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66(2 / 2)

加入书签

“这样啊”王旭皱眉沉思,片刻后笑道:“那看来应该无假,让我公开受降,想必是怕我反悔对了,徐庶和公明那边你们联系上没有,他的意见如何”

“徐参军的意思是,立刻接受,并且传令鲁阳县的苏飞和霍峻二将,让他们派人过来,先行将黄巾降众带回南阳”高顺恭敬回道。

“那就按这个意思办”王旭果断点头。

闻言,高顺却是皱眉道:“可是何仪和何曼都有要求”

“要求,什么要求”

“他们欲要将军公开个承诺,给他们一个容身之处”高顺回道。

“呵呵这是在要官啊”微微一笑,王旭沉思片刻,突然心生一计,接道:“派人快马回报何仪和何曼,告知他们,从现在开始无条件听我调遣,并将一切钱粮三日内送来我大营。”

“同时,听闻何仪、何曼二人各有一幼子,让其必须送来做人质,如此便可授予何仪、何曼中郎将之位,其余人待回荆州再行封赏记住,送来的幼子必须核实,此次过去联络的人,也要选择心腹可靠,明辨大局之人。”

“末将亲自去”高顺也不多问,拱手回道。

“这不行”王旭立刻摇头,他怎么放心高顺这么进贼窝。

高顺没有多说什么,直言道:“主公,此事非同小可,末将之前与两方人交流最多,已仔细探测过其诚意,其他人去,未必能将此事办好,便让末将前往,必定完成任务。”

王旭知道高顺说的有理,但还是不放心:“你的安危更重要”

“主公,成大事者,怎能过于在乎己身主公放心,末将有把握”高顺郑重地道。

“这”

见王旭还是迟疑,高顺再次拱手:“主公无需多虑,末将可带三十陷阵亲卫前去待见着何仪,立刻近身,若是察觉有变,必定能将其挟持。况且主公大军在外,黄巾内乱,两人投降之意诚恳,因无大碍”

高顺如此执着,王旭仔细思考片刻,终于点头:“好吧”

随着话音落下,张辽也站了出来:“主公,末将也善言语,不如何曼那里便由末将前去,必能成功”

既然已经决定,王旭也不拖泥带水,点头道:“好,你二人分别行动,可约何仪与何曼出城相见,莫要轻易进城,待近得二人身旁,这才可以进城,务必注意自身安危。”

“诺”两人朗声应命。

得知何曼、何仪突然欲降,大大出乎王旭意料,虽然不知两人的原因,但从其付出的条件来看,当是没有虚假,这也让接下来的局势瞬间转变,多了可利用的余地

第五百零五章绝不被动迎击

步履纶巾三尺剑,徐庶初出黄巾安高顺请命闯龙潭,智伏何曼是文远

这是后来颍川一带百姓口口相传的古体诗歌,赞美了平定颍川黄巾的几个大将,也算是名副其实。

在王旭点头首肯后,高顺和张辽立刻启程,两人分别迫近何仪与何曼,以威严震慑,又以温言抚慰,晓之以大义,诱之以重利

何仪与何曼本就有心归降,哪里经得起他们这番恩威并施,几乎没怎么犹豫,便答应了一切条件。

父城近在咫尺,高顺在确认一切后,当夜便带着何仪的独子回营复命,何仪随之清点钱财及一切贵重收藏,于次日清晨亲自送到了城外大营。

临战投诚不比投降,这关系到今后,更多的敌人在面对荆州大军时,是否会选择不战而降。所以王旭也给了何仪足够的礼遇,亲自率领众将迎接。

何仪为表诚心,除了负责运输的兵士,一个多余的都没带。

“哈哈哈”王旭遥遥大笑:“何将军今日弃兵止戈,聚众相投,免去厮杀死伤,实乃有功于百姓”

这番话是给何仪一个名分,何仪并非笨蛋,当然理会其中深意,拱手行礼回道:“仪何敢居功,本乃失足犯错之罪民,承蒙王将军宽恕,招安于我,仪已感激不尽,今后必效犬马之劳”

王旭满意点头,看来这何仪并非一般匪类,颇有头脑,当下笑道:“本将军观汝谈吐不凡。当是有识之士。既已诚心归附。今后当以所学效力百姓,得千古美名”

“末将谨听将军教诲”何仪立刻回道,他的情绪似乎有些激动,连声音都略微颤抖。

王旭微微一笑,随后带着何仪进帐相谈,也没有急着交代接下来的事,反而聊起一些不相干的时局或事务。主要目的,则是通过这种轻松的闲聊。旁敲侧击地了解此人对待事务的看法,从而大致了解一番性格和品行。

但很出乎他的意料,何仪并非其想象中那种凶性盗匪,而是一个颇有些见识的人,不但谈吐得体、知书识礼,就算论及诗书也能应答如流。就在好奇之下,一番侧面探问,这才得知何仪悲剧性的前半生。

这让他很是感慨,温言安慰

本来他最初打算回去荆州,就给何仪挂个虚职。若稍有作奸犯科之事,便论罪。没有,则任其自然。但这时,却打算今后尝试着用用,看其实际状况再说。

对于何仪来说,也是非常激动,王旭超卓的学识和谈吐,极具深度的见解,温言的安慰,还有举手投足间所展现的那种胸襟和气度,让他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

这是他曾经在黄巾阵营内,从来没有感受过的

即便最早的黄巾兄弟间,彼此感情深厚,众志成城,但却完全不能相比,这种领袖气度从未在任何人身上见过。虽然他早年曾有机会拜见过张角,感受其慷慨激昂,魅力超群,可完全不一样。

张角更像是一个亲和的兄长、一个带头大哥,甚至拥有神一样的信服力。但王旭却像是一个灯塔,所表达出的东西,无不蕴含着国、民、家的道理,看待很多事物的角度就不一样,层次也不一样。

就好比,当年谈及家人被贪官勾结祸害一事,张角的态度是以上天的名义定罪,要复仇,铲尽不平事,虽让他感动万分,但让读过圣贤书的他觉得少了些什么

但如今,王旭的回答却让他浑身一震。“报仇应当,但不要陷入仇恨,汝当奋发图强,着力改变。律法的完善是需要无数代人辛勤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