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52(1 / 2)

加入书签

破城池,杀了晋朝皇帝,那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不过现实总是残酷的,上党坚若磐石不说,盛乐的求救信也终于送到了,随之而来的还有燕军再次组织了二十万勤王大军来到中山,已经与中山守军形成犄角之势。

这样一来,拓跋珪留在中山的二十万大军,已经处在了一种非常危险的局面中。

形势似乎在一夜中就发生了突变,而这还不算最糟糕的。

也不知是怎么,草原家园被毁的消息突然在军中传开了

第二百二十三章 条件

拓跋珪亲率四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南下,却因为路强的横插一杠,结果仗打成了这妈妈样,他现在真是连憋气带窝火。

同一些空有武力而缺少智谋的草原酋长不同,拓跋珪无疑是个很睿智的统帅,他深深知道,这仗不能再打下去了。

四十万草原铁骑,如同蝗虫一般,所过之处,一片狼籍,可即便变成白地,同晋朝又有什么关系

中原有句老话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现在看来,路强无疑就是那个得利最大的渔翁。

想明白这点后,拓跋珪一面继续保持对上党的威压,一面派人去与慕容云谈判。他的条件很简单,归还曾经占领的燕国土地,他率军北归,但是燕军不得拦阻。

在这个条件之外,拓跋珪又加上一条,就是愿与慕容云签订互不侵犯的友好条约,但是慕容云必须同晋朝断绝一切往来。

谈判使者很快就派了出去,而这边拓跋珪也没有再组织军队攻城,严惩了散布草原被毁谣言的传播者,再三强调他们的后方很安全,并且很快就会带他们返回家园等等。

一番措施下来,总算暂时安抚住了军心。

拓跋珪没有立刻退兵,固然是在等慕容云的消息,也是要让士兵保持充足的体力,另外也是为了不给路强偷袭他的机会。

随着拓跋珪的罢兵息武,鏖战了十多天的上党郡终于得到喘息的机会。

路强这些天一直亲临前线,手臂上还留下两道箭伤,对于拓跋珪的突然停战,他起初只以为是士兵疲惫了,不过仔细观察几天后,就敏锐的觉出,拓跋珪怕是要退兵了。

而这个时候能逼拓跋珪退兵的,恐怕只有邓祥那只奇兵了。

只是虽然猜透了这种情况,奈何实力有限,根本不可能在魏军退兵的时候,给其致命一击。

那接下来的就只有等了。

十几天的攻防战,城中守军也有近万的伤亡,有燕国军民,也有路强自己的人马,路强借这个机会,大肆收买人心。

因为檀道济在来的时候,曾带来大量物资,所以路强就用这些东西交好上党军民。

燕国军民无论贵贱,都与晋军一样待遇,伤残的士兵百姓,甚至还可得到额外的补助。

伴随路强收买人心举动的是他那大汉民族至上的理论,他告诉燕国军民,不论他们身在那个国家,只要是汉人,就一定会得到他的帮助和保护。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上党的军民是彻底倒向路强,这些乱世中的浮萍,谁不愿有个强势的君主保护啊

就在路强忙着收买人心的时候,慕容云君臣之间也开始闹起了矛盾。

慕容云上位的大功臣冯拔立主全力反击魏军,他也看出来了,拓跋珪不早不晚,在这个时候要谈判,显然是要挺不住了。

而这样一个虎狼之邻,如果不打疼他,说不准什么时候他就又来了。

但刘木却不同意冯拔的观点,他觉得应该与拓跋珪签订盟约,因为他也看出,路强这尊大神,怕是请来容易、送走难了。

万一拓跋珪退走,路强却赖着不走,而上党那边已经聚集了五万晋军精锐,恐怕他要让朝廷割让上党,朝廷都不得不答应了。

一时间,因为拓跋珪特使的到来,原本齐心协力抵抗外敌的燕国朝臣,也闹起分裂来。

对这种情况,慕容云也很为难,他觉得冯拔和刘木说的都对,但路强毕竟在最危难的时候帮了自己,现在自己却转头与拓跋珪苟合,这让天下人怎么看自己燕国的军民会怎么看自己

这时冯万泥给慕容云出了个主意,就是派人去探一下路强的口风,如果路强只是来帮忙的,就什么都好说,如果路强狮子大开口,那就可以选择与拓跋珪签盟约了。

此时在拓跋珪的命令下,围困中山的魏国军队已经后撤三十里扎营,所以使者出入中山非常方便。

慕容云深思熟虑一番后,最终采纳了冯万泥的主意,派人八百里加急去见路强,并把拓跋珪派使者谈判的事告诉路强。

使者也是冯家人,名叫冯弘,他到上党见了路强后,首先将拓跋珪派使者去中山的事告诉路强,然后按照慕容云的吩咐,请示路强,燕国该如何回复拓跋珪

拓跋珪真的要退兵了,不过这家伙主意打的挺好,居然要和慕容云签什么狗屁盟约也真亏他想的出来。

这个念头在路强脑海出现后,脑筋微微一转,就明白了冯弘的真实来意。

其实路强并不是不想找慕容云要点地盘什么的,但这种事怎能由他这个皇帝开口

这时候孙护和段子长都在身边,檀道济则上城巡视去了。

路强的目光在他二人身上转了一圈后,才微笑着对冯弘道:“朕兴义师来助你们燕国,并不求任何回报,冯大人可以去回复你们皇帝,魏军撤走后,朕也会率军返回”

听了路强的话,孙护和段子长的嘴都动了动,却最终没有开口说话。

冯弘显然也很意外,他是冯家人,当然支持冯拔的意见,尤其是想想要与侵犯自己国土的敌人签订盟约,他都觉得丢脸。

而对帮助自己国家的晋军却百般猜忌,也令他十分羞愧。

听了路强的话,忙道:“陛下不要误会,我家陛下决不敢忘贵军的鼎力相助,一定会对陛下有所补偿的”

路强笑着道:“补偿就不必了,不过朕建议在两国之间设一处缓冲区,两国都不驻军,百姓商人可以自由贸易往来,嗯这就算我的条件吧你可以回去回复你的陛下了,哦对了,关于拓跋珪要签盟约的事,朕倒是有个建议,毕竟你们的军队不如人家,所以不妨先签个盟约,待你国军队养精蓄锐好了,再行报仇也不晚”

听了路强的话,冯弘更觉汗颜,忙不迭口地答应下来,再向路强施礼后,才转身离开。

冯弘刚走,段子长就忍不住了,道:“陛下,您出了这么大力,士兵损伤这么多,怎能一点条件都不提”

“陛下,您信不信,如果您率军离开,城中怕有一半百姓会跟您走,您可不能冷了百姓的心啊”

现在段子长心里,恨不能让路强直接把上党划入晋朝版图,这个纷乱无能的燕国,他是呆够了。

对于路强的心思,孙护倒是把握的很准,只是以他目前的身份,实在不宜多说什么,毕竟现在他虽在路强身边听命,却还是燕国罪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