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6(2 / 2)
农局的官员只觉热血腾沸,到了这里,见到的都是新鲜花样儿,前所未见的,有官员早前也种庄稼,此刻学着农夫们的模样,坐在矮杌上捏营养团,又与农夫们闲话起家常来。
“麦地套种苞米,这一亩能收多少麦子,又能收多少苞米啊”
农夫们一一答了。
官员一听,天啦,这不是比前单一地种一样多收了八成的粮食,以这样算下来,一个四口之家的百姓,光是二亩的口粮就够了,这可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农夫们甚至能准备地回答出,一亩地需要多少枚营养团,多少棵种子,满种多少,套种多少,竟说得清清楚楚。
官员们更是震撼了,这些农夫不像是寻常的人啊。
有官员问道:“我看你们几个年纪不大,怎的如此精通”
那几个农夫笑了笑,其中一人道:“我们是柳树镇的人,原读过几年书,后来畅园那边收学徒,专授如何种植庄稼,侍弄果蔬等物,我们就报了名。在畅园学过侍弄果蔬,特意跟着师父来这里学习如何种苞米、种木棉。”
柳树镇、畅园
当这些字眼飘入几人耳里,总觉得这事还有另
一层意思,到底是什么被他们给忽视了。
“畅园还能学如何侍弄果蔬”
“当然,这两年我们可学了不少东西,学着如何让杏树上结出好吃的李子,学如何让苹果长得更大更甜,我们柳树镇种植果树的百姓家都请我们去帮忙嫁接果树呢嘿嘿,翻了年我们不忙,又才得了机会来此学习。”
官员们为了学习,便在庄子上住下了,有几个官员次日一大早便下地与农夫一般劳作。
清晨的阳光照在带着露珠的麦苗上,众人只觉连空气都醉人了,远处的水地里长着一片片的油菜花,金灿灿地惹人注目,近处的旱地是一片碧绿的麦田。
农夫道:“这里的庄头是个侍弄庄稼的好手,油菜收了之后便要种水稻。水地每年也要种两茬。”他顿了一下,“大东家是个有大智慧的人,说要让我们柳树镇的百姓都能吃饱穿暖,还免费教我们种庄嫁、果蔬的技术,学得好了,还给我们奖励,我们镇子里来学习的年轻后生、姑娘媳妇就有不少。
去年我们家的苹果结得又大长又甜,卖了三十二两银子,去年冬天家里就盖了气派的瓦房。爹娘、哥哥让我用心学,学会了好带着我全村人也跟着过好日子。我现在可是我们村里最受敬重的人哩
我们家世代耕种,还是第一次让村人像敬重秀才一样的看我哩。”
他说到得意处,眉飞色舞,看着眼前的庄稼,仿佛看到的都是心血与成果。
官员们似想到了什么,只是一闪即过,有人抓住了,有人却没有抓住。
第255章 说畅园
难道雍王妃一早就开始在做这些事,否则这几个年轻的农夫不可能已经学得了嫁接果树的技术,现在又学会如何侍弄庄稼,一个懂得这些的少年,一旦回村,就会带动一个村子。
雍王妃是女子,可她做的事,却是能让百姓切切实获益的大事瞻。
官员们有人面露敬重之色。
有人问:“大东家是谁”
“我不知道,只听说这庄子和畅园是一个大东家。大家都这么叫,听说他是一个大好人,读书人说这是心怀天下的人,可我们百姓只知道,谁让我们吃饱穿暖她就是大好人。”
这庄子不是雍王妃的么
如此说来,那畅园岂不也是雍王妃的。
众人正议论说话时,便见到田间过来了一群,约有七八十人之多,空气里似有什么不一样了。
有官员惊呼:“是太子殿下”
“是皇上是皇上来了溽”
皇帝今儿免了早朝,挑了各部的重臣来到了石桥镇,又让太子慕容恪与慕容恒随行,目的就是来温彩的陪嫁庄子一探究竟。
庄头换了干劲的衣裳,正殷切地介绍着庄稼上的事儿:“皇上请看,这是我们种的早苞米。端午节前就能成熟,那时节是嫩苞米,整穗煮熟食用又甜又香。”
有懂农事的官员称赞道:“这苞米侍弄得好,长得高矮粗壮一般模样。”
庄头又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营养团种植法,领着皇帝官员去了苗圃,看着农夫、农妇正在忙碌。
有官员道:“为何在上头铺稻草”
“这样可以确保种子的温度、湿度,可以让苞米早些出苗,正因为是营养团种植法,苞米才出苗齐整,粗细匀称,废苗和弱苗减少”
庄头口才不错,说得也是头头是道。
慕容恪扭头问慕容恒:“这庄头不是寻常农夫吧”
慕容恒浅笑道:“听说早前原是个秀才,屡考不中,回家务农,家里也没甚田地供他耕种,被彩彩给弄来做了庄头。彩彩说,她九岁时他就跟着她了,在侍弄庄嫁上倒是个能手。”
这石桥镇的良田庄子,原就是温彩自个儿置下的,早前统共有五百亩,后来又买了附近的良田,如今这里有二千亩之多,全交给庄头打点。
李成炳摇头晃脑地道:“行行出状元,这庄头算是侍弄庄嫁的状元了。”
皇帝眯着眼睛打量庄头,这庄头中等个头,皮肤略黑,眉眼端方,长着一张国字脸,给人一种沉稳、踏实之感。
走了一程,有官员发现麦田套种着叫不出名的菜蔬,他们以前谁也不曾见过,一个个盯着那儿瞧。
庄头道:“这叫儿菜,是我们大东家从海外引来的菜蔬品种。可腌制,可炒食,若腌制成小菜入坛,数年不坏。”
有人惊呼一声:“数年不坏”
岂不是说可以吃上好几年,若是收成好时储放着,待到灾荒时用来食用度日,那百姓还愁没吃的
“当初小的接手这处庄子时,大东家就曾与小的说过,小的除了种植新式作物外,还得研究一些储存法。这些年下来,小的确有些经验、心得。比如这薯蓣,其他百姓吃到次年三四月就坏了,但我家的地窖和储存法子能将薯蓣保存到次年新薯蓣入窖还是好的,到那时老薯蓣口感不好,就剁了喂猪。”
有官员问道:“庄头,你家是给百货行供薯蓣的吧”
庄头微愣,答道:“不仅我们庄子供一部分薯蓣,还供一些菜蔬。”
皇帝双手负后,心里想的是:若是天下的百姓,都能如这庄子上一样侍弄庄稼,每年种上几茬,得多收多少粮食,百姓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