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 / 2)
看到王谚并没有介意,当即直奔主题道:“父亲,平日里我总听别人称呼你的字,孩儿也只知道父亲字公直,但至今也不知父亲的名字。而且身为王家子孙,还不知道祖上何人,实在有愧,还请父亲明示。”
“好,好,非常好”听到王旭这番话,王谚却是激动得连续说了三个好字,满脸欣慰。
随后,左手用力地抱了抱王旭,柔声笑道:“我儿何错之有这是为父的过错,倒是你莫要怪父亲才好。我也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然已经这么懂事了。好为父就给你说说我的名字。”
说到这里,王旭发现王谚的神色渐渐严肃起来。沉凝片刻后,才语重心长地开口道:“为父的名字叫王谚,我们山阳高平王家世代官宦,乃是一大族。你的祖父,也就是我的父亲叫王畅,子叔茂,曾出任齐王刘喜的相国。嗯齐王的相国就相当于是太守职务,你知道什么是太守吗”
“父亲只管说吧,孩儿曾听下人们谈论过,好像是可以管很多人的大官吧”王旭故作稚嫩地拍了拍胸脯,骄傲的说道。
“恩也可以这么说。既然这样,那为父就先说完再给你解释。”王谚揉了揉自己爱子的头,微笑着继续说道:“后来,你祖父因才华横溢先后迁升为司隶校尉,南阳太守等职,并且四次征拜为尚书令。前些年又转任长乐卫尉,不久后便升任司空,跃居当朝三公之列。”
“而你的曾祖父王龚,字伯宗。曾任青州刺史,因功被安帝征拜为尚书,之后又先后做过司隶校尉,汝南太守。永建元年升为太仆,后又转任太常,永建四年迁任司空,位列三公。后来因为地震被免职,但永和元年又被提升为太尉,可五年后却不幸因病去世”
说到这里王谚自豪地笑了笑才又接道:“至于再早的祖上我就不一一讲给你听了。总之,我们王家世为豪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将来你可以到我书房里去看族谱上面有更为详细的记载。”
听了这么多,王旭总算了解了很多他想知道的东西。至少有一点他已经确定,自己是投生到了古代,而且年代很早。因为这些官职名称和古汉朝似乎完全相同。
可惜他唯一听到的具体年号是永建元年,但永建元年是哪年他并不清楚,况且那还是曾祖父时候的事了。
略微想了想,王旭便继续装可爱。睁着一双大眼睛,奶声奶气得故作好奇道:“父亲,什么是永建元年哦那现在又是什么年啊孩儿又是什么年出生的呢”
“永建元年是年号,是记录时间的东西。至于现在嘛,是熹平二年,你出生是建宁三年”说完,王谚不由拍了拍王旭的头,笑着称赞道:“想不到小家伙还关心起自己的生辰来了,不错有出息。”
不管王谚此刻是多么高兴,但王旭却瞬间懵了,心里已经因为父亲的回答掀起了惊涛骇浪。
天啊果然是汉朝,但更令他震惊的是,现在居然是汉灵帝熹平二年。王旭也算对历史略知一二,特别是这个著名的历史时期。汉灵帝熹平二年不就是公元173年吗也就是黄巾起义前11年
随着这个时代的信息逐渐出现在王旭脑中,又联想到之前王谚的话。他眼睛猛然一亮,忍不住得脱口而出:“父亲,我是不是有一个亲叔父叫王谦”
“是啊为父同父异母的弟弟,你的亲叔父就是叫王谦平日里经常过来看你,还特喜欢亲你来着。你说他胡子戳得你疼,所以见到他就跑的就是你亲叔父”
话音刚落,王谚却疑惑的看了王旭一眼。“不知道孩儿如何知晓他的名字”
“恩”王旭一愣,随即知道失言了,赶紧搪塞道:“哦是平日里孩儿好像听长辈们谈论过这个名字,因此才询问”
说着,还故意不满的撒起娇来:“没想到那个老爱捉弄我的叔父就是我的亲叔父啊他太讨厌了。”
“呵呵你这小子,你叔父那是喜欢你才逗你玩呢”
糊弄过去后,王旭已经无暇理会王谚了,心里正处于翻江倒海之中。
天啊果然没猜错。王龚,王畅,王谦,熟读资治通鉴和后汉书的自己怎么不知道这山阳高平的王家豪族。虽然在三国初期逐渐没落,没出什么治国安邦之才。但王谦有一个儿子却是流传千古的名人,自己在读书时候,还在课本上学过他的诗词。那可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啊
只不过现在应该还没有出生,记得他好像是公元177年出生来着。想不到自己竟然和王粲一样成为王公之后,不知道将来有没有人这么形容自己。唉老天爷啊,你不是和我开玩笑吧我喜欢三国,结果你就真的借着日食把我弄到汉末来了
看到王旭神色变幻不定,一直呆愣愣的不说话,王谚立刻关心地问道:“怎么了旭儿脸色不好,可是有什么不舒服”
被招回神来的王旭连连摇头,他此刻心情有着些许激动,但想到前世种种又伤感不已,正处于矛盾之中。
不过,毕竟已经想了整整三年,他也认清了现实。因此还是能很好的控制情绪,望着王谚关切的眼神,强自笑了笑道:“没事啦刚才我只是要把父亲给我说的话牢牢记住而已”
说完,不等王谚开口,连忙转移话题:“那父亲能给孩儿说说我们家族现在的情况吗”
“哈哈哈我儿真非常人也三岁就已经知道这么多事情,好为父今天就陪你好好说说。”听到王旭的问话,王谚顿时被成功地吸引了注意力。
待他低头思考片刻后,便缓缓续道:“我们这一房人是高平王家最嫡系的一房,这是因为你曾祖父和祖父的功劳。只不过你祖父在你出生前就去世了,所以最终也没能见上一面。要是你祖父能看到你这样聪明伶俐,不知该有多高兴呢”
第六章王氏族人上
说到这儿,王谚深深地叹了口气,才又接着说道:“你祖父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哥王皓,字悦和”
“父亲,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要取字呢还有,这字究竟是根据什么来取的啊”其实这也是王旭前世就一直想弄明白的问题,现在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会放过。
“呵呵这个问题问得好。”虽然说话被打断,但王谚并没有任何不满。摸了摸王旭的头,又耐心得解释起来。
“字和名字一样,其实都是便于别人称呼的。但是有学识和有身份的人,其称谓当然要有礼法。所以,字就是我们成年以后供别人称呼用的,是别人对你尊敬的表现。一般只有长辈才直呼你的名,当然某些时候也有例外。例如战场点将,为了树立绝对的威严,也可以直呼其名。”
“此外,字的另一个作用是与名互为表里,对你的名进行解释、补充。从古至今,一直有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的说法,礼记中也有关于这方面的明确记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男子二十岁举行了成年的弱冠礼后就要取字,而女子在15岁举行成年的笄礼,可以出嫁的时候也会取字不过普通人家一般很少取字,女子就更少了,就算是官宦之家的女子如果不是特别出众也不会取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