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7(2 / 2)
王在发一瞬间感觉自己有些信心膨胀,不过他也知道,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低调做人。否则的话,人家强行把你拉下马,你也昧着。最为重要的是,王子阿发现在五十岁了,还有十年的光阴可以挥霍,这个时候他何必冒着得罪那么多人的危险呢
王在发觉得,如果现在自己是李天舒这个年纪,甚至是三四十岁的话,那么他都可以有嚣张的资本。但是他现在五十岁了,和人家斗资本也没有多少了。王在发原本就是想平平安安的熬到退休的,现在突然有了如此的权力,还真是一时间很不适应。
王在发没有在这里做过多的停留,骑着自行车就和王树人两个人一起走了。
到了县委县政斧的时候,很多人看到王在发都喊王县长好,王在发此刻心中的石头终于放下了。虽然知道这件事情大概肯定是真的,但是经过几个人的确定之后,王在发才放下心来。不过王在发知道,这一切都是李天舒给自己的。
王在发这辈子觉得自己做的最为英明的一件事情就是投靠了李天舒,这件事让王在发很是开心。到现在为止王在发已经不止一次的激动了。而且在这短短的个把月的时间内,王在发已经真正的挂入了副处级的行列之中了。
其实这件事情也不是李天舒刻意为之,不过形成这样的效果,实际上收益最大的不是王在发。李天舒现在在整个盐宁县的威望已经超过了袁刚和张同尧。并不是李天舒能够拉来十亿的投资,而是李天舒居然有能力把王在发从正科提到副处。
李天舒现在才是什么级别不过副处级而已,但是他却能将投靠自己的人,在短时间内提拔到一个高度。这个当真是有些匪夷所思了,所以关于李天舒的各种版本,当然肯定是坊间的版本都流传开来。
离谱的有没有当然有,但是在很多人认为是离谱的版本中,实际上也是最为靠近的一个版本。那就是坊间传闻李天舒是太子微服私访。
袁刚办公室。
袁刚、邱燕、李天舒和陈特进四人呆在一块,这一次主要就是和王在发交谈一下,看看怎么发展盐宁县的经济开发区。张同尧原本还想着过来,但是一想到王在发,心中就一阵的不舒服,也就没有在过来了。
王在发敲门进来之后,立刻道:“袁书记好、邱书记好、李县长好”
三人点点头,李天舒笑着道:“王县一个星期不见,怎么感觉有点变样了呢黑了瘦了看来咱们王县的工作态度还是很好的嘛”
袁刚笑着道:“嗯,在发同志的表现我们是看在眼里的,在发同志啊,这位是省委组织部的陈特进陈处长”
王在发立刻站起来道:“陈处长您好,我是盐宁县经济开发区的王在发”
陈特进笑着道:“在发同志的大名我现在已经是如雷贯耳了,我相信今天我宣读对你的任命你也知道了吧这是你的任命状”,说完陈特进就把一张纸给了王在发,王在发激动的握着这张纸,现在他的身份真正的不同了。
李天舒道:“在发县长,我走了这一段时间工作有没有什么进展啊”
王在发苦笑着道:“几乎没有任何的进展,拆迁工作实在很难开展,我们给不了别人什么承诺,而且别人的要价也很高啊”
李天舒自然知道,拆迁是最为难的。其实拆迁中最难的就是那种钉子户一般的存在,当然这种人是极少数。不过很多人就是看着这极少数,所以有些时候这种拆迁是最为困难的工作。
李天舒道:“各部门有没有密切的配合你的工作啊”
王在发此刻也是有底气了:“那帮玩意,我都不想说啥了,都想看我们经济开发区的笑话呢吧,我估摸着”
袁刚也道:“这个我听说了一些,不过也没有办法,他们的理由比你还充足,什么他们这边也人手不够什么的。”
李天舒道:“嗯,这个问题的确是需要解决一下,我看咱们现在就应该着手组建开发区管委会的组织机构,派出所啊什么的也要相应的建设起来,如果在发县长手下没兵,你也不能让在发县长一个人建设经济开发区吧”
袁刚道:“这个我举双手赞同啊,不过咱们和刘老板他们的具体问题还没有谈妥,我们现在就花他们的钱是不是”
李天舒笑着道:“这些部门建设完成其实也不是为了他们服务嘛整个经济开发区虽然公司很多,但是说白了就是一家大型的综合姓的集团。从拆迁到建设资金自然由他们支付,如果我们支付的话,那咱们就是变戏法也变不出那么多的钱啊。不过拆迁工作是重中之重,绝对不能够有那种的手段存在其中。所以的人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我知道,现在咱们这边有钱了,那么利益自然来了,但是这些钱不是我们自己的钱,而是投资商的钱,我们的职责只是做一个中间人,起到一个上传下达的任务。所以在发县长,我认为我们现在的工作重点一定要突出,钱这方面一定要找专业一些财务队伍。而且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构,超过一千元以上的开支必须由在发县长您亲自签字。超过一万以上的开支,必须由我亲自签字。”
王在发点点头,说起来他也知道,很多人遇到这么多的钱肯定抵制不了诱惑,有了李天舒的这个办法是不是能好一些呢
第二百三十三章核心的问题
李天舒和王在发谈话的一个最为重要的主题就是贪腐的问题,实际上主持这么一个浩大的工程,李天舒不可能亲力亲为的。这就要求王在发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定不移的将工作做好。
说起来华夏最大的就是人情债太多太多了,有些人明明知道有些东西做了就犯法,但是为什么要是要做呢而且很多事情做了对自己的好处并没有多少,这就是人情债。人家以前帮了你,现在人家求你了,你帮还是不帮帮了之后人家还要感谢你。
要是你不收人家的好处,人家会认为你看不起他,但是你要收了呢你收了你就是犯法。在人情与法律面前实际上没有一道明确的准绳。虽然法律里面也有规定的人情世故这一项,但是规定是规定,有些人该送多少还是多少。
有些人面对金钱的诱惑,一下子就失去了抵抗。甚至很多人沿用了以前古时候的那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有些人把这些话当做了座右铭,他们认为自己当官了,如果不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