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800(1 / 2)

加入书签

游击战中的俄罗斯,甚至将会成为一个筹码,一个左右中德关系的筹码。

“将军阁下,那样的话,恐怕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比如我们之间会不会发生冲突,到时候”

虽然暗自获得“自由”而兴奋,但弗拉索夫却又不禁担心起来,如果他们同游击队合作,崔可夫会不会取代他,毕竟,至少在名声上来说,崔可夫从未投降过,而且他过去即同中国高层的官员有一定的联系。

“在我看,这种合作应该是有内有外,有合有分”

面带着微笑,管明棠继续笑道。

“我们的援助,同样也是给予你,再由你决定是否给予那些反德武装,这便是有内有外,至于有合有分嘛,我想这就是由你来掌握的了。”

听到管明棠这么讲,弗拉索夫笑了,不过,很快他又蹙紧眉头

“将军阁下,这些天,发生在西伯利亚的暴力事件可以说是接连不断几乎各大报纸都有报道,在这种情况下,崔可夫又怎么可能同我们合作呢”

“这个嘛,”

掸了掸烟灰,管明棠笑着说道。

“我相信,崔可夫如果稍有远见的话,他应该明白什么对俄罗斯最为有利”

说是得意也好,说是骄傲也罢,管明棠知道,现在对于俄国而言,他们面对的现实情况非常清楚除了中国之外,他们不可能得到任何外力的帮助,即便是有其它国家想帮助他们,他们也必须假道中国才有可能得到帮助。

对于中国而言,帮助他们或许会带来一些麻烦,但却可以结束发生在西伯利亚的游击战,将俄国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欧洲,与此同时,自己才能够慢慢的推行对西伯利亚以及中亚地区的吞并政策,待中国完成对这一地区的“消化”之后,是否继续支持俄国人,那就要以当时的形势分析了。

“嗯据我看,迫使德国人撤军的战争有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起身踱步,室内的灯光映着管明棠的身躯上,在走动数步后,又停下脚步,灯光映亮了他宽阔的前额,他将深沉的目光盯视弗拉索夫。

“所以,你们应作长期的打算,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俄罗斯是一定能够获得的自由的,这是由人类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

“是的,将军阁下,”

弗拉索夫有些激动地说,

“中国方面对我们的帮助是巨大的,俄罗斯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我们是战友嘛,”

一摆手,管明棠笑说道。

“一家人莫说两家话总之,在解放俄罗斯的事业上,我们会给予你们尽可能多的帮助”

第1228章崔可夫

“我们的军队是属于俄罗斯人民的,我们将为俄罗斯民族的解放而战,而不再是为某一位领袖的而战为了俄罗斯”

1944年1月,鉴于中国、军队进迫叶卡捷琳堡崔可夫这位西伯利亚军区的代理司令在发布了告俄罗斯人民书后,果断的撤出了城市,进入要荒凉、酷寒的西伯利亚冰原,尽管在政府流亡后,许多军队选择了投降,尽管明知道撤出城市将面临着残酷的自然环境,但仍然有超过二十万苏军追随他,不过,从那时起,他们的名称发生了变化俄罗斯人民军,一支真正属于俄罗斯人民的武装,至少在广播和公告上是如此宣称的。

俄罗斯人民军的司令部从托博尔斯克向北迁到大草原的一个星期后,清晨,隐藏于森林中的,用圆木搭出的司令部中还是黑乎乎的,崔可夫就从行军床上翻身而起,就着电灯看开了地图。

因为是手摇发电机发电的原因,电灯总是时亮时暗,

在离开了城市,朝着西伯利亚北方荒凉的大草原撤退后,现代的生活似乎就远离了他们,甚至在这片森林之中,也仅只有数栋猎人的木屋,不过却被作为伤员们的房间,至于其它人,大都是露宿在冰天雪地之中,尽管积雪与森林中的树木可以遮挡西伯利亚的酷寒,但仍然有许多人冻伤甚至冻死。

在司令部的旁边还有一条不太宽的小河,小河几乎已经完全冻结了。司令部的士兵正挑着水桶在这里破冰取水。河水清冽,在冻封的河面上,还能看到被冻于冰中的鱼,对于俄国士兵来说,这些曾在河中游来游去现在却被冻在冰中的鱼,则是冬日里最为美味的食物之一。

正当穿着大衣的人民军士兵正在那里破冰取鱼的时候,就听见天空传来嗡嗡的声音:敌机士兵们一抬头,发现从南边雪原后方的空中钻出几架敌轰炸机,嗡嗡地飞过来。士兵们急忙藏到河边的雪地中,白色的床单和冰雪完全融为一体。别说是在空中,就是在地面上,也很难发现他们。

正当地面上的俄军士兵盯着空中的飞机时,他们看到飞机上投下一个圆桶,圆桶在半空中打开了一个降落伞,缓缓的降落下来。

“谢廖沙,快去,看看他们投下来的什么”

一名军官大声命令道,几名战士踩着厚厚的积雪,朝着空降的圆桶奔去。在他们走近半人大小的圆桶时,却看到圆桶上用俄文写着“请转交人民军司令崔可夫将军”

此时,崔可夫正在吃着面包,在西伯利亚的冰原上,面包或许是最为难得的奢侈品了,或许他们可以通过打猎吃到肉食,但随着距离居民点越来越远,获得粮食的可能也就越来越低,而中国人

站在地图边,崔可夫凝视着地图上的标志中国、军队的蓝色小旗,在撤出叶卡捷琳堡后,虽说他们并没有同中国人发生大规模战斗,但是在小规模战斗不断的情况下,中国人稳扎稳打的,几乎是用步步为营的方式向北推进着,许多后方的部队失去了联络,也许已经被消灭了,也有可能是投降了,但崔可夫更希望是前者。

只有尽可能的保存有生力量,才有可能迫使中国人做出最终的让步,正是基于这一思想,崔可夫才选择放弃重要的城市,向北方荒无人烟的大草原撤退,可越往北,意味着他们距离人类文明就越远,或许,中国人会面对许困难,但他们未尝不是,没有粮食、没人药品,同样也没有弹药补给,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能够坚持多长时间

皱着眉头,崔可夫向嘴里塞着面包。

“实在不行,就在这里和中国人打一仗”

崔可夫的心里非常清楚,虽然在小规模战斗中,人民军打了几次胜仗,但那都是由于敌人分兵冒进,敌人骄横,对人民军的出现没有防备,被人民军击退了,虽说敌军遭遇了多次失利,但主力并未受损。而且,空中主动权始终被敌掌握。

现在表面上,中国人从一个星期前,就停止向北推进,但是撤出城市的人民军在经过连续作战,早就是粮弹不继,而且部队也有晨常疲劳。尤其是部队的粮食弹药都是过去的储备,尽管他们正试图在森林中,使用搬出的设备生恢复兵工的生产,但是受限于原料,生产同样是极为困难的,弹药的有限,限制了部队的作战规模。

在过去的三个月间,他们不得不放弃了大多数飞机以及坦克,因为没有燃料,甚至还丢弃了大炮,因为没有炮弹。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下作战,非作战减员比例甚大,部队也需要休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