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44(1 / 2)

加入书签

了玉桥胡同。

正在书房里给自己的画作题诗的纪老太爷突然停下笔,抬头问服侍了他几十年的随从纪福:“见明回来了没有”

两鬓已有银丝的纪福很是意外,笑道:“我这就去看看”

纪老太爷“嗯”了一声,把最后一句写完,仔细地端详了片刻,露出满意的笑容。

纪福折了回来,笑道:“见明少爷已经回来了。只是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他气呼呼的,谁和他说话也不搭理,关了门在屋里生闷气呢”

“哦”纪老太爷挑了挑花白的眉毛,笑道,“看样子,窦家的小姑娘挺有主见,没有被他忽悠。”

“窦家好歹也是读书人家,窦四小姐幼承庭训,这点见识还是应该有的。”纪福笑着,给纪老太爷面前快要干涸的砚台里加了几滴清水,挽着袖子帮纪老太爷磨起墨来,“要不然,当初您老人家怎么会答应和窦家结亲家呢”

纪老太爷摇头,道:“你难道还不知道吗能不被见明牵着鼻子走的人,太少了。窦家的这位小姑娘,不简单啊”

纪福笑道:“再不简单,能比得上您亲自教出来的见明少爷吗”

纪老太爷闻言微愕,哈哈大笑起来,指着纪福道:“你这马屁也拍了几十年了,偶尔也应该歇歇了”

纪福笑道:“瞧您老说的,我可是从不拍马屁的偏偏你总是不相信,我也没办法。”

他表情认真,逗得纪老太爷再次哈哈大笑起来。

纪福就笑道:“您有好些年都不曾夸过人了,要不要让少夫人请窦家太夫人来家里吃个便饭窦家太夫人来了京都,照理我们应该好好款待一番才是。”

“你心眼倒挺多的。”纪老太爷拿起笔来在砚台里蘸了蘸。道,“太夫人肯定是要下个贴子的,至于窦家来些什么人,我们就不要管了。”

纪福笑着应喏。

而颐志堂的宋墨听说纪咏怒气冲冲地出了槐树胡同,眉头不由一锁。

窦昭和纪咏刚刚见面就不欢而散,看样子十之八九是为了千佛寺胡同的事。

他吩咐杜唯:“去查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用过午膳,杜唯来回禀:“说是为纪家嫁入韩家的一位闺名令则的小姐起了争执。”

宋墨很意外。

怎么又冒出个韩纪氏来

念头闪过,他听到杜唯道:“今天晌午。窦四小姐去了鼓楼下大的笔墨铺子。”

应该是陈曲水和段公义等人都跟了过来。

宋墨思忖着,窦昭已在笔墨铺子的账房里坐定。

段公义守在了账房的门口,陈曲水则和窦昭说着大相国寺的事:“魏廷珍得了信,立刻改了口风,匆匆忙忙回了景国公府。这件事就这样虎头蛇尾,不了了之了。”

“我就一直奇怪了,七太太怎么突然像得了羊癫疯似的,无缘无故的对我发难,原来早和魏廷珍商量好了――魏廷珍帮着窦明说门好亲事,她帮着魏家找到退婚的理由。”窦昭冷笑道。“原来是因为千佛寺事发,魏廷珍才临时改变了主意。让七太太摔了个大跟头”

陈曲水颔首,可惜道:“要不是纪编修冒了出来,这桩婚事恐怕早就退了”

是啊

纪咏办事,总是那么的直截了当,这也算是典型的好心办坏事吧

窦昭苦笑,把和纪咏不欢而散的事告诉:“我只盼着他不要再插手这件事,不然会越帮越忙的。”

陈曲水听着窦昭话里有话。不由道:“小姐可是有什么主意了吗”

窦昭点头:“那位兵部武选司郑郎中的太太不是被王许氏抬起来摔了一跤吗想必心中十分不满。如果能从她那里着手,把魏廷珍的引诱七太太陷害我的事宣扬出去”

“好主意”陈曲水没等窦昭把话说话,已是眼睛一亮。道,“这样一来,不管太夫人他们怎么想,两家也不可能结亲了。又因为把责任推到了魏廷珍的身上,七太太为了脱罪,肯定会想办法让那位郑太太咬着魏廷珍不放的。”

窦昭含笑点头,道:“而且我受了这样大的打击,从此心灰意冷,不再嫁人,于情于理,窦家的长辈也不能逼我吧”

“不错,不错”陈曲水抚掌。

窦昭嘱咐陈曲水:“所以这次千万要防着纪咏和宋墨――纪咏只做他认为对的事;宋墨出手必是雷霆万钧。我只想把婚退了,不想闹出人命案来。”

陈曲水很赞同窦昭的观点:“上次是我大意了,见事情都安排妥当了,就回了真定。这次有小姐坐镇,我亲自出马,定能将这门婚事退了。”

“那就烦请陈先生多多费心了。”

窦昭交待了几句,见时候不早了,回了槐树胡同。

窦世英在槐树胡同等她。

他身上还穿着官服,可见是下了衙之后直接过来的。

窦昭亲自给窦世英沏了杯茶。

窦世英目不转睛地望着她,仿佛有把她看个清楚明白,烙在心底似的,让窦昭十分的不自在,她只得道:“爹爹找我可有什么事”

“没什么事。”窦世英笑道,“就是我们父女这些日子都没能好好说一句话,我特意来看看你。”然后道,“听说你去铺子里去了那边的生意怎样顺天府学一直照顾着你的笔墨铺子,看来那个范掌柜还有点真本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