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507(2 / 2)

加入书签

“方才我就要问那官,是不是把我等当成华夏的百姓来管,你偏生要拦着我”被称做老广叔的年长者,忿忿不平地这么埋怨着道,“阿泉仔,你在海外生、海外大的,你不知道,刚才那官就跟昔年我和祖辈没出海时,见的官一样传话传他娘啊理他去死”

年轻的国主虽然生气,却摇了摇头道:“不好,明人不善,杜板统共也就男女老幼数万人,青壮不过二三千人,看他们那船队,虽没有阿广叔你们讲古时说的那么庞大,但怕也有数千军兵,一旦惹得他们发性,搏杀起来我们虽是定能赢的,但伤损总是难免,青壮少了”

此时的爪哇群岛,杜板在最东,过去是厮村,再过去是苏鲁马益,元时叫重迦罗,然后才是满伯者夷。附近还有诸如苏卡达纳和马都拉等小国,青壮损失严重,杜板也就无人再可抵挡周围的攻击。

年长的国主听着却笑了起来:“阿泉仔,你还是稚啊华夏的官员,不敢在这海外动刀兵的,你没听他说么永乐三年,满伯者夷杀了华夏一百七十人,不也屁事没有么杀就杀别理他,传个啥话教人去跟他们说,滚回船上去,在咱们杜板挖沟做什么想来这里种田么还驱赶咱们的人,不滚蛋的话,就把人手聚起来,教伊好看”

“老广叔,我看还是勿啦,”年轻的国主想了想,还是劝道,“都是同根生的,他们飘洋过海也好可怜,我们因着无赏赐,就起兵把人打杀了,终归心里是过不去的阿广叔那官员和你们以前说的不一样,真打起来,船上的兵都上岸来打,咱们杜板不得死伤二三百青壮这事不好,你听我劝啦,咱们派个跑腿的,又有什么打紧海边他们要挖坑,就教他们去挖好了,勿生事啦”

这时外面就有人来报,说是大明的士兵过来找两位国主,阿泉仔按着老广叔,自己便迎了出去,却见那大明的士兵,捧着一个木盒,对他们道:“这是先生赏你们的。”把木盒塞给了阿泉仔,行了一个举手礼,便转身跑步而去。

打开木盒,里面是一对泛青的玻璃杯,看得两个国主眼都直了起来,老广叔把玩着玻璃杯,却就冷啍一声道:“他娘的,神气啥连甲都没有的兵,就算有几千人又如何用得了二百人伤损才能把他们灭了算了,看你们还识相这回就听阿泉仔你的话”

s:月票啊月票,丢过来吧。

第三章爪哇五

“主上,勿要理会那些明人,他们若是有本事,便自过来打就是”对于收到传信的满伯者夷国来说,国中那些臣子不分文武,都是这么一个腔调了。不是满伯者夷的文武,全都混身是胆,胆,是养出来的。

不得不又要再提起往昔年的事了当年郑和下西洋,派了军士上岸,正逢满伯者夷东王、西王在打仗,结果上岸的明军就被当成东王的援军,被西王也就是满伯者夷王杀了一百七十人,当时郑和的船队,不单那大船是要比丁某人的西征舰队的一级风帆战列舰大得多的四十四尺宝船,而且足足就是二百多艘船,三两万的军兵,郑和的船队可不是搞贸易,那都是装载军士,并且成祖那年头的明军,可不是软脚虾,后来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发兵五万要来抢郑和的舰队,又伐木阻断郑和归路,郑和不过率二千随从,就把这锡兰王连家口都一并生擒了,可见还真不是不能打,是出于政治目的,不愿塑造一个凶残的外交形象。

所以当时的爪哇西王也害怕,派使者谢罪,要赔偿六万两黄金以赎罪,郑和出于多方面考虑,看他认罪态度很诚恳,加上自己第一次出海,若是就起战事,皇帝那边只怕也不好交待,就算了,也免了西王的战争赔偿。

渐渐的,满伯者夷也发觉明军尽管势大,但也不欺负人,于是慢慢的,胆子就是这么被养出来。

尽管丁一的舰队要比满伯者夷自己的海军强大。但比起郑和当年的舰,规模上那是没得比,统共也就是八艘一级战列舰、四艘驱逐舰。加上景泰年景帝弄出来的新练水师麾下六艘大福船,在广州府改了软帆和舵轮、部分上部结构的运输舰,和若干补给船只,不过三十艘左右的规模,听着杜板的人来报,满伯者夷的君臣,对这支舰队的力量。都很不以为然的。

现时的满伯者夷国王安卡阿贡格德恶贡,也颇为认同大臣的说法,笑道:“他们是把满伯者夷当成没开化的蛮子么真的以上来上几十条船。便能教得我们惶恐不安真真是痴人说梦”

“主上,按着上回被我们杀退的那些蛮子说,他们是阿拉干王国的军兵,听说来得爪哇。却就是搭了明人的大船。不然的话,阿拉干人离爪哇是远隔重洋,如何能过得来”下面的大臣,便有人这么上来禀奏,“只怕是阿拉干人吃了亏,教明人来问罪,讨些好处和脸面”

安卡阿贡格德恶贡听着点头,却是笑道:“这可不由得他。”然后他便对臣下说。“点上三千军士,去一趟杜板吧。他们不是要我去自辩么我却要查看一下,他们身为明国大臣的凭证,哼哼,若是明国的大臣也罢了,好歹是大国,便教他们上了船速离就是若是拿不出凭记,只是明国底下的将领想来发一笔横财,却也就不用走了,就留在这爪哇好了”

“主上圣明”拍马屁这功夫,古今中外大伙都是无师自通的,听着安卡阿贡格德恶贡定了调子,屋里议事的文武臣子,自然便是轮番称诵和表示着一定要好好教训这无知的明人云云。

但在杜板海岸边上,刚刚修筑出来的团级防御阵地指挥部之中,杨善却就脸色不太好看地对丁一说:“如晋,这么弄,不是太好的,我泱泱中国,宣扬国威、教化群夷便是了,又要向他们索取这所谓的赔偿;还要占据地盘你决心要做,老哥哥没话说,自然陪着你疯,夺门这种抄家杀头的事都敢陪你做,日后又要被你祸害去那什么北美找白薯,要如何做倒真的不在话下,只是,老哥哥劝你一句,如此不太妥的”

丁一舒展了一下身体,尽管在船上他也每日跑步、锻练,一级战列舰也不是小船了,但毕竟还是踏在实地上,让他感觉更为舒服一些,此时听着杨善的话,丁一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了一个问题:“郑和下西洋,每趟单程就得年余,据我所知,得花国库两年收入,可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杨善苦笑了起来,他是永乐年发迹起家,算是亲历了这些历史事件的人物,听着丁一问起,他倒是张口就来,“大约六百万两银子左右,那时米价还没有现时这么高单是平时船只修补建造,平摊下来,每艘都得二千两银子上下每次出海都是二三百艘这倒罢了,还有给小国的赏赐,更是花费颇巨”

例如,胡椒在爪哇这边的市场每百斤值一两左右,但作为贡品,大明朝就给予每百斤二十两的价格,要不为什么各国都争着来贡并且大明朝很多时候还包运费没错,朝贡的国家,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