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71(2 / 2)

加入书签

但当丁一开始建立起来这利益链时,便会产生一个错觉:他因此而拥有一个看似有着极大利益的位置。这就会使得其他人对这个位置有兴趣勋贵里精明的人,其实并不多。便如武力过人的刑天,他更习惯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勋贵已经习惯了用他们超乎普通人的身份来解决一切问题,获得利益,能看完丁一这个局的人,并不见得太多。

丁一可以肯定,当他做起来之后,建立起这个利益链条之后,必有人对他这位置又能讨好宫里的贵人,又能在北直隶的江湖拥有超然的地位,又看似能赚到大把的银子感兴趣。只要丁一肯退让,定然不会缺少愿意接手的人。

“那不是咱们还得自己出钱雇账房先生、跑腿的小厮等等”柳依依就不明白了,生意还有这么做的,这真的想不亏损都难,“如此下来,恐怕把京师以外那百分之一贴进去,咱们家每个月还得填上几百两银子”

丁一点了点头,却是说道:“我要赚的,不是银子。”

不过柳依依也是商场老手,略一思索就明白过来。

贴钱的生意,谁乐意做

待到丁一回容城去了,若是按着他所说,总归有人接手,只要不愿贴钱,接手的人绝对万夫所指。

接任者会发现,除非自己贴钱,否则根本不可能维持这样的利益链条,这其中完全就是没有好处。但他们第一反应不是甩开这烂摊子,会来接手的人,第一反应就是没好处的事谁干所以他们会沉溺于寻找丁一到底是怎么样在这其中得利的。

当他们清醒过来时,就会发现,别说获利,就收支持平,也只有几条路好走:要不就给宫里送钱减少一部分;要不就给行会里的护院少发一些钱;要不就对京师以外的打行、帮派多收些银子。

不论是行会里的护院,还是宫里的贵人,或是京师以外的打行、帮派,都会发现自己的收益要比丁一在管这事时少了许多。

利益,永恒的就是利益。

接手的人便没法做下去,江湖便会回到以前的江湖。

别说接手之后有了江湖地位,可以自己做点生意赚钱,然后学着丁一的法子,填钱来维持这利益链条。要镇住文官、武官、勋贵不敢暴起的人并不多,大司马的亲传弟子不多,孙太后能为之开口的也不多,石亨会为之站队表态的,更是不多,何况是这三方都愿意为同一个人背书,除了丁一,很难再找出第二个人。

文官、武官、勋贵集团一旦发作,什么江湖地位

别说自己利用这江湖地位做生意了,搞下去,士林开始找茬御史开嘴炮狂轰;武官和勋贵也绝对不是吃素的,到时自己原本的产业怕都保不住。至于说宫里的贵人丁一在时,并不需要他们来出头做些什么,这时节钱不但少了,还要他们来顶他们得多没脑子才会干出这等事

而这期间,被丁一训练的那些名为护院的民兵,他们就会怀念起丁一来。

丁某人没认真想过科举,却是有认真想过英宗的复辟。

无论是石亨或是其他将领都好,都不如自己练出的人手可靠。

那些民兵也许上不得阵,但至少京师的动静,就算丁某人远在容城,有了这些人,消息自然也通达。当然,这需要钱,当从丁一在的江湖回到原先的江湖时,这些护院回到诸如朱虎、李青这些大佬手下时,依然还能给这些民兵发出津贴。

但对于这一点,丁一从不担心。

这百千两银子,了不起每个月二三千两银子的花费来维持一个情报网,如果这时节都能难倒丁某人,他应该马上自行了断,看看能不能回到几百年后还更妥当一些。

特别在每三个月,淡马锡都有两船货运过来、容城那边已经建成了第三台原始的水力机床的情况下。

随着瓦剌鞑子的退兵,京师里战死的团营军士家属,该下土的也送行了。

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总不能永远沉溺在亲人逝去的悲痛里。买年货的,剪纸样的,修补院子的,准备春联的,便都忙碌起来,于是乎,过年氛围也渐渐地热闹起来。

如果要说有什么特别值得一说的事,那便是新晋的广东都司长乐守御千户、武德将军丁如玉的谢恩折子递上京师同时,依旧又附着捷报和斩获首级。这个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封建王朝女刽子手,似乎是越杀越顺手了。

只过京师里百姓的感觉却远远没有先前的激烈,毕竟武德将军丁如玉打胜仗,丁家宅院的这两兄妹,破阵杀敌都已经不是什么出人意料的事情,或是输了才叫新鲜。再说现时瓦剌人也退了,这方面民间也少了许多激情,除了一些仰慕丁如玉的人,悄然南下去投武德将军,其他的真没什么太大的反应。

倒是兵部和内阁的那些大佬们,如坐针毡一样。

因为丁如玉又送了七八百首级过来,似乎当京师的大佬们,有收藏头颅的喜好一般;又或是觉得宫里有享用首级的需要,故之特供御用也似乎的。每回都是这么几大车、几大车用石灰腌了的首级送过来。

“若是男儿身,当封爵哉”天官王直无奈地长叹了一声。

不说封侯,至少封伯是可以的,要知道丁如玉的战绩,可不是领朝廷粮饷军兵打出来的,而是无朝廷一兵一卒,无一石军粮无一身盔甲,赤手空拳硬生生这么打出来的战绩,这么收复回来的失地。封个伯爵,不世袭的,本来就是没什么问题。可惜,她是女儿身。

第一百三十章待从头十三

内阁之中,于谦于大人捏着太阳穴,半晌没有开口。因为这事实在难办,已经弄出了大明第一个女将军,或者说封建王朝的第一个真正的女将军,真正有品衔的,真正跻身武官序列的女将军,提前了百多年出现了。

现时和明末又不同,和京师保卫战没开始之前也不同,当时于谦之所以颇费章程,极为曲折摘出了自己,但还是咬牙给丁如玉弄出这武德将军,是因为面临大战,京师也好,朝廷也好,都需要捷报,而现在已没有这种需求。

若是丁如玉就这么固守待援,那也就算了,瓦剌之围一解,泱泱大明,对付黄萧养那样的农民起义军,可以说,有的是刽子手。但丁如玉老是这么送人头上京,就教大司马极是为难了。

赏,这么赏下去,搞不好整个广东丁如玉就把它光复了,到时怎么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