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37(2 / 2)

加入书签

青年大笑道:“怎么样,贾荣的那番话绝对有可取之处,是你们没发现罢了,哈哈哈”由于笑的有些过于激烈,青年咳嗽个不停,脸上因为咳嗽过度而有些病态的红晕。

“非也,贾荣乃是大汉的臣子,食君之禄而不知为君分忧,实乃逆臣,把持朝纲,欺凌天子,如此不忠不义之人,奉孝以后切莫说这样的话,小心遭到有心人的算计。”为首的中年转身说道,语气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贾荣再次恢复沉默,不过换来的却是方才那个青年的套近乎,不断和自己谈话。

见惯了后世太多的骗子,青年的这些小手段自然入不得贾荣的法眼,每个问题贾荣都回答的滴水不漏。

突然,青年盯着贾荣的双眼道:“你在说谎。”

贾荣神情微微一滞,大笑道:“为何有此一说”

青年哈哈大笑,不作言语。

水镜山庄的布置让见怪了奢华的贾荣感觉耳目一新,整个庄园上下透露着清爽的气息,不愧是文雅之人,就是懂得享受,像征战沙场的武夫,能想到的也不过是封妻荫子,光耀门楣,有钱也不知道该怎么花,就像是一个普通的百姓突然拥有了数亿元,恐怕只会去大街上买回冰箱洗衣机电视机。

王越赵云孙策刘四默默的跟在贾荣的后面,不发一言,对这些儒生,他们也没什么好感。

庄内走出一名头发发白的老者,人未到声先至,让贾荣想起了红楼梦上的王熙凤。

“哈哈,奉孝、仲德,老夫等待多时了。”

“水镜先生”贾荣跟着这群士子一起行礼道。

庄园内树上的几只雀鸟扑棱棱飞上天空,迟迟不肯落巢。

水镜先生面露不喜之色,将目光定格在贾荣五人身上,“不知将军来此地有何贵干”

贾荣笑道:“先生好眼力。”

三六七章:山庄论贾荣

“荆襄之地何人不知水镜先生,晚辈也是仰慕已久,特意前来拜访,唐突之处,还望先生见谅。”

水镜见贾荣回答的中规中矩,神色恢复正常“如此,请进吧。”

水镜在荆襄的名声虽然很高,却没有自大到和军中之人做对,眼前之人说不定和刘表有什么关系,得罪了也不太好。

王越孙策刘四赵云被留在了门外,贾荣孤身一人跟随水镜等人进入,对于名满天下的水镜先生贾荣很放心,即使自己的身份泄露,在山庄内也不会有性命之忧。

分宾主之位坐定之后,水镜开始和先前遇到的士子讨论学术上的问题,其中一人最为引人注目,发表的言语时常让人耳目一新,引得贾荣侧目。

从此人的言行中,贾荣感受到不是儒生的翩翩气质,而是包含一股锋芒,就如同战场上的杀伐之气,张昭张立是难得的内政人才,此人没有那样的气质,却有一种更为吸引贾荣的地方。

“不知这位将军对如今天下大势有何看法”水镜将目光投向贾荣问道。

听的有些昏昏欲睡的贾荣猛然惊醒,稍微整顿了一下思绪道:“还请水镜先生明示,晚辈愚钝。”在这些自命不凡的儒生面前一定要保持谦恭,贾荣深深明白他们那张嘴有多厉害。

“将军但说无妨。”水镜温和的说道。

“而今天下,祸害最深的莫过于黄巾之乱,让无数的黎民百姓失去了家园,很多无处可去的百姓落草为寇,劫掠过往的商人和行人,羌人鲜卑之祸已经得到了极大的遏制,这要归功于大将军贾荣和汉阳太守韩遂;天下诸侯经过联盟讨伐之后,分崩瓦解,不思报国,互相侵吞,百姓再次陷入战乱之中,可以说是民不聊生。”

水镜先生微微点头,不过眉头却是微微蹙起,贾荣的分析条条有理,但却在围绕着百姓来说,战乱之时而不顾及皇室的尊严,朝中就有一个典型的代表,大将军贾荣,而且此人将羌人之乱平息的功劳放到贾荣和韩遂的身上,多少让场中的士子觉得有些不舒服。

水镜虽未见过大将军,但有关他的事迹却在荆州一带传的沸沸扬扬,挟持汉帝迁都长安,在任何一名臣子看来都是大逆不道的举动,种种欺凌天子霸占朝纲的行径,简直是罄竹难书,可怜有些儒生还不断为贾荣开脱,甚至有些人前往长安投靠,水镜实在想不明白这些儒生学的东西都忘到了哪里。

“乱世将至,尔等儒生,应当思虑如何报销国家,让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只有百姓强大了,一个国家才能称的上富强。”贾荣的语气不知不觉将这些儒生当成的教育的对象。

“这位将军谬矣,皇室乃是国之根本,只有扶持皇室,才是正道,大汉江山已有四百年,我大汉的百姓也以身为一名汉人而自豪,似将军这等人物,应该思虑征战沙场,建功立业,以图他日振兴大汉,而不是在此夸夸其谈。”一名儒生头头是道的说道。

“将军可谈一下对贾荣的看法”水镜打断了儒生的问话。

贾荣拱手道:“先生称呼我荣谷即可。”

儒生对水镜打断他的话没有丝毫的怨言,只是看向贾荣的目光有些不善,他是不折不扣的保皇派,看不得皇室的尊严受到任何的侵犯,和当初太学的那群儒生持有相同的意见,董卓的血腥残暴更能让他们的忠心被天下人知晓。

“大将军贾荣,论其功绩,足以流芳百世,以微弱的兵力大破黄巾,杀的黄巾落荒而逃,以致于有了张角之死,黄巾之乱平息;以数百骑兵奔赴战场,屡次击败羌人骑兵,大胜而归;以数千人的微弱兵力守住韩遂十万大军锋芒之下的平襄城,奋力一击,将金城收复;近日又以三万人抵挡鲜卑十四万大军,俘获鲜卑主将慕容枫,让边境的百姓避免了战火;此等功绩,放眼历代,也是其中翘楚,乃是武将中的楷模。”贾荣如实将自己的战绩说了出来。

屋内儒生纷纷交头接耳,贾荣的功绩足以笑傲大汉,特别是那一场场以微弱兵力取胜的战斗,听着都让人感觉触目惊心,特别是近段时间贾荣以三万兵力大败鲜卑十四万军队,使得其名声大噪,不过这样的人依旧吸引不了这些儒生前往,否则他们也不会在这里有闲情逸致讨论天下大势,贾荣的功绩虽多,欺凌皇室这一条就足以抹杀他所有的战功。

“荣将军可曾知晓贾荣把持朝纲,欺凌皇室,使得汉室的尊严丧尽,此等逆臣,纵有盖世功勋,与禽兽何异”一名儒生语气刻薄的说道。

贾荣也不细究,微微一笑,人嘴两张皮,一件事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尽相同,不过自己的功绩却是不能抹灭的,西凉军善待百姓之举得到无数民心,自古得民心者的天下,微弱的皇室能给百姓带来的只有灾难,而百姓需要的是强大的庇护,这也是为何长安的百姓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我观将军言辞之间颇多偏袒贾荣之处,莫非将军与长安的贾荣有旧”水镜问道。

贾荣哈哈大笑道:“似我这等小人物,若能得到大将军的青睐就是三生有幸了,身为一名武将,应当想着如何驱逐外敌,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

水镜眉间露出不喜之色,眼前之人虽能称的上一员良将,却对贾荣有向往之意,假以时日,定会去长安投靠贾荣。

荆州多世家,即使贾荣兵临城下,城内的世家也不会投靠,他那一套治理措施,极大的压制了世家的发展,当百姓都和他们有着相等的身份,还谈什么超人一等。

儒生之中世家子弟占有多数,纷纷指责贾荣。

只有郭嘉和程昱看向贾荣的目光含有一丝凝重之色,程昱作为水镜先生口中能有大才之士,不仅善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