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85(2 / 2)

加入书签

萧峰接了过去,看也不看,随手放在衣兜里,嘴里道:“谢大汗和王爷。”他非但没有一丝喜悦,相反,他知道形势对他辞官起来越不利,心里甚是焦急。

忽必烈道:“大汗还有一件旨意,据南方探子来报,如今合州一带宋军固防不稳,蜀道天险已尽在我军的掌握之中。大汗准备明年亲征合州,拟先攻下鄂州,控制西南一带,以切断合州的互相呼应。只要合州、鄂州攻克,即可直捣临安,咱们蒙古一统天下当指日可待了”

蒙古南侵大宋,虽然在萧峰看来是必然的事,但真正听到忽必烈的部署时,还是禁不住手心汗水涔涔而下。只听得忽必烈继续道:“所以大汗命你带领八万大军攻打鄂州,即日南下,大汗说了,鄂州乃南北战略要地,宋军必会全力防守,此次攻打,一是为明年大举南下扫平道路,二是一探宋军虚实,三是将士们养精蓄锐,已许久没打仗,籍此机会检验一下士兵们的作战能力。”

萧峰一听大惊,道:“王爷,萧某早有言在先,在下乃一介粗人,不懂行军打仗,这领兵之事,恐怕难以胜任。”他没想到心里顾忌之事,竟一下子摆在了眼前。

忽必烈笑道:“别人不知,我难道还不知吗萧将军外表粗犷,但实是心思敏捷,又加武功盖世,世上再寻不到像你这样适合做大将军的了。自从京兆一役,你的大名更是传遍南北,人人都敬畏,趁着士气高涨之时,领兵南下最是适合不过。”忽必烈伸手拍拍他的肩膀道:“萧兄,你就别谦虚了,契丹人里出了你这样的英雄,他们人人都以你为荣,听从北方来的人说,临潢城里闻得萧将军大败叛军,不费一兵一卒,就救了京兆城里几万百姓的性命,他们也十分高兴,专门举行了庆祝会呢。听说耶律英和萧明阳要不是因为太远,还想跑过来探望你呢。”

萧峰想起这两个肝胆相照的好兄弟,也不禁甚为想念,但此时忽必烈若无其事地提起他们,仿佛是意无意地提醒萧峰,临潢城还在蒙古的掌握之下,同时语气里也在似在说,现如今蒙古与契丹乃是一家,萧峰不该再分彼此。

萧峰正在寻思如何找托词,忽见一侍卫走进来道:“禀王爷,爪忽都的兀良合台将军在外求见。”

忽必烈喜道:“来得真快现在在何处”

侍卫道:“小的知道王爷正在见萧将军,所以让他先在小花厅等着。”

忽必烈站起身来,道:“好,我去见他”

萧峰巴不得忽必烈就此走开,好让他从容想个对策,当下也站起身来道:“王爷既然有事,萧峰就先告辞了。”

忽必烈拍拍他的肩头,笑道:“好,你回去收拾收拾,大军很快就要出发。”不等萧峰说话,他说完后转身就走,朝小花厅去了。

萧峰也住在王府里,他穿过几重曲曲折折的回廊,来到他与杨过、柳如浪和阿紫住的小院子。只见阿紫正拿着柳如浪在信阳时给她的玉佩对着阳光照着,嘴里对一旁的柳如浪道:“四哥哥,这玉佩上的小人用什么法子刻上去的怎么一会儿笑一会儿哭”

柳如浪笑道:“不是刻的,是它自己天生上去的。”

阿紫侧过头来看着他,道:“你哄小孩子呢”

柳如浪道:“你不信就罢了,你想这世上有谁能做到这样的巧夺天工”

两人正说着笑,忽见萧峰走进院子来,柳如浪迎上前去问道:“大哥,忽必烈找你何事”

萧峰叹了口气,轻轻说了几个字:“让我南征。”

柳如浪与阿紫都吓了一跳,柳如浪道:“刚才杨大哥才说肯定不是好事,不想真被他言中了。”

“也有好事,蒙古大汗肯定是先赏了萧兄一份厚礼,以嘉奖萧兄破城之功,然后再告诉萧兄南征之事。”杨过边从屋里走出来边道。

萧峰摇摇头笑道:“这份厚礼我实在不稀罕。”

阿紫立即凑过头来道:“姐夫,大汗赏了你什么东西你不稀罕,就送给我罢”

萧峰从怀里拿出那圣旨,塞到她手里道:“这是将临潢城方圆三十里的土地封给我的圣旨,你既然喜欢,我就送给你了。”

阿紫睁大眼睛道:“方圆三十里的封地那我岂不是成了一个小小的皇帝了”

萧峰道:“不错,你以后就要为那里的人民着想,为他们谋福利,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家人一样看待,就像对待你的爹爹妈妈一样,不准胡作非为。”

阿紫一把把圣旨扔回给萧峰,道:“诸多规矩,我才不做这种皇帝这种大侠的行径,还是由姐夫你来做合适些。”

萧峰道:“我也不做,他们原来是怎么过活的还是怎么过活,我现在只想如何推辞不领兵南侵。”他将忽必烈让他即日南下攻打鄂州和蒙哥准备明年大举南侵的事说了,杨过与柳如浪听后,虽在意料之中,却也不禁震惊不已。两人一时眉头紧皱,沉吟不语。

萧峰道:“四王爷已和我把话说明,当然也是不怕让你们知道的,由此看来,他已胸有成竹,即便大宋知道有了防备,他也有把握取胜。”

杨过叹道:“我也曾在忽必烈帐下呆过,他治军之严现时大宋的军队实是无法相比,加上多年战祸,大宋本已积弱不堪,还有奸臣排外,所有主战的忠臣几乎被排挤干净,蒙古大军若由忽必烈亲率大举南侵,大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