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3(2 / 2)
第20笔:海虹-1
如果你牛的话,我就是牛的平方你说他呀放心,他是牛的平方根而已。
重生吕氏无极言论
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但21世纪究竟始于何年这一简单问题全世界仍在争论不休。其中一派从科学角度出发认为21世纪和新千年始于2001年,另一派则从人们习惯角度出发认为2000年是21世纪和新千年的第一年。造成这一混乱的根源是国际通用的公历纪年是1400年前提出的基督纪年,它的起点定为公元1年,公元1年前的一年定义为公元前1年,没有公元0年。公元缺少0年给历史及天文学研究造成很大不便,1989年,中国隆重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到1989年应是2539周年,疏忽了公元无0年的常识,将庆典提前了一年。
西方社会普遍将21世纪称为千禧年,尤其新世纪的钟声临近时,广泛在媒体出现这个名词。虽然千禧年来自圣经,被欧美社会所烂熟,然而究其实,却全然不确。圣经所提到的“千禧年”是指耶稣基督再来后,在世界上实现的一个美好时代。如今这一切并未出现,如何称作“千禧年”诸如此类的全都是瞎眼解梦,自说自话罢了。
反正,我们现在所用的诸如“千禧年”的说法,大致上意指2000年。也就是说,在中国,通常每一个千年的第一年,就称作千禧年,诸如1000、2000以及我们这一代人除非穿越就甭想等到的3000年。
千禧年之前和千禧年之后,有点大脑思维能力的人都明白,这可以说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了,生产力的发展简直达到了妖孽的速度比如说电子产品,明显那十八个月换一代的摩尔定则已经不太符合了,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21世纪的前十年,有人认为这十年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之前人类文明的总和,当然,对地球破坏的速度也超过了之前人类历史总和的平方。
那么,这样的速度,真的完全是好事么我看是不尽然,发展的速度太快,物品改朝换代的速度太猛,总是给人带来不真实感,也总是让人感觉到烦躁,感觉到浮躁。虽然古人认为“天下功夫唯快不破”,但是当你的速度实在太快了时,好的东西会传播得快,不好的东西也一样传播得快,例如恐慌。2000年的人对玛雅人的认识局限于“美洲”两个字,也只有考古学家以及部分历史爱好者会去了解玛雅人;不过到了2009年11月13日,电影后天的升级版2012,这部两亿美元缔造的片长达到4392米好莱坞大片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席卷全球,带着票房,带着震撼,同样还带着恐慌让全世界超过三成的人知道了:“时间的终结是2012年12月21日。地球并非人类所有,人类却是属于地球所有。”当印度洋海啸越过喜马拉雅山峰向山顶寺庙扑来时,老喇嘛开始敲钟,神情自若,那个时候,全球票房7亿6千万美元其中在中国是46亿人民币,连发行商都承认,剧情讲中国有份拯救地球是票房成功的关键。但是,重点不在这里,而在于“世界末日”四个字。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不可能的成为了可能,使得电影里面的特效超越了现实;同样的,也缩短了电影与现实生活的差距,让无数人在看过了影片之后第一时间想到了2012是“世界末日”,更想到了三年后就是末日,那种恐慌,是不可言语的国内的,也还好啦,有政府类似高压媲美清朝早起“五人不准聚会”的统治下,基本不可能出现什么问题。而国外呢众所周知,美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蛋痛的人,而且也是自由散漫惯了的,一下子浩浩荡荡的恐慌像瘟疫一样席卷,最后连nasa美国空间科技研究的权威也不得不出面辟谣证实2012年不是世界末日。可惜,没怎么有人信。
影片2012中所谓的“世界末日”,我们既不必当真,也不必批判。但是我们要看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把握得不好,那么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条路,叫做:毁灭。
按照着这个理论,我们再来看伴随着科技而发展的经济,对于2010年的人来说,经济上最叫民众熟悉的词汇应该不是股票,而是“热钱”。什么是热钱热钱就是游资或叫投机性短期资本,只为追求最高报酬以最低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2010年太多的热钱涌入中国,然后大家就知道什么叫做“物价上涨”。人民很疑惑:你人民币升值了,物价应该下降才对啊怎么也跟着一起升上去这些钱都到哪里去了
再往前看两年,也就是2008年,那一年除了有奥运会之外,温总理在年初还说了一句:“2008年是比较难过的一年。”他没说之前,国内还没啥事情发生,风平浪静,一说了之后,雪灾啊,打砸抢烧啊,地震啊,金融危机啊等等是层出不穷而且发生的日期还很有规律性。其中我所想说就是经济危机。要知道,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经不是单纯的社会主义了,而应该算是有国家资本性质和寡头性质等等糅合起来的怪异制度,因此,虽然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但不代表中国就没资格享受也不知道被美国拿走了多少外汇储备唉三个字,泡沫啊
好吧思维回归。到2000年,对互联网有点认识的人都知道,2000年是网络上第一次出现泡沫的时间,但是不管这些泡沫最终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