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42(1 / 2)

加入书签

里等你。”公主挣脱杨瑞的手掌说道。

“不行,如果生变,这里恐怕也不安全。你先回天柱修养,见到张老他们立即带来这里,刻不容缓。”杨瑞认真地说道。

“可是”公主有点担心杨瑞会出什么事,但转而又想到了这一天里对方所展现出来的机智和能力,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也只能如此。

“放心,我不会硬来。”杨瑞嘴巴一撇,俊朗的脸上露出了一道坚韧和自信的笑容。

“恩,我这就回去通知九叔他们,你自己小心。”公主说着,忽然将脖子上的金色水晶项链摘了下来塞到了杨瑞手里,然后头也不回地奔了出去。

圆形穹顶之上,蓝色的水晶发着微光,在这略显昏暗的中央大厅里现在就只剩下了杨瑞一人。

少年看着消失在大厅入口处的公主,脸上恢复了平静的神情,将那串项链戴在脖子上,立即感到了一股暖流沁入身体。其实他也是有些担心下面的情况危险,所以并不会矫情地拒绝任何可能的帮助。

转身望向那犹如洪荒凶兽般张着大嘴的地下通道入口,幽黑的眼眸古井无波,深邃而浩瀚,犹如蕴含着无尽的星空。摩挲了一下贴身携带的眼形挂坠,杨瑞略作沉吟,缓缓地走下了台阶。

刚刚走下台阶,护法阵石突然自动脱离符文中心,飞回了杨瑞的手中。轰鸣之声再次响起,头顶上的巨石地板又再度合拢。看来此处不管是圣地还是禁地,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来的。

地板合拢之后,一阵微风吹来,通道的两边亮起了淡黄色的烛火,一直向下延伸,看不到边际。杨瑞抬头看了看那严丝合缝的巨石地板,又望了望那看不到头的烛火,嘴角微翘,心中充满了好奇,收好护法阵石,继续沿着台阶走了下去。

黑暗的空间中,两排烛火好像不断的迎面而来,又消失在身后,少年已经是从一开始的小心慢行逐渐变成了现在的快速飞掠,可这不断向下的通道却好像是走也走不完。

几个时辰转瞬而过,杨瑞停下脚步,用手拍了拍两边的黑色墙壁,心想这地方果然有点邪门,走了这么久都没到底,不会又是什么符阵吧。

想到这里,下意识地往身后看了一眼,突地惊出一身冷汗

少年身后此时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就连自己所站的后一级台阶都像是陷入了黑暗里一般,失去了踪影。慢慢地原地蹲下身子,伸手往后摸了摸,那心更是跳到了嗓子眼上。

身后的台阶不是看不见,而是根本就没有

“这一定是一个高级的迷幻阵法。”杨瑞蹲在原地,不断地思量着,以自己的特殊眼瞳居然都没有发觉,何时走进了阵法之中

如果是这样,那么继续走下去必然是毫无结果,望着那没有边际的烛火,杨瑞想到。可是,要怎样才能走出这一迷阵呢而且打从走入这通道开始,他就再也感觉不到锁链的声音,难道那些动静不过是为了将人引入这里而设的

思来想去也没什么结果,杨瑞长长地吐出一口闷气,干脆原地盘腿坐下,虚眯双目,进入了心眼状态。

在心眼状态之中,那原本漆黑一片的空间,果然现出了一丝丝的元气联系。可是这些联系纷繁杂乱,根本看不出什么规律,不管自己怎么探测都好像只能看到局部的构造,而无法一窥阵法的全貌。

按照杨瑞对迷幻阵的理解,身处于阵法中的人会因为不断变幻的景物而迷失方向,胡乱走动只会越陷越深。而每个迷阵总会有一生门,只需踏对,便能一步走出阵法的围困。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瑞的额头布满了汗珠,长时间的虚目让他开始有点吃不消。不知是什么东西障碍了他的视线,让他始终是看不到关键的一点。

“是烛火”

杨瑞忽然灵光一闪,猛地睁开眼睛,望着那好似照亮了前方道路的两排烛火。在黑暗之中,人们总是会不自觉的去依赖一切发光的东西。谁会想到,这些照明用的烛火恰恰正是那障眼之物

想到这里,少年巨力一挥,果断地将自己身边的烛火扇灭。忽然间,眼前两排向下延伸的烛火随之消失不见,少年脚下一空,好似跌入了万丈深渊,飞快地下坠。

如此变故,让杨瑞猝不及防,在不断地下坠中,意识随着那失重的感觉,渐渐地陷入了模糊

第六十一章 旱魃

烈日当空,一个身穿信使服饰的中年汉子,纵马加鞭,在驿道上疾驰。举国上下已经有整整三年滴雨未下,马蹄踏在那干燥的黄土地上扬起一阵烟尘。

张贵是来往于京城与易县的信使,来到一个岔路口,抬头望了望那无云的天空,舔着干裂的嘴唇,摇头叹了口气,认准方向继续催马前行。

在这样燥热的天气里,谁也不想在外奔走,张贵现在只想着赶紧到达目的地,然后讨碗水喝,好好睡上一觉。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口,那里揣着一份急件,必须要在三天之内送到易县。

这一路上不眠不休的,已经跑死了两匹快马,若不是顾客出了高价,张贵可不想接下这累人的活。对于从京城到易县的大小路径他都十分熟悉,时下虽然已是日头西斜,但是眼看着再翻过一个山头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了,赶紧加快了速度继续前行。

从岔路转入一条无人的小道,以张贵的记忆,这里是通往易县的近路。如果运气好,在入夜之前就可以到达。

忽然间,黑风四起,乌云密布,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

张贵慌不择路路,见到前面有一破庙,赶紧催马进去避雨。看这天色,今天怕是赶不了路了。只得在庙堂之上升起一堆篝火,等待暴雨散去。

连日来的劳累,张贵竟是在篝火边睡了过去。再度醒来的时候已是深夜,外面的大雨渐停,篝火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熄灭。而正当他想再次生火的时候,忽然,看到一青衣女子提着灯笼,向着这边走来

女子盈盈地迈入庙堂,近看是一十七八岁的妙龄可人,样貌殊美。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国色天香。

本来在这荒郊野外的,遇上一位提灯女子,不知是人是鬼,甚是诡异。可是现在的张贵已是一扫之前的惊惧,只是呆呆地望着眼前的美人。

半饷才想起行礼问道:“姑娘在这深夜不知为何而来”

女子低头巧笑,美目撇了一眼张贵,低首说道:“小女子本就住在这古庙附近,刚从县里回来,路过此地,看到官人你在这无遮无挡的破庙里度夜,特来请你到我家中小憩。”

“这样不太好吧,我这样一个粗俗的汉子怎敢在深夜打扰姑娘休息。”张贵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道。

“不妨事,请官人随我来。”青衣女子说完,不待张贵回答,转身出了庙堂。

张贵见此也不好再做拒绝,只有跟在了女子身后。两人提灯牵马在密林里走了约莫半个时辰,终于看到了一座清雅精致的小庭院。青衣女子为张贵拴好马,将其引入了房中。

“官人一路辛苦,我这就为官人煮茶解乏。”青衣女子让张贵坐于主位,自己则在旁煎煮清茶。茶具虽然朴素,可是配合女子那高洁飘逸的动作,也不失为一副养眼的画卷。

张贵有点不舍地将视线从青衣女子处转开,环顾四周。这是一间朴素淡雅的房子,四壁整洁有序,不管是坐席上还是地面上皆是一尘不染,处处透着幽兰的芬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