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17(2 / 2)
“楚王英明睿智,天下明主,鄙人等怎还有理由推辞,必尽心竭力”
“哈哈哈”
王旭爽朗的笑声响起,非常开心。
他自明白到羊家众人的顾虑后,有心化解,可若是直说那就不太合适了,毕竟话题太过敏感。因此他用今日这样的方式和行动,来暗示羊家人,让他们明白他是个什么人,对羊家是什么想法,安其心。
羊家三兄弟也非凡俗之辈,多有几句话就看出了王旭执意招揽的态度,并且也以行动化解他们心中的顾虑。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没了那层顾虑,如果没了对楚王态度的担心,那还有什么理由不出世呢
这一日,羊家三兄弟与王旭谈了很久,内容尤其着重在治理地方和对待外族的举措上,三人履历丰富,学识渊博,提出了非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且细致入微,几乎具体到了每一个政令的目的、实行方法、可能面对的困难、实际需要的条件等等,让王旭大为惊喜。
晚宴过后,三人不得不告辞归家时,王旭还仍旧意犹未尽,很是舍不得。
次日,一封任免令发至尚书台,下令征召羊秘为雍州安定太守,羊耽为雍州陇西太守,羊衜则是荆州南郡太守。
王旭这么任命,也是出于试验,让羊秘去安定,羊耽去陇西,是因为他们两人对外族提出了很多改进措施,可这些措施王旭也不知道效果究竟如何,只是感觉上不错,因而干脆让他们去此二地放手做,以观成效。
至于羊衜就任南郡太守,更是他深思熟虑过的,羊衜是第一个向他提出逐步取缔士人诸多特权的人,并且有套完善的策略,可谓循序渐进。可其策略终究是新鲜的,更涉及到革新,王旭也不知道效果如何,更不知道会否引发连锁的反应,因而只能让其在南郡先试着做,毕竟南郡治所就在襄阳,这样尝试着做下去,王旭可以就近观察,若出现问题也能及早发现和解决。
事实上南郡太守已经空缺多年,早前一直是刺史兼任,如今他特别任用羊衜,也算是对其想法的大力支持。王旭心里很清楚,但凡涉及到革新,主张者都不会好过,必然有无数人要害他,如果调远了,那么他不敢保证羊衜的安全,或者说不被人陷害,更不敢保证出了问题后能及时处理。
接下来的日子,王旭仍然陷入无尽的忙碌之中,半月后经过诸葛亮等人力谏,又任命凉州降臣苏则正式就任敦煌太守,傅干为天水太守。傅干是汉末旧臣傅夔的儿子,当年王旭和傅夔也是有深厚的情谊,自傅夔死,傅干投奔楚国后,王旭一直没想过将他外调,常年都负责公车司马署的事物,掌管着楚王宫的车架、马匹和出行,从未出过差错。
此次也全是因为诸葛亮力谏,王旭这才兴起年头,并且随后还亲自询问了傅干的意思。
没想傅干非常乐意,甚至还主动言说,他父亲曾经做过汉阳太守,也就是现在的天水太守,所以他也想回去治理好天水这个地方,况且天水距离他的家乡北地很近,他辗转这么多年,对家乡也甚为思念,更希望能回去帮助治理家乡地区。
王旭虽然有些舍不得,但却也谅解对方的情怀,最终还是点头允诺。
此后,王旭的精力也逐渐转移到楚国发展和北伐备战两件事上,虽说凉州还是有几郡太守空缺,但已经不算特别严重的问题,有凉州刺史杨阜坐镇全局,两大主力军团也在那边,单是梳理政务,那么暂时由各郡郡丞代理也勉强可以,好些合适的人选都还在考察中,因而急也急不来。
只是,当他将余下的人才任免事务交给尚书台去考察处理后不久,南方却传来一封让他又喜又愁的捷报
s:抱歉抱歉,今天傍晚电脑cu持续高温,自动关机,真是够倒霉,修电脑说是cu老化坏了,郁闷得我干脆换了电脑,耽误了多长时间,晚上才开始赶工,熬夜也只能写上一章了,见谅未完待续
第八百六十章称帝上
公元二一二至二一三年,当楚国集中精力于平定凉州期间,黄权和吴班率小部精锐交州军,乘民用船只从徐闻县出海,远征朱崖州,拔除了当地驻留的贼寇和海盗势力,得到广大百姓拥戴,重新在那里建立了政权体系。
朱崖州始建于武帝年间,武帝在平定南粤后,随之遣人从徐闻横渡海峡,并在朱崖州设置了朱崖和儋耳二郡。昭帝年间,其下令省去儋耳,合共为朱崖郡,直至元帝时,其听从贾捐之议,这才抛弃了朱崖。
时至如今,黄权和吴班竟然又将这朱崖州拿回来,实在让王旭始料未及,高兴的是收复华夏故土,担忧的是朱崖的重建和发展对楚国会是又一笔沉重的负担,而更为重要的是,这次征伐他根本就不知情。
看过捷报后,他没有急着下定论,随之召诸葛亮和庞统二人至勤政殿询问。
“孔明、士元,这黄权和吴班远征海外是何时之事,怎么从不曾听闻”
诸葛亮拱手回道:“那时主公尚在凉州,战况不明,因而未曾向主公禀报”
“可这般出兵总需要给我一个理由”王旭淡漠地看着二人说。
庞统听出其语气中的不满,急忙接过话道:“回禀主公,近年来霸占朱崖州的贼寇势力越加强大,时常抢掠边境,沿海百姓不堪其扰,黄权和吴班二将坐镇交州边陲。担忧匪患持久会引得交州百姓不满,军队也疲于应付,因而决定远征海外。永绝后患去年主公西征凉州在外时,恰逢朱崖贼寇再度抢掠沿海,黄权和吴班果断出兵打击,并随之渡海远征,臣与孔明认为其此举乃是行驶保境安民的分内之权,又寻得良机,因而召集尚书台议定认可。”
“原来如此”王旭释然。
在楚国。直接领军的将领若无授权,是无权擅自调兵和征伐的。但也有例外,若是为履行本责而进行的军事行动,便不在此列。黄权交州军的职责是维护交州的安定,那么他如今的举动就是分内之事。有这个权利。
默然考虑了下朱崖的情况,王旭的眉头也再度皱了起来。
“虽说黄权和吴班剪除匪患乃是好事,可朱崖州地处边陲,地广人稀,贫瘠异常,我们现在该如何处置”
“依臣以为,当设立郡治,永不遗弃”诸葛亮摇摇羽扇,微笑着接过话去。
“可朱崖的治理对楚国又将是一个负担”王旭凝神细望。正视着诸葛亮的眼睛。
诸葛亮从容自若,丝毫没有躲避的意思,羽扇轻摇:“弊端自有。可利处亦大”
“何解”
“原因有四”诸葛亮微笑着站了起来,徐徐走到挂着地图的墙边,用羽扇指着南海之地道:“主公且看,朱崖地处南海,位于国之边陲,若弃之。内陆海岸将缺少前沿之地,易生海匪。若有此地,楚国对南海的掌控将更为完备。”
“此点我亦知晓,但以现在的局势,不足以让楚国付出那么大代价,其二呢”
“其二,九真、日南等郡扩张速度极快,若单是陆路联系,已经不那么方便,若有朱崖此巨岛为中转,拓展海路行驶,必将对南方的发展极为有利,如今我楚国船只发展速度极快,甚至带动整个华夏和周边地区,已具备持续拓展水路的基础。”
“其三,朱崖当地族民对主公极为拥戴,恳求楚国的庇护和管理,若治理得好,可以对南方蛮荒之地的族群起到更多影响,不但可以让南海周边更加安稳,更能影响其它族落接纳和朝拜楚国,有助于主公结百族而共造盛世的大志。”
“其四,主公多年前就曾说,欲建真正可以驰骋于大海的水军,若治朱崖,南海安稳,何不着手实施臣早前听闻范统将军等说过,如今的船舶已初步具备往深海行驶的能力。再者,马钧、郑浑等人也常抱怨,言船舶的铸造技术专研需要更广阔的环境,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