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77(2 / 2)

加入书签

贾荣翻身下马,来到方才问话的汉将面前,看着一脸紧张之sè,双手放在剑柄之上且有些微微颤抖的汉将,贾荣笑道:“将军不必如此紧张,我身后的都是汉军。”

虽说如此,汉将却丝毫没有放松jg惕,而今大汉的局势并不稳定,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若是发生一点点的差错,责任不是他这个小小的守城将领所能承担的。

自己的身份有些敏感,贾荣回首看了看身后的卫仲道,边郡太守没有汉帝的诏命私自离开治所是要被处以擅离职守之罪的;卫仲道会意,上前解释道:“这些人都是河东卫家的随从,而今路上盗贼猖獗,无奈家父要我多带些家丁,还请将军通融。”

贾荣不着痕迹塞给了汉将大约十金,笑嘻嘻的说道:“将军通融通融”

无论什么时候,钱都是个好东西,汉将也放下了方才严肃的神sè,点头说道:“本将军看你们也不是什么坏人”看向贾荣的眼神也增添了一丝贪婪。

卫仲道也没有看到贾荣的那些小动作,只当是汉将看在了自己的面子上才如此说,点头说道:“如此,烦劳将军前去通秉。”

一行人里面,也只有卫仲道长的形象算的上是良民,得到了好处,汉将也没有再刻意的为难,放下剑柄上的右手,问道:“敢问公子是”

卫仲道答道:“我是河东卫家的长子卫仲道,我师乃是城中的蔡邕蔡大家。”

听过卫仲道自报家门,汉将不敢怠慢,抱拳说道:“公子请稍带,待我前去通秉将军。”

卫仲道点点头,汉将急匆匆的向城门方向跑去。

片刻之后,方才那名汉将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看向卫仲道的眼神也增加了一丝敬畏,客气的说道:“公子可以带这些人入内,只是注意不要惊扰了城中百姓。”

在卫仲道的带领下,贾荣一行人轻易的穿过了洛阳城的重重关卡,此行若是没有卫仲道带路,恐怕自己这些人想进雒阳城都要费上一番功夫,不过也对大汉的士兵深深的不满,连一个小小的守门将领就敢光天化ri之下接受自己的贿赂,其他的人就更不必说了。

贾荣进到雒阳城之后的第一声感叹就是“人太多了”,这还是在午后行人比较少的时段,熙熙攘攘的行人往来于街道之上,俨然一副太平盛世的模样;雒阳城的街道很宽,而且打扫的很干净,大约有二十多米,这还是一条小街道,可想而知主街道能有多宽,街道两边商铺林立,吆喝声、叫卖声不绝于耳。

对于新鲜的事物,任何人都会产生好奇心,身后的骑兵就像是第一次进大城市的乡下农民,东张西望,就连张绣也不例外。

四通八达的街道看的贾荣有些眼晕,在没有路标的时代,若不是有熟悉雒阳城的卫仲道带路,贾荣很难想象自己改如何找到客栈,安排好士兵的衣食,贾荣换上一身黑sè便衣随同卫仲道前去蔡府。

去蔡府的路上,贾荣问及蔡邕有什么爱好,卫仲道明白贾荣的意思,摇头说道:“贾太守不必费心,恩师平时只喜爱弹琴吟诗。”

贾荣点点头,想蔡邕这样的文人,自然不屑于黄白之物,贾荣也只是试探xg的问了一下。

蔡邕居住的街道是大汉官员聚集的地带,一辆辆宽大的马车往来于各府之间。

进入蔡府,首先传入贾荣的耳朵是悦耳的琴声,那平缓的曲调,让仿佛贾荣进到了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杀伐,没有战争,所有人安居乐业,俨然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一曲终了,贾荣也从琴音中回到了现实,此时的贾荣竟然有着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这时身边的卫仲道毕恭毕敬的拜道:“学生拜见老师”

贾荣惊叹于方才弹琴之人高超的琴技,那种高超的意境已经超脱了平常人对于音乐的认知,竟然能将听者带到另外一个世界,不用想,方才的琴音肯定出自眼前的这位慈眉善目的白发老者,而卫仲道称其为老师,此人肯定就是蔡邕了,也跟着卫仲道一并下拜。

白发老者笑呵呵的说道:“仲道此番回家,家中一切可好”

卫仲道恭敬的答道:“多谢老师挂念,家中一切安好。”

蔡邕疑惑的看着卫仲道身边的贾荣,卫仲道急忙引荐道:“这位是家父好友,家父特意嘱托学生带他来见老师。”

喜欢本书的读者大大记得收藏一下,您们的支持就是铁骑不断进步的动力对本书有什么建议的,尽管在书评区提,断崖一定会一一观看

最后呐喊一声:“求收求红求打赏”

一一六章:雒阳二

蔡邕笑道:“不知这位将军来见老夫,所谓何事”

贾荣蓦然一惊,用疑问的目光看了看身边的卫仲道,见卫仲道轻轻摇头,将目光投向慈眉善目的蔡邕。

蔡邕捋了捋颔下稀疏发白的胡须,笑道:“是将军身上的杀伐之气告诉的老夫。”

贾荣细细的打量了蔡邕一眼,说道:“蔡大家果然名不虚传,贾荣佩服。”

闻听贾荣话语,蔡邕的眼神蓦然一紧,问道:“可是北地郡的贾荣贾太守”

贾荣笑道:“惭愧惭愧”

蔡邕似是不乐于见到贾荣,说话的语气也变的有些y阳怪调:“贾太守来敝府有何贵干”

贾荣依旧面含微笑的说道:“久闻蔡大家威名,特来拜访”

蔡邕是一个典型的“皇权至上,不容亵渎”人士,贾荣在北地郡的种种自然使得蔡邕对贾荣横眉竖眼,对于一个不将汉室威严放在眼中的人,蔡邕肯定不会给其脸sè,若不是顾及贾荣乃是一方太守,扫地出门也是有可能的,蔡邕冷哼一声,迈步走开了,留下一脸目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