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内战(九十七)(1 / 2)
黄兵团在碾庄被周武的大部队全部包围歼灭,消息传到正在撤往萧县的杜长官那里,杜长官当即向老蒋发电报,老蒋接到黄兵团已经全部被华东歼灭后,大发雷霆,气急之下将国防部的那几个厅级主管全部撤职,他还要追究杜长官和邱李兵团救援不力的责任,被参谋总长白长官给拦住了,对他说道:“现在徐蚌会战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千万不可临阵换将,这是兵家之大忌,黄兵团十多万人马被华东周武部一口吃掉,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个非常大的损失,但我们在徐蚌一线的主力尚在,战场上,华东即便现在,还没能够对我们形成优势,在徐州以西,还有五个兵团摆在那里,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那五个兵团全部撤回来,撤到蚌埠一线,利用两淮的弟弟又是同华东周旋,保住江北的地盘,沿着盐城洪泽湖一线布防,为长江以北地区留一道缓冲地带,造成与共军隔江对峙的局面。”
白总长的这个建议很靠谱,趁着目前手头那些精锐兵团还在,趁早撤离徐州一带,避免同在徐州决战,守卫两淮地区,保障长江一带,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应对办法,要守住长江,必定要守住两淮地区,否则一旦那五个兵团被华东全部吃掉的话,那两淮必将落入之手,长江即便是个天险,也是挡不住渡江南下的了
老蒋听得白总长的分析,点头称是,于是压下来了对杜长官他们的处罚,发电报命令杜长官,继续想萧县一带后撤,在萧县会合北上的小黄兵团黄维后,立即就地构筑防线,抵挡南下的华东,同时两李兵团和邱李兵团则迅速向萧县靠拢,在萧县一带会合后,沿着萧县朝西构筑防御线,阻止华东向江北进攻
杜长官接到了老蒋的命令后,觉得大致没什么问题,还是以前说好了的,要么专心撤退,要么就地跟决战,杜长心里才稍稍放宽了一些,觉得这次委员长的处置还是相当英明果断的,没有受到黄兵团被全歼的影响,确实难能可贵啊。
殊不知,老蒋要不然八个白总长极力劝阻,现在这会儿拿在杜长官手里的可不是这份要他继续西进撤退的命令了,而是一份就地免去他徐州剿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职务的电文了,杜长官在前线当然不晓得南京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一看老蒋发来的这个继续西进撤离的命令,便急忙要求手下的王牌新五军立即开往萧县,与北上的小黄兵团会合
但仅仅过了一天的时间,老蒋就反悔了,当他在地图上看到自己手下的五个精锐兵团全部集中在徐州以西一带的时候,突发奇想,认为在这里他的队伍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光是那五个兵团就有五十万人马,而还有其他的绥靖区的部队,加起来不少于六十万,这些部队全部都是美式装备,训练优势,堪称中的精英,如果占着这么好的优势不利用,反而朝南撤离的话,是不是有些太胆小了,这样一来,美国盟友肯定要对自己有意见的,认为自己的军队胆子太小,就知道后撤,虽然那些六十万军队主力撤到长江以南后,能够保住江南的半壁江山,但自己这种胆小不敢与共军在江北决战的态势就留下来了,对今后很不利,必须得重新考虑徐蚌会战的作战方案了。
刚巧这时候,国民党空军的侦察机报告,在永城附近发现了一队落单的队伍,数量大概有一个师,与周围最近的还有六十多公里的距离。
老蒋接到这个报告,心头顿时翻腾起来,思忖道:“这不是给自己送上门来的东西吗在永城附近有自己的大批精锐兵团在,随便派个军上去,便能迅速包围并且全歼那只落单的共军师,要是能够全歼那个共军师,那也能出一口黄兵团被华东全歼的恶气,提振徐蚌战场上队伍的士气和信心,绝对有利无弊的。”
老蒋打定主意,绕过白总长和下面的杜长官,亲自打电报给正在北上萧县的小黄兵团,命令小黄兵团调头朝西开进到永城一带,围歼那只落单的队伍,提振徐蚌战场上队伍的士气。
接到老蒋亲自签发命令的小黄司令官此刻正带着十二兵团行进到距离宿县不到五十公里的固镇一带,从地图上看来,此刻他朝西去永城和继续朝北去原先的目的地萧县的距离几乎是一样的,现在碰到了这个事情,作为黄埔军校的一期生小黄司令官犯愁了,以他的军事经验来看,现在最有利的就是继续朝北沿着津浦线北上,赶到萧县与杜长官的大部队会合,这样一来,在萧县地区周围便集中了大批部队,即使整个华东野战军全部扑上来,也无法形成对的包围的,因为在此地人数远远多于华东的,要包围敌人,你得最起码有超过人家两倍以上的兵力才行,否则是围不住的,弄不好还要被聪明的敌人来个反包围那就糟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