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3(2 / 2)

加入书签

这个预防针得打。否则,等我说你写的剧本这里要改那里要删时,秦妈妈恼羞成怒,提起本大导演耳朵一顿胖揍,那可就呜呼哀哉了

“行了,行了,看把你能耐的”凌雅雯虽觉得他说得也在理,不过想想自己一个堂堂高中语文老师,竟然还要听从他一个初中生的指挥调配,少不得是一阵别扭。

“对了,你拍这部电视剧,也不能全指望我们学校的师生吧你总得找几个专业的搞传媒的人做些专业工作吧你的公司也不能就你一个光杆司令呀”

嗯,这倒是。可我上哪找去啊

得,看他样子,凌雅雯也知道没什么指望,到最后还不得来麻烦你妈我。

“我教过的一个学生,他表哥就是县广播电视台新闻栏目的编导,我给你问问去”县里广播电视台的人,那几乎就是现在能在灵泉县找到的最专业人士了。

开始分工协作,效率自然提高不少。秦天柱用了一个星期就写好了分集大纲,一式两份。一份交给凌雅雯去丰富内容,另一份递给余校长,争取他的支持。

这几天,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消息,说学校要向每个学生借一千两百块钱,给学校盖教学楼,班上的许多同学都非常发愁,尤其以家在农村的同学最是烦恼。

“哎,秦天柱,你说这事是不是真的,学校真要向每个学生借一千二”张晓蓓撅着粉嫩双唇,一脸的忧愁:“我家好不容易才凑出今年的学费,哪有余钱借给学校啊学校也真是的,我们的教学楼宿舍不都还能用吗干嘛要建新的啊这么一弄,我这个月都不敢回家了。”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这事十有八九是真的。秦天柱在家就经常听凌雅雯说起,余校长经常为学校大楼的建设资金发愁。现在恐怕是学校故意放出声来,试探下大家的反应。

“恐怕是真的。”他也不打算拿假话欺骗张晓蓓。

不过,看她这么发愁,于心不忍。“张晓蓓,如果你家里困难,不如由我来为你垫付吧你也知道,我最近发了笔财。”

“那怎么可以,我又不是你什么人。”张晓蓓不知想到了什么,脸有点红。

“我们是哥们啊,你还帮我写作业呢,我帮帮你怎么了”

张晓蓓很有原则,坚声拒绝道:“反正不行就是不行,一码是一码”

看她拒绝地坚决,秦天柱也没办法。

中午,他决定找找校长,探探他的态度。给校长送去的大纲中,包含有整个故事的内容,创作的目的,和一些经典的台词。基本上是恰剧的精华浓缩,如果他对这件事不是非常抵触的话,已经能够足够打动校长了。

“余校长,怎么样,我送过来的剧本大纲,你看了吗”秦天柱走进办公室时,余德水戴着副老花眼镜,正在批文件。

“看了,看了”见来人是秦天柱,余德水从座位上站起,给他看座,一边还从桌旁的柜子里拿出茶叶给他泡茶。

这是招待贵宾的礼遇啊,秦天柱有点受宠若惊。

“秦天柱,以前没看出来啊,你这么有才华。看了你的恰同学少年后,我才相信,你确实有实力靠编剧本,赚百万酬劳”余德水给他泡了杯茶后,自己找了把椅子,坐在他旁边,续道:“你剧中写的教育,写的教师与学生,对今天都是很有启发性的。我看的出来,你是有感而发,怎么,对学校现在的教育有意见”

“我也不是特别针对我们学校的教育有意见,而是觉得整个教育氛围都有问题。现在的教育功利性太强,丢了了理想,丢掉了个性,丢掉了责任在全国这种教育氛围下,我们灵泉中学自然也没办法做到逆流而动。”

“你理解就好,哪个老师当初从学校出来时,不是一身理想与抱负,只是最后都被现实磨平了棱角”

秦天柱不想在这种大问题上扯太多,他也扯不清。他把话题拉回到他感兴趣的方向上:“那你对我的项目是全力支持的了”

“这个啊,”一说到学校的支持,余德水有些支吾,“这个问题学校还要慎重的考虑考虑”

“怎么还要考虑考虑”秦天柱有点不耐,既然你也觉得这项目不错,干嘛还要犹犹豫豫地。

看秦天柱脸色不渝,解释道:“我看完了你给的剧本后,也给我们的吴书记看了看,我们也都一致认为这是个好项目。只不过,从你的剧本可以看出,学生演员有一定戏份的差不多十来个,一般也都要高中生才合适。你也知道,高中正是考大学的关键时期,这一去拍戏,起码也要好几个月时间,再加上部分老师的参演,对学校教学秩序的影响不小啊,说不得也会搅得其他的学生老师乱哄哄的,不得安宁。

更何况,拍戏总比在学校学习危险的多,万一出个什么事,后果难以承担啊所以啊,这个决心,我和吴书记不好下啊不得不多考虑下。”

得,等你再考虑下去,肯定是觉得麻烦和风险越来越多,最后一否了事。

秦天柱吹了吹茶杯中的茶叶,陷入了沉思,办公室里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不行,决不能让校长这么没完没了的考虑下去。学校现在顾虑大,说到底,是个风险和回报的问题。学校付出了代价,承担了风险,却没多少利益,顶多是一些名声或者虚荣罢了,自然动力不足。

该这么说服他呢秦天柱思考了一会儿,似乎有了点眉目。

“校长,同学们现在都在传,学校要向学生每人借一千二百块钱,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嗯,有这么回事”余德水不置可否。

“校长,这个消息是你故意放出去的吧”

“怎么这么说”余德水有点兴趣了。

“这还不简单,”秦天柱解释道:“一个老板想给底下的员工降降薪水,可他要是直接这么做,肯定是要被底下的员工骂死了。于是,他故意放出消息,说市场不景气,公司决定要裁员,搞得底下人人心惶惶。等他们讨论的差不多了,然后老板出来辟谣说,市场环境虽然恶劣,但公司不会裁一个人,公司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共体时艰,减薪应对市场危机。于是员工们顺利都降了薪,还一口称赞老板仁义

说到底,就是个员工的期望值管理问题,与街头小贩和中年大妈间的讨价还价没什么区别。怎么样,校长你也是用的这个手法吧,我猜你最后向学生可能借600、800、1000,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