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1(2 / 2)
见状,蔡邕倒是很快就反应过来,发现自己竟然如此失态,当即尴尬地笑了笑,缓步走回自己的位置道:“真对不起,因见到如此绝佳的小诗,心中太过兴奋,倒是让各位见笑了。”
但话音刚落,不待王旭接话,他便已经又着急地接道:“不过将军可否将此诗的规格告知于我,我觉得你作这诗应该有一个规格框架才对,不然很难做到如此工整有序”
王旭心中着实感叹蔡邕的才华,仅仅是略作研究便已经能够发现这么多规律。不过想到反正都已经剽窃了,五十步笑百步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也就豁出去了。厚着脸皮笑道:“当然可以,这种诗我曾细细研究过,分为两类。一类是律诗,一类称为绝句。刚才我所念的便是五言绝句,乃是以平仄ze划分音调韵律,而规格又略有不同。比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
随着王旭侃侃而谈,将后世才出现的律诗、绝句规格一一说出,蔡邕对王旭完全佩服到了极点,赞赏连连。小蔡琰也是听得目不转睛,看着王旭的目光越来越崇敬但事实上,真正惊讶的是王旭,蔡邕就不说了,毕竟是一代大儒,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只要将理论拿出来,很快就能付诸实践。但蔡琰不过还是个小女孩儿,却同样听得津津有味。而且知道了规格后,偶尔还能即兴实验两句,虽然还不能作出全首,语言意境也不是非常精妙,但作为一个小女孩有这等天资那已是相当骇人了。
也让王旭大感老天不公。他学了好多年的律诗和绝句也就理论还行,可真的要他作出律诗绝句来,那就是白娘子喝了雄黄酒当场现形
但一想到历史上记载蔡琰是六岁能熟读诗经,十余岁可以自己作诗,后来还曾为曹操一字不差的背出已经毁于战乱的四百多卷藏书,他就也只能咬牙认命了。毕竟能留名千古,作出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惊世之作的才女,又怎么可能是一般人呢
不过王旭的行程也就因此而被迫耽搁了,因为蔡邕死活拉着不让他走。也不知道是不是常年隐居,缺少和那些文人的交流,所以非要和王旭要聊个痛快无奈之下,王旭也就只有奉陪,反正理论上的东西,他多了几千年的知识,根本不成问题。至于一旦牵涉到实际写文什么的,那就全部推脱或者转移话题,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再剽窃任何东西可即便是这样,也已经让蔡邕和蔡琰敬佩,几乎成天都缠着王旭。一副不把他那有限的墨水榨干,就绝不罢休的架势
而随着逐渐熟悉,蔡琰也不像刚开始那样,在任何时候都彬彬有礼的。毕竟她正值活泼的年纪,所以相处也稍微亲热了一些。当知道王旭只比她大四岁后,对王旭的崇敬和好奇更是陡增,逐渐开始喜欢听王旭的故事,特别是王旭离家出征之后的事儿,一有闲暇就让王旭给他讲
可这样的日子就让徐盛和典韦有点难熬了,刚开始还很新鲜,可没过两天就开始昏昏欲睡。到最后只能通过练武,四处游玩,或者帮着做农活来打发无聊的日子,只可惜蔡邕那点小量的农活实在消耗不了两人多少时间,所以常常见到两人逗小母鸡玩让王旭有些哭笑不得,两员大将跑去干这事儿也太憋屈了
倒是颜明似乎蛮喜欢这种平静的生活,每天就陪在王旭身边静静地看着,反正王旭到哪儿她就到哪儿。而且与蔡邕一家人的关系也非常好,特别是和蔡琰很合得来。只不过,似乎王旭一旦有与蔡琰单独相处的时候,她就会突然出现。这也让王旭逐渐发现了有些不对劲,闲暇时静心细想两人相处的一幕幕,隐隐也有了一种感觉
第一百六十八章骁将宋谦
转眼间,三个月的时间飞速流逝。
虽然蔡邕的执意相留让王旭有些无奈,但通过这些日子的交流,他也同样是收获颇丰,从蔡邕身上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不仅仅是文学,甚至包括了天文,历史,政务处理等等,非常广泛。而且最让他感兴趣的则是学会了古琴、笛子和洞箫等乐器,虽然是初学者,但他这辈子似乎挺有天分,每天在名家蔡邕地指导下,进步非常大。
而且颜明似乎对古典音乐极为精通,所以常常能与蔡邕父女交流。虽然在水准上与他们还有极大的差距,但却具有后世成熟的音律知识,所以三人捣鼓着竟然把现在仅有的宫、商、角、徵、羽五音,转变成了宫,商,角,清角,徵,羽,变宫七个音阶,相当于后代的1、2、3、4、5、6、7,这可是到了清朝才发展成熟的,现在却因为颜明而提前了一千八百多年。
本来颜明还提出了升降调的概念,但蔡邕觉得这个还需慎重,需要和更多的音律大家一起研究过后才能定音。说是音阶代表着什么心肝五脏,如果没有考虑周全,那音乐是美了,但却让人难以听出人的心声。比如杀气,煞气,寂寞,窃喜等内心情绪,把王旭和颜明侃得一愣一愣的。
此外,王旭还亲眼见证了“蔡邕救琴”的一幕。那天,蔡邕正在院中按照王旭和颜明的建议制作历史上第一根单管洞箫,正在调音的时候,隔壁却陡然传来“噼噼啪啪”的材火之声。王旭和颜明没觉得什么,但蔡邕却是瞬间大惊,将手中的竹管一仍,便连滚带爬地跑了出去。没一会儿就拿着一个表面已经烧焦了的青铜木跑了回来,而且连手都有些灼伤。但其神色却是喜不自制,说是要造出一把绝世好琴来。
看到这里,王旭和颜明当然立刻就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根从火中救下的青铜木估计就是焦尾琴的琴身了。只可惜王旭最终没能亲眼见到这古代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琴出世,因为蔡邕希望一个人的时候静心制作,担心因为心绪不宁而使得琴有瑕疵。
最后,因为几人确实已经驻留太久,蔡邕自己也不好意思再多做挽留了,所以王旭这才得以定下日子离开。并不是他不想再与他们相处,而是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最起码,也绝对不能让徐盛和典韦再闲下去,一看到两个大将逗着村子里的一帮小屁孩或者院落里的小母鸡来混时间,他就揪心
临走之时,蔡邕一家显得极为不舍,足足送出了五里之外。小蔡琰更是双目含泪,说不出话来,只是默默的将亲手做的四个精美小钱袋送给了王旭他们。不过分别之际,却又脸红红地送了王旭一根她亲手做的竹笛。众人虽然很是惊讶蔡琰竟然悄悄给王旭做了这么别致的礼物,但也都不以为意,三个月的相处情同一家,王旭和她相处又最多,妹妹送哥哥点东西又有什么大不了呢只有颜明给了王旭一个大大的白眼,但也没有多说什么。
依依惜别之后,王旭沿着山间小路渐行渐远。回头看着那静立风中,遥遥凝望着自己远行的一家三口,王旭心中突然涌起了一种悸动。暗暗下了决心,不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将来也一定要保其一家平安
或许是为了摆脱离别的感伤,所以众人都是不由自主的加快了马速。一天之内竟然奔行了近两百里,在入夜之前便已抵达太湖南边的一个渔村。远远见到岸边还有一个赤膊露腿的精壮汉子在晾渔网,当即便赶了过去。
那汉子大概十岁,陡然听到马蹄声,立刻回过了头来,见徐盛颜明两人腰间佩剑,王旭和典韦背上又背着不知名的东西,看轮廓似乎也是武器,当即不由警惕地将手放到了鱼叉之上,细细打量起来。看那样子,如果不是看几人衣着华贵,而且又有女眷,恐怕当场就跑了。
“吁”见这汉子有些紧张,王旭隔着二十步便勒住了战马。友好地笑了笑,才温和的问道:“壮士不必惊慌,我们乃是路过此地,意欲见识一番太湖风光罢了,并不是坏人”
说完,见那汉子神色逐渐缓和了下来,这才又笑着接道:“壮士,敢问此地距离湖中夫椒山有多远”
听王旭问起这话,那汉子明显更为相信他们了,当即就笑道:“不远,如是熟手操作快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