布告牌,人们买不到土豆、木材、煤炭、香烟和熏猪肉。
战争带来的物资匮乏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另一方面,英国人是富有的。他们手持一张蓝黄两色相间的英国护照,即可自由往来,周游列国,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的公民所不能享受的特权。由属地、殖民地、保护国和共管地组成的大英帝国,仍然疆域辽阔,完整无损,五亿六千三百万肤色各异、语言不同的人泰米尔人、布须曼人、西南非洲的霍屯督人、达罗毗荼土著人、美拉尼西亚人、澳大利亚人、英格兰人、加拿大人等的生死之权,至今依然取决于这些因无暖气而在伦敦冻得发抖、在物资匮乏中迎来新年的英国人。
这天清晨,一辆黑色奥斯汀公主牌轿车向市中心悄然驶去。汽车经过白金汉宫,然后驶入马尔大街。车里坐着一位乘客,神情沮丧地凝视着眼前一掠而过的帝国大道。此时此刻,他陷入对往事的遐想:曾几何时,大不列颠在这里庆祝其辉煌胜利。近半个世纪前,维多利亚女王处于鼎盛时期,乘坐金碧辉煌的四轮马车,于一七年六月二十日穿过这条大道,前去参加庆祝其结婚五十周年举行的盛大典礼。当时,来自尼泊尔的廓尔喀人、旁遮普的锡克人、阿富汗边界的帕坦人、黄金海岸的豪萨人、肯尼亚的斯瓦希利人、以及苏丹人、牙买加人、马来西亚人、香港的中国人、婆罗洲人、澳大利亚人和加拿大人,相继前来朝觐祝贺,受到大英帝国春风得意的统治者们的热烈欢迎。他们为属于帝国一成员感到无限骄傲。由于大英帝国的建立,英国人曾经度过一段天方夜谭般的生活,而现在,大英帝国却在德国的挑战中摇摇欲坠,在这场战争中,已经花掉了最后一个铜板的英国人,甚至不得不依靠美国人来保卫英国免遭德国的入侵。
大英帝国时代即将结束,尽管不愿意面对,但是作为大英帝国的外交大臣,艾登还是不得不承认这一明显的历史事实。
这辆黑色奥斯汀公主脾轿车孤影悄然地出现在马尔大街上。前不久,作为外交大臣的艾登还和丘吉尔首相一同在开普敦参加“巨头会议”,几天前刚刚飞回伦敦,而一回到伦敦之后,他又在第一时间飞往了华盛顿,。
汽车在唐宁街十门前停下。不言而喻,这是世界上被记者拍照得最多的大门。五年来,世界各国新闻界往往将这所官邸与人们所熟悉的形象联系起来:他头戴黑色礼帽,嘴上叼着一支粗大雪茄,一手拿着手杖,另一手高高举起,作出表示胜利的“v”的字样。
现在,温斯顿丘吉尔这位英国的战时首相,依然如过去一样,仍然在这里继续进行着他的战役,战胜希特勒,保卫大英帝国。
但是现在,前者却已经化为了泡影,而对于丘吉尔以及伦敦政界而言,他们所思考的问题只剩下了一个问题如何保卫大英帝国免遭德国的入侵。
“美国人确定准备退出战争吗”
丘吉尔有些不安地问道,尽管在开普敦,对罗斯福的建议,他既没有拒绝,也没有表示反对,但是在回到伦敦后,他仍然派艾登前往华盛顿,探询华盛顿方面的态度。
“在华盛顿,一些国会议员同样担心,中国是否会倒向德国,原子弹,不仅击败了日本,同样也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艾登如实的回答道,在华盛顿,他听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与原子弹有关的问题,同样的,那些国会议员们,所担心的是原子弹会不会落在美国,毕竟,众所周知,中国根本就未向德国宣战,而在中国退出战争后,又不得不考虑,中国是否会同德国结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