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05(2 / 2)

加入书签

赵云想了想,道:“入夏击退各路来犯之兵后,为防西海羌兵再卷出重来,主公曾派人查看写谷一带查看地形,绘就地形图一幅。末将也曾仔细看过,写谷地形险要,湟水穿写谷东进。羌兵若渡湟水,唯有横穿写谷,我军或许凭此险要,以拒羌兵。”

荀彧点点头。道:“将军请细说之。”

赵云命军卒取来军事地形图。悬挂在屏风上,指着写谷一带道:“先生请看,写谷一带地形险要,从西海到临羌,只有一条大路可走,那就是横穿写谷,渡过湟水西进。我军只需在湟水南岸扎下两座营寨,牢牢扼守住湟水南岸的写谷山口。便可予羌兵以迎头痛击。”

荀彧问道:“背水扎营,乃兵家大忌。为何不在北岸扎营”

赵云朗声道:“先生问的好,湟水水量本来就不及河水,眼下正是冬季枯水季节,羌兵数倍于我军,只需从上游截断河道,便过淌过湟水。而且北岸地形较南岸宽阔,一旦没了湟水之险,势不利我军防守;南岸山口地形狭窄,我军只需据险而守,便可阻羌兵。”

荀彧道:“写谷虽然险要,但不过数里。羌兵数倍于我军,若分兵渡河,又当如何”

赵云道:“只需埋下一支伏兵,再故布疑阵,虚实并用,便可令羌兵不敢妄动”

荀彧沉吟片刻,便断然道:“善,就依将军之计。西海离写谷不过百余里,为防边关局势有关,将军宜速速征召大军,务必在西海羌部出兵前赶到写谷。”

赵云奋然拱手道:“先生放心,某理会得。”

荀彧拱手为揖,起身相送。

待赵云离开,才立刻命人调运粮草、辎重等一应物资。

圉县。

曹操面罩寒霜,焦躁难平。

已经半个月了,足足半个月了。

罗征就好像躲进了老鼠洞里,无踪可觅。

曹操都快将圉县城中全部掘了一遍,命大军地毡式的搜索,就连一些躲在地洞里的老鼠窝都给掘了出来,然而却依旧没有把罗征和许褚搜捕到。

两个大活人就这么消失不见,不能不让人怀疑,罗征是不是躲到了老鼠洞里。

张邈已经三次入城,表示了对罗征是否进城的置疑。

如果不是曹操亲眼所见,张邈早就撤兵了,哪还会在这里耗上半月之久。

匆匆脚步声中,曹仁大步走了进来。

曹操迎上几步,疾声问道:“子孝,可否找到”

曹仁摇了摇头,脸色不是很好地道:“尚不曾找到。”

曹操叹了口气,默然不语。

曹仁嗯了声,极为懊恼地道:“罗征这匹夫究竟躲到哪里去了,我军已经将能藏人的地方翻了遍,城中尚存的百姓也被集中起来,排查了好几遍,皆不见其人。这厮藏身的本事到是不小,圉县城就这么大,这厮难道已经逃出了城外”

曹操断然道:“罗征必定还在城中,不可能逃出城去。”

曹仁道:“可是,那支劫掠各地的西凉骑兵为何半月没有出现了”

曹操默然,这事的确透着蹊跷,以他的智计,也想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按理说,罗征被堵在了圉县,那支西凉骑兵早应该出现了。

然而事与愿违,西凉骑兵却迟迟没有半点消息,不能不让人心生疑惑。

张邈苦守了十五天,连西凉兵的影子也没看到,所以才耐心渐失。

曹操甚至都有些怀疑,那支劫掠各地的西凉骑兵究竟是不是罗征麾下的骑兵。若是罗征麾下的骑兵,如今罗征被堵在圉县,怎么还不前来解救。

就算不知道罗征被困的消息,也应该出来打探消息才是,怎会踪迹全无。未完待续。。

第171章凄惨的吕布

西北多山,从凉州前往西海更是一路山势连绵。

湟水起自西海青海湖东北部,流经龙耆城,穿写谷东进。从西海前往凉州,有两条路可走,一条大路是直接从西海过龙耆城,横穿写谷渡湟水东进。

另一条大道是南下绕道赐支,穿过补连山支脉直抵临羌。

不过这条路太过多,要绕道数百里,而且也不见得好走。

大军行进,可不像猎户一样,可穿林翻山。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大军粮草和辎重首先就无法运过去,不然还要军事重镇何用,直接绕过去便是了。

写谷中部位置,陡峭的山壁之间开了个霍口,就好像是被劈山的山路。

北岸地势还相对平坦,南岸却十分险峻,直立的山壁根本就无法攀爬。

数丈宽的河面上,架起了一座浮桥,始建于东汉初年,多用于客户来往。

湟水水量本来就小,再加上又是冬季枯水季节,水位还不及腰。

北岸左边的一座山头上,赵云、李蒙、王方诸将正在查看地形。

王方看了几眼,道:“赵云将军,不若将这些木桥拆了,如此一来,我军将士若在南岸拒敌的话,无路可退之下,届时背水一战,则将士无不效死命。”

李蒙则有不同意见,“背水一战固然激发将士们拼死杀敌之心,但若战不利,也有可能自掘坟墓,届时后有追兵。前无退路,必然会兵败如山倒”

王方不以为然道:“我军将士皆为精锐,岂会溃败”

李蒙道:“这个可不好说。战场上会发生什么事,谁也不敢肯定”

王方怒道:“李蒙,你他娘的专和老子做对是不是”

李蒙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道:“某也是就是论事,谁有心情和你做对了”

王方余怒未消地道:“那怎么老子说啥你就反对啥”

李蒙气道:“都说了某乃就是论事,谁专门针对过你了”

赵云摆了摆手,道:“两位将军不必争持”

王方嘿了一声。就不再多说。

李蒙也闭上了嘴巴,两人袍泽多年,到是并未将小小争持放在心上。

赵云道:“王方将军说的有道理。浮桥是要拆掉。不过,拆除浮桥除了让我军将士打消侥幸背水一战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某打算在这里筑一座堤坝”

“筑堤坝”

王方和李蒙同时面露疑惑。大为不解。

王方最是心急。连忙问道:“在这里筑堤坝作什么”

赵云解释道:“西海羌兵数倍于我军,而我军只有八千步卒,守是守不住的。虽然我军尚有一万骑兵,但主公尝言,驱骑兵以守险要,实乃兵家之大忌。因此,某打算在这里筑一条堤坝,拦河聚水。若战不利,则掘堤灌之。以退羌兵。”

王方瞅了瞅下方,道:“两岸的势都差不多,眼下湟水水位已经下降一半,就算筑上一座堤坝也聚不了多少水。况且就算能把水聚上来,水量最多也只能把道路淹没,根本就不足以为羌兵造成实质性的伤害。想要水淹羌兵,末将觉得有些不太可能。”

李蒙也点点头,这是事实,没什么好争议的。

赵云笑道:“王方将军说的是,不过某本来就没指望能用水淹掉西海羌兵。但我军尚有一万五千骑兵,若果不给骑兵创造一个良好的机会,则很难一举击破羌兵。因此,某拦河聚水只是想为骑兵创造一个最佳的出击时机罢了。”

“原来如此”

二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