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67(2 / 2)

加入书签

这还是唐继飞第一次称呼郝建平,语气已经与刚才大有不同。

郝建平微微一笑:“应该得走这个程序,不过如果你们需要的话。也许我有办法让你们保留第8军第237师的建制。”

轻轻的一句话,却让郭宝祥等三个人同时抖了一下。

“什么你是什么意思”荣锦江目光炯炯的盯着郝建平问道。

郝建平微微一笑,伸手从自己的小包里掏出一个信封向荣锦江递了过去:“荣将军。我这里有你的一封私信。”

“私信”荣锦江吓了一跳,写给自己的私信怎么会到了郝建平的手中。

荣锦江忐忑的接过了那个信封,就算这封信真是写给自己的私信,他也不敢拿到其他的地方去自己独览了,要知道郭宝祥的疑心可是非常重的,如果这封有郝建平转交的信不在这里当场打开的话,恐怕无形之中就会在郭宝祥的心里种下一根刺,说不定哪天对机会的时候郭宝祥就会给自己一个好看的。

郭宝祥和唐继飞两个人只是刚开始惊诧的扫了一眼那个信封,随即转向了郝建平,郭宝祥开口问道:“郝总,你刚才所说的可以保留第八军的建制是怎么回事,能否给我们详细的讲一下”

郝建平微微一笑:“当然。这是台湾某位要人为几位以及你们手底下的几千士兵准备的另一条出路,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台湾当局将会欢迎你们返回台湾,可以恢复你们这支军队在当年的建制。不过国内方面也有人让我转告你们一句话,大陆政府和人民随时欢迎你们能够重返故里,如果你们选择去台湾的话,大陆方面也将为你们开辟一条绿色通道,让你们直接抵达台湾海峡。”

这是郝建平此行准备的第二套方案,如果这个经济特区成立起来有难度的话,那么就把这帮大神瓦解掉,无论他们是选择去台湾还是去大陆全都是一路绿灯,不过如果他们选择留在大陆的话,那么就必须要放下手中的武器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国家可以对他们的过往既往不咎。

金三角如果失去郭宝祥这一支最大的队伍,那么对于周边几国来说都会是一个福音,剩余的那些武装剿灭起来就要轻松了很多。

怀柔并济,如果此行能够招安是为上策,遣散这支队伍是为中策,但是陶德清在跟郝建平的交谈中也透露出的意思,如果郝建平此行无果的话,中方将会与缅泰老三国政府接触,搞一个联合军事行动彻底铲除掉这颗毒瘤,还东南亚一个清静的世界。

一个地区想要健康稳定的发展,那么首先就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是陶德清在这一次的经济论坛上与东南亚各国的正要在沟通的时候达成的共识,同为世界上仅存的五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老挝总理宋皮瓦在与陶德清的会谈中除了恳请中国政府增加对老挝的经济援助以外,还试探着询问陶德清能否派出驻军协助老挝军方一起剿灭金三角老挝方面的非法武装,估计也是宋皮瓦在试探换届之后的中国政府在未来国际事务上的态度,陶德清虽然没有明确的对这个邀请作出答复,但是也并没有拒绝老挝政府的这个邀请。

在国外动兵,牵扯到的可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行动。不过陶德清在跟郝建平私下谈话的时候,明确表态自己倾向于用武力解决金三角问题。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必定不在平凡,在地区事务中也应该凸显出自己应有的话语权,而这个话语权绝对是那些外交官们给予不了的。

不再蛰伏的中国也必定会影响到未来世界格局的变化,这一点在中国近几年来不断扩充军备上已经明白无误的表露了出来。

第六百零三章罂粟花六

盘踞在金三角的这点兵力也许在泰国缅甸老挝三国的眼中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武装力量,可是在强大中国的军队面前,这点兵力无亚于是土鸡瓦狗,恐怕连给一个军分区练兵都不够。

不过这些话郝建平是不会对郭宝祥等人说的,一念生死,就看他们自己怎么选择了。

这时,荣锦江已经拆开了那封私信,从中抽出了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信笺,而郭宝祥和郝建平的对话也适时的停了下来。

“绍仁我夫、、、、、、”

荣锦江只看了信笺上竖排蝇头小楷的抬头就已经如同屁股被针扎了一般从沙发上跳了起来,脸色煞白,握着信笺的手也不受控制的颤抖了起来,他一目十行的看完了那封信,等到他看到信笺的落款时,浑身一抖,猛地抬起头来望向了郝建平。

郭宝祥微微皱起了眉,他还从来没有见过一向以冷静而著称的荣锦江如此失态过。

“郝、、、郝总、、、你是从哪儿得到的这封信”荣锦江一步跨到了郝建平面前,伸手抓住了郝建平的胳膊,巨力之下,郝建平的胳膊隐隐作痛。

郝建平忍住疼痛站起身,伸手拍了拍荣锦江的胳膊:“荣将军,你先冷静一下,看完信再说。”

“快说,你是从哪儿得到的这封信”荣锦江松开郝建平的胳膊,伸手就去摸枪。

“锦江。”郭宝祥一声低喝站了起来,可是就在他站起来的同时,坐在郝建平身旁的常毅已经起身握住了荣锦江的手腕,笑眯眯地说道:“荣将军,冷静一下。”

一阵剧痛从荣锦江的手腕上传来,却也使荣锦江冷静了下来,他松开握住枪柄的手,冲着郝建平鞠了一个躬。语带哭腔:“郝总,我求求你,请你告诉我,请你告诉我,我妈她老人家是不是还在世。”

荣锦江已经泣不成声,郭宝祥走上前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把他扶回了沙发上坐下,顺手也把他的枪抽出来递给了身后的董念祖。

荣锦江的父亲荣秀明是第8军237师709团的少校参谋,在溃败的时候和众多的国军中层军官一样拖家带口,那时的荣锦江只有两三岁。还不记事。在溃败途中709团被打散,整个队伍分成了好几股,就是那时荣秀明荣锦江父子与荣锦江走失的,荣氏父子随着最大的这一股败军穿越野人山在金三角稳定了下来,在那个混战的年代就算饿也把人饿死了,当时荣氏父子认为荣锦江的母亲已经在战乱中丧生了,每逢清明节的时候荣秀明还会拉着渐渐长大的荣锦江给天人相隔的爱人烧上一刀纸,可是谁想到,时隔五十年。荣锦江竟然看到了母亲的亲笔信,这封信是写给荣锦江的父亲荣秀明的,绍仁是荣秀明的字,只有老一辈的人才如此称呼荣秀明。后人已经很少再为自己取一个字了,而这封信的落款正是家里那个牌位上供奉的荣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