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43(1 / 2)

加入书签

中国队的弱小,哥斯林队的强大,所以在这一阶段,包括霍利斯顿在内,都没想到看似弱小的中国队,竟然会在稍后的比赛中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抗攻击能力。

另外,崔剑锋让高战上场还有两个目的。

一方面,他要文子华和高战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另一方面,高战上场,等于是要替上杨铸的位置在中场组织防御,从而把杨铸换出来投入到进攻当中。

因为这时中国队的攻击能力确实是薄弱了点。

这些都是事先拟好的策略之一,所以高战上场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提醒球员们要注意雷阿和还未上场的韦恩之间的组合。

高战是第一次踏上世纪杯大赛的赛场,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是在为了这个理想而努力着,现在他终于圆了这个梦,终于代表国家出现在大赛的赛场上,实现了他当初的承诺,他知道,在一个他还没看到的角落里,在那一群群热情洋溢的球迷当中,一定还有一双美丽的眼睛在注视着他“丰倩,你看到了吗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周力接球在原地停了停,他仍按着计划拖延时间,控制节奏。

不过,这回哥队的球员也没有过分紧逼,看样子他们也是在借这个机会调整,以为下一轮攻势积蓄体力。

两分钟后,这个难得的相持阶段终告结束,被压迫到底线的秦升起脚将球开过了中线。

这时在哥队后线防守的,仍只有他们的三名后卫。

得球后,陈侯东、曲振、杨铸立刻自左、中、右三路配合着带球直逼对方额禁区。

在禁区内,守门员克里斯紧守在球门附近,萨拉、康思坦尔仍然一左一右的等候在禁区两侧,而中路仍是由费里南德把守。

走中路进攻的仍是陈侯东,由于左右两侧已有杨铸和曲振的侧应,因此他更是信心百倍找上了费里南德。

陈侯东是一名理智型的球员,当他发现费里南德比他强时,他就一直在思考着费里南德哪些方面比他强,以及他为什么会在上一次的较量中失败的问题。

他知道别人已经熟悉了他的一些技术特点,假如他还要按照以往的思路去踢球,那他将永远不能攻迫哥队的防守。

杨铸的成功,也让他受到了启发:距离,主要是距离,杨铸是选在他的铲球技术最有效的距离内防守对方,同样的,费里南德也是利用了身体的突停、突起并在恰当的距离内使用铲球技术的。

道理虽然想清楚了,但真要加以改进却很困难。

首先,哥队的这三名后卫都是新面孔,,赛前收集情报的人根本就找不到他们的任何影像资料,因此球员们也没有办法去研究他们的技术特点了。

其次,相比之下陈侯东、曲振等人早就是名闻天下的球员,不仅国内职业联赛都有他们的表演,就连上届世纪杯大赛,他们两个人都有份参加,所以要找到他们的比赛资料是非常容易的,而且内行的人一看之下就能对他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所以费里南德才能够恰到好处的克制住陈侯东。

当然,费里南德本人也是一名非常出色的球员,不然既使他知道陈侯东的技术特长,也没有办法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做到瓦解陈侯东的攻势。

既然有了这一层的认识,陈侯东便不再和费里南德久缠,只是乘两人间德距离刚好够的上时就将足球传给了杨铸。

果然,费里南德没想到陈侯东会将球传出,却仍准备倒地铲球。

不过这次他还没倒地就看到陈侯东已将足球传出,便不得不临时止住了即将倒地铲球得一系列动作,因而弄德自己有些身形不稳,让陈侯东乘机从他地身旁一越而过并进入禁区占位。

接球的杨铸却遇到了麻烦。

负责防守杨铸的是哥队的后卫康思坦尔,再陈侯东传球前,他和杨铸两人都在用尽全力的争取着靠近球门右侧的一个最佳位置,以配合队友的进攻和防守。

当陈侯东传球时,两人都看到了滚过来的足球,几乎是在同一时刻,两人都伸足想接住足球,却发现球是被自己接到了,但球的另一半却被对手踏住。

电光火石之间,两人的反应又各不相同。

杨铸是极力的想把足球拉回以控制在自己脚下,而康思坦尔却只想把这球破坏掉,不给自己的球门造成威胁。

目的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破坏总要比建设容易的多,所以康思坦尔倒地铲球的结果,就是足球离开了杨铸的足尖往禁区外滚去。

在两人的身后即禁区前沿是一段无人地带,中国队的球员们全被哥队凶猛的攻势压缩在己方禁区附近,根本就没有顾及这一地带的能力。

而哥队在这场比赛中的表现却有点令人捉摸不透,给人的印象是他们并没有尽全力,好象在藏着掖着什么似的,所以当杨铸和康思坦尔拉扯着赶来抢球时,足球才被迟迟赶到的薄茨和索莱托控在脚下。

这是中国队第二次冲击球门,令球迷们大失所望的是,这次冲击后球迷们仍没有看到心中所期待的效果,中国队仍然没有破门得分。

当然,球迷们漂洋过海、远渡重洋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要看到中国队破门得分,现在比赛已经进行了将近二十分钟,他们总算看到自己的球队在防守上获得成功后立刻展开攻势,自然而然的就对这一球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所以这时球场内“中国队,加油”的助威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哥斯林队真的很强”直到这时,崔剑锋才清醒的意识到,原来哥思林队并没有用全力来踢这场球赛,霍利思顿只是把中国队当作了一块试金石,他用这块试金石的目的,就是想看自己的球队的攻击能力有多强,防守能力有多强。

眼看着自己的球员又控制了足球,场内为数不多的哥斯林队球迷又开始鼓噪起来。

与之相对应的,在赛场上已失一球中国球迷也不甘示弱,就似要在这方面找回一点面子似的加大了助威声的音量,完完全全的压过了哥斯林队球迷的声音。

也幸亏有这些球迷在场外较劲,这才使得略显沉闷的球场有了些热闹的气氛。

在中国队的半场内,双方七七总共十四名球员集中在这个区域内,这还不包括守门员赵梓森。

当然,中国队的球员留在这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防守,而哥斯林队的球员的目的却是进攻、破门,所以这场球赛看起来显得有些单调,双方的中场球员都没有发挥作用,很多需要用中场球员来过渡的球,却都被长传高吊的战术所代替,使的球赛似乎少了个环节似的。

中场附近的薄茨和索莱托接球后并没有被拦截,他们配合着将球带到了中国队的禁区前沿才被周力等人联手阻了下来。

尽管这一区域内球员密集,控球的索莱托却仍起脚将球挑向了离球门只有四、五米远距离的球门区右侧。

在这种关健时刻,最能发挥作用的就是球员的球技和能力了。

球门区内,左侧是文子华、高战和多尔、西德尼四名球员在不断的变换着位置,争取好点。

右侧则是甘渭贤、皮喜庭和罗森特、雷阿、皮特相持不下,双方球员对足球落点的判断能力都是不相上下,所等待的,就是足球落下以及谁能恰到好处的抢在足球的落点上将球截下或形成攻势了。

几乎是在同一时刻,雷阿、罗森特和皮喜庭纵身而起直往足球蹭去。

文子华和高战一边注意着多尔、西德尼一边往右移动身形并向球门靠拢,看样子,他们是想在必要时增援守门员赵梓森以确保球门不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