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99(1 / 2)

加入书签

。”丁君霍笑道。

“唉,当了一辈子庄稼人,识了几个字就能当部长,而且管的还是教育,是读书人,现在想来,我当初可也真敢干呐”刘金花说着不由得苦笑了起来,圆胖的脸上显出了浓浓的皱纹。

“现在不一样啦,那些孩子们都长大了,学识更好啦,有的时候办起事来,我手下的那些助理都比我有眼光,所以呀,我还不适合在这个位子上再呆下去了,若是影响了孩子们以后的学习,我可是丢了祖宗的人。”刘金花苦笑着说道。

“嗯,也好,我尊重你的选择。”丁君霍点了点头,也让刘金花长长的出了口气,有一种轻松的感觉。

大学城要建起来,首先要找好老师,师资力量浮云城不缺,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但是如何传授下去却是难题,毕竟实践和教育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各处的资深技术员成了抢手货,幸好这些技术人员只要一旦认定就会有极其详细的资料登记,各部门自己一份,安全部一份,所以他们只要到安全去查找这些资料就行了。

大学城开什么样的课程要看能找到什么样的人才,在安全部的档案室里转了十几天,于栖曼和李师师都跟着忙活着,种子和小树两个力量族大汉就站在门口,轮翻吃喝睡觉。

最终,敲定了大学将会教授的学科。

冶金系,由钢铁厂的技术人员派出最专业的技术员充当大学老师,而铁汉大叔则做为名誉教授,而钢铁厂也将整理出最合理的冶金资料做为教材。

管理系,由政务厅的秘书处派人充当教师,于栖曼这个秘书长就是最好的人选,甚至李师师也能充当,教的就是如何管理庞大的机构进行正常的运转,各大工厂的管理者当中,政务厅秘书处外派的人一向都是最好的人选,谁叫秘书处管的事最多,几乎浮云城大大小小的事务都在整理的范围之内。

化工系,由化学实验室和炼油厂同时派人参与,并进行资料的整合,那些疯狂的研究员就是最好的老师,只是如何劝说他们从实验室里走出来进入大学,却是一个难题,这个难题,只能由最好的管理者楚横去解决了,怕是他又在吃老拳了。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楚横这个人,四十岁的楚横是所有非军方管理者当中,唯一一个得到银阶三等勋章的人,有不服的人,丁君霍一句话就能顶回去,谁能把那些疯狂的研究员管得服贴,这银阶勋章就给谁。

别人自认没那个本事,其实楚横现在头疼的就是如何寻找接班人,脾气不好的不行,不懂行的也不行,头疼纠结中。

机械系,这个是绝不可能少的,机械系主要研究的就是蒸汽机,由科技处派人参与,蒸汽机的主要改造人二傻也会偶尔客串一下教授。

海洋船舶系,浮云的未来在海上,海口又在海边,所以海船方面是不可能放弃了,学生进行基本的理论研究之后,将会投入到海船的未来研究当中,这方面有楚国的那些工匠做传授,而自己培养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参与一些理论上的研究。

土木工程系,这一系算是最成熟了,主要学习的是路况与桥梁的建设,房屋图纸设计与建造,建设部有足够的经验来教授学生们。

最后还有一项公共学科,叫做思想政治,主讲的人主要是秘书处的秘书,还有丁君霍自己,大学的框架已经搭建了起来,不过考虑到读书人的反应,最后还加上了语言文学这一系,只不过做为一个选修系存在,老师主要是那些游历来此,想将圣人光辉洒在浮云的文学大师们。

至于其它的学科,只能随时增加,慢慢的完善,而大学城的校长之职,成了很热门的话题,有不少他国来的大儒们登门自荐。

只不过丁君霍哪里会将大学校长这么重要的职位送出去,而且那些大儒虽然有些人是真正的德高望重,但是浮云从一开始走的就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路线,他们自然不合适。

而既将从教育部长退下来的刘金花无疑就成了最好的人选,她有最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或许掌管所有的教育吃力,但是管理一个比一城之地还小的大学城还是没有问题的。

刘金花也乐得接受这职位,她已经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如果不是自感吃力,她也舍不得从那个位子上退下来,现在有了更好的选择,而且还是相对独立于教育之外的大学城,她更是欢欢喜喜的期待上任的那一天。

教育部长的交接工作也开始了,教育部的原资深助理,年仅三十岁的王坤顺利当选,而且正当壮年的王坤又是男性,精力充沛,正好担当这个职位。

429 选修

大学的学员也开始征召,面向所有浮云居民,年龄不是问题,只要能过了基础考试就可以进入大学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系接着深造读书,很多已经走出了校园,参加了工作的年青人重新回到学校进行报名,准备接着读书。

浮云基础教育全免费,主要的经济来源靠政务厅拨专款,各界人士的自愿捐款,还有就学校开明的教育下,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生搞出来的一些小发明,比如混凝土搅拌机就是其中最成功的一项。

但是大学将不再免费,虽然不再免费,可是学费却极及其低廉的,食宿都有专款负责,学生们只在负责每个学期两银币的读书费用就可以了。

这点费用对于能考上大学的学生来说,并不算高,能考上大学的,大部分都是在学校接受过基础教育的学生,他们极受欢迎,刚走出校门就被各大工厂聘走,工资与初级技术员相当。

所以哪怕是读了大学,在假期只要工作一个月,两三年的学费都能赚得出来。

浮云大学暂定学制为两年,第一批学生数量足有三千人,已经入学,老师也陆续的挑选了出来向海口已经建成的大学补充进去。

大学,一个可以接受浮云核心知识的学府,令人向往,但是大学召收的学员只面向持有正式居民身份证的居民,并不对外。

很多商人都喜欢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浮云学校去读书,从浮云学校走出来的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都远超父辈,除了经验不足之外,这样已经足以让人疯狂了,虽然借读费用颇高,每学期高达上百银币,可是借读者仍然多达上万人。

只可惜,大学并不向他们开放,一时之间,投诉处的信件堆满了屋子,都是关于子女就读大学的申请投诉之类。

一时之间,各种反对之声就显得无关紧要了,为什么大学要受到反对反对者可没有浮云的人,都是游学来此的传统读书人,甚至他们还曾在政务厅前静坐示威,没人答理他们便是了。

在浮云城,女子读书,已经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了,女性参与浮云建设工作也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多是集中了纺织业等,重工业还很少,而此次大学城开学,有三成左右的学生是女孩子,充满了青春气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