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67(1 / 2)

加入书签

阳方向的人出来,却不许放进一人一骑。

唯一的例外,是五六十人的一队商队,自沈阳西边,缓缓进入八旗的巡视线路。这队商队,打头的几人,是几位山西口音的商人,其余的,倒以蒙古人居多。这骡马上驮的,只有五六十粮食,其余的都是布匹等商货。这队人马在进入沈阳境内不久,便被八旗兵截获。自然,在李永芳、赵毅成等人的精心谋划下,这队商队是有惊无险地完成了使命。八旗兵首领也不许他们进城,但在那几名山西口音商人的一番说辞下,倒也没白抢了商货,反而给了远远超出商货价值的金银,便放了他们。自然,约定是再过半月,会运送更多的粮食过来。

这如何骗过的,倒也不必多说。这不过是自外的安排,在沈阳城内,以至于驻守沈阳的八旗兵内部,以及仍然留在沈阳的一部分明军降兵之中,均有李永芳的属下打入。当初趁乱的一些安置,到此时方才有了用处。这不得不说是李永芳的能耐,苏翎对使用李永芳,初时虽不完全放心,但给了巨额银子,这如何用却是完全放手给李永芳去做。

那李永芳当初为努尔哈赤效力时,这唯一的用处可是心知肚明,花的功夫也是不少,如今为苏翎所用,这便更加卖力。那些得到重赏的属下,原本便是混迹于建奴与沈阳、辽阳之间,这道路十分熟悉,再加上努尔哈赤麾下可也不是铁板一块,做起事来,可算是游刃有余了。

努尔哈赤麾下官兵、女真诸申阿哈,本就是各处聚集而来,这多年征战之下,威名远震,慑服军民自然不在话下,可如今既然卧床不起,八旗旗主又各自纷争不断,这内部可就开始自裂。李永芳的属下不过是稍稍点拨,或是添油加醋、利诱,当然也少不了威逼、挑拨离间等等见不得光的手段,这拉拢的兵、民,可也就如见增多。

若不然,这如何能出入自如,送出消息的另外,在沈阳城内,这降兵、八旗等官兵里,低级武官可也有暗中表示要投诚、立功的。此时,光李永芳手里的名册,可也是写满了数十页的纸。

这番准备,在外表看来,辽东都司各地,可没什么兵马调动的迹象。实际上多数辽东百姓,都不知道辽东总兵官苏翎,即将发动一场歼灭努尔哈赤的战斗。这大半年来,存储于各部的粮草、军需早已备足,几乎不需要额外调派,而以苏翎这番打法,在辽阳这边的兵马可要等在一些日子才会出动。而术虎所部的大规模调动,这边可是遥不可及,根本没人知道。

辽东经略袁应泰,足足用了三日的功夫,才写出了长达万言的奏书,并用快马加急送往京城。当然,当这道奏书经阁臣之手,再递到年轻的天启皇帝手里时,已经是正月的最后一日了。

“二月初一,大军出征”

这开篇不依常式的一句,不管是兵部官员,还是阁臣看了,都无心责怪袁应泰的失礼,甚至连那天启皇帝,也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令大明朝丢尽了脸面的辽东战事,这花费了上千万银子的辽东军事,如今终于看到了曙光,那笑意,可是满朝文官都出奇的一致,当然,那有些找茬的御史、给事中等等言官,此时也大多张张嘴,最后又咽了回去。

这墙倒众人推,好事嘛,自然凑趣的就更多了。不管那些文官怀着什么样的心思,就算是阴暗些,等着看袁应泰再次兵败,好借机再“发挥”一下笔刀的威力的人,也不得不先推上一把再说。当然,袁应泰苦读多年,经科举而入仕,这笔上的功夫那是谁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更别说这字里行间、前后照应等等技巧,将辽事可望一战而定的效果阐述得无以伦比。这文后的用意嘛,可是件件都与战事相关。

是故,天

只说了句“照准”,便下部施行。

准的事情,可不止一件。这先是再发银一百万,以作犒赏官兵之用。苏翎倒是没有再升职,这只要歼灭了努尔哈赤,这赏赐可得好好商议才是。

但袁应泰列于后面的苏翎十六个兄弟,却是立即了有了升赏,这回不是什么参将、游击了,算是对上回的补充,人人都擢升指挥职,世袭,这即意味着苏翎的十六个兄弟,这子孙后代算是跨进了大明官宦的队伍,不再是平民百姓出身。按朝廷官员们的想法,这可是武职官员最好的待遇了。至于其余苏翎麾下官兵,凡阵前立功将士,准许苏翎自行升赏,事后补报兵部即可。

至于袁应泰将战后治理辽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于必须要做多少多少件事,要预防何种变故,等等不一而书,朝廷上可也认为言之有理。袁应泰举族迁居之请,倒是略有商议,但还是照准了,并且由户部发银,并令凤翔属官协助迁居事宜,倒是不必让袁应泰操心过多了。这本是反常之请,按朝廷的不在本籍做官的规矩,这就算所有人都意识到了,可也没人提出反对。那辽东偏僻之地,未必还要让袁应泰回来那该派谁去这可不是什么肥差,看看几任辽东经略的下场便就知道了。

二月初一晨,辽东总兵官苏翎,站在辽阳城头,向遥远的东方眺望,那里,大军应该已经出发

与苏翎想的完全一致,天启二年二月初一,驻扎在牛毛寨的余彦泽、曹正雄部,术虎所部以及在gt:均在黎明之时,缓缓向赫图阿拉进军。

余彦泽、曹正雄部、术虎所部,以及田大熊披发军,这三部论及至赫图阿拉弃城的路途,倒是相差无几,况且眼下赫图阿拉不过是个目标而已,既没有驻兵,也没有什么女真牛录居住,这一日的行程,也就是行军而已。这战事不过是一个象征,若是日后录及战事,也必定要从二月初一算起。

事实上战斗在二月初一之前,便有零星的发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