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2 / 2)
好在乔峰早有准备,玄苦虽也是重伤,但好在并不是太重,而少林众玄字辈高僧们看到有两个乔峰在场中打得难分难解,再听玄苦所言,哪还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假乔峰”也就是萧远山见众玄字辈高僧们被惊动了,只好再次借力遁走。
经此一事,乔峰生怕那人再来杀自己父母和恩师,便只好每日就在家中待着,身世的事也顾不得了。
至于恩师玄苦则是身在少林寺,并且经此事之后,这些玄字辈高僧每日都是尽量不落单,最少两人待在一起。
在有了防备的情况下,即使萧远山偷袭,也无法在其他人起来之前将玄苦杀死,于是便放弃杀玄苦了。
乔峰就此待在家中,李墨也对其放心了许多,但又怕日后发生错杀阿朱之事,便先给乔峰打预防针。
三十年前,何人可为“带头大哥”
当年是何人,现在至少已经是六十岁以上,因为当年那人要是“带头大哥”,那么必然是当时武林中最为有名望、武艺高强之辈。
而所以,当年的“带头大哥”的特征基本可以确定在:至少六十岁、武艺高强、可为武林泰山北斗之辈。
最后,乔峰很快便推算出这“带头大哥”的真实身份――玄慈方丈。
虽然知道了玄慈方丈就是“带头大哥”,但乔峰却无法对其下手,因为自己恩师正是玄慈的师弟,那么杀了对方,又有何意义
不过乔峰还是再次上了一次少林,并与玄慈当面对质,从而彻底确认了自己的身份,自己――确是契丹人
乔峰经此事后,便不再管这些事,只想着此生就此服侍在二老身边。
李墨也因此放下了保护乔三槐夫妇的担子,这下才终于自由了,便开始在这个天龙世界中四处行走着。
再次在江湖上行走时,李墨又听到了许多对乔峰不利不消息,不过由于有少林寺全寺可以作证,所以虽然乔峰确定是契丹人,但之前所有的那些恶事乔峰都有了不再场证明,由此便确认了,乔峰是被陷害的。
李墨在离开乔峰处后,在江湖上四处行侠仗义,并且还像神雕世界中那样大办产业,并且行善积德,一年多时间下来,便已在江湖上闯下诺大名气,不过声望值才五十多点,而要离开这个世界,还要将声望值提升到七十点才行。
李墨再次来到了少室山上乔峰家中,此时却发现,乔峰家中很是热闹。
李墨走进乔峰家院中时,眼中很是惊讶。
此时乔峰家中,除了乔峰和乔父乔母外,还有李墨与乔峰的结拜三弟段誉以及朱丹臣、傅思归、褚万里、古笃诚等四大护卫,还有一人李墨怎么也想不到,竟然是阿朱
经乔峰解释后,李墨才知道,阿朱虽然现在与乔峰相识平淡,但似乎是缘份到了,虽是平淡相识,但是两人到现在已经有了不浅的感情,此时虽未真正嫁给乔峰,但乔父乔母也早已将阿朱当做自己儿媳妇了。
第57章 擂鼓山
更新时间2014920 12:38:28字数:2111
而段誉则是拜访少林寺时,顺路经过,自然是要与义兄叙叙旧的。
段誉等人在乔峰家与乔峰叙了半天旧后,段誉便向两位义兄提及了聪辩先生苏星河之事。
乔峰早已打算一辈子就这样在这里过下去,自是哪里也不会去的,况且父母还要自己一直保护,哪里走得开
乔峰不去,不过李墨却是有意要去,当下便与段誉一起向那擂鼓山走去。
李墨、段誉等一行人一齐上路。
走得三四日,李墨等人便到了擂鼓山附近,正要问及如何进入这擂鼓山时,便听得后面传来一阵丝竹之声,李墨等人不由往后面望去。
不一会儿,后面岔路另一边竟有数百人的大队经过,当前十余人一字排开,有的拿着锣鼓乐器,有的手执长幡锦旗,红红绿绿的甚为悦目,远远望去幡旗上绣着“星宿老仙”、“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威震天下”等等字样。
丝竹锣鼓声中,一个老翁缓步而出,他身后数十人列成两排,和他相距数丈,跟随在后。
那老翁手中摇着一柄鹅毛扇,阳光照在脸上,但他脸色红润,满头白了,颏下三银髯,童颜鹤发,当真便如图画中的神仙人物一般。
待这群人走后,段誉向李墨问道:“二哥,刚才那一队都是什么来路,好生奇怪。”
李墨道:“那些是星宿派中人。领头之人就是星宿老怪丁春秋。”
段誉曾经不止一次被人误会过自己的“北冥神功”乃是丁春秋的绝技“化功大法”。保定帝也曾经责问过自己如何结识“星宿老人”。当下恍然大悟,又问道:“那丁春秋武功是否极高”
李墨的摇摇头道:“此人武功虽高,但也不到于极强,不说是我,就是三弟你只要发挥正常,一样能轻松打败那丁春秋。”
李墨又道:“不过,那丁春秋最擅长的不是武功,而是毒,虽然你误食过莽牯朱蛤,已经百毒不侵,我也玄功有成,不甚惧毒,但是你们其他人却未必了。”
星宿派诸人既已去得远了,众人也随即上路,往擂鼓山而去。
众人又赶了一段路,终于按请帖上所指路径,来到一座山脚下。抬头望去,入眼便是满山翠竹。
清风拂过,竹叶卷起层层绿浪,沙沙有声,更显山中幽静。李墨瞧见山脚边的一块石碑上以篆体刻着三个字,但是李墨可不认识篆体字,当下看向段誉。
段誉自小不爱习武,却是饱读诗书,认个篆体字只是小意思,当下道:“这是聋哑门,二哥,看来就是此处没错了。”
李墨也点点头,苏星河自号“聪辩先生”,却是整日里不言不语,人皆以为其天聋地哑。
而他也创立一派,名曰“聋哑门”,门人皆是又聋又哑。江湖人于是更习惯称苏星河为“聋哑老人”。
这聋哑门中人的武功皆是不错,虽然并不太抛头露面,但在江湖中也算是名声不小。既然有碑在此,此山必是擂鼓山无疑。
李墨等人见山道险峻,马匹难行,便将马用缰绳拴在山脚的竹下,拾阶而上。几人皆是身怀武功,这区区山道,自然是不在话下。
几人也不着急,一边还欣赏山中美景。苏星河不愧出自“逍遥派”,连隐居之所,也是如此风景如画,清新淡雅。
山道几个转折过后,便是一处山谷,谷中尽是松树。虽是山谷,却无低洼之感,反有些豁然开朗。倚着北面的擂鼓山主峰,几处竹庐依山而建,与山林浑然一体,宛若天成。
竹屋之前一棵老松下,有一方大青石,石头顶上磨得十分平整,显是一块天然棋坪。坪前坐一老者,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