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62(2 / 2)

加入书签

“北影的苛教授组织自己的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他将命运的第一部所有内容都剪辑成五分钟时长的众多小片段,然后让他的学生们一一观看。最后,他的学生们告诉他,他们看的每个小片段都很有趣,他们总能在这些小片段中找到一两个让他们感兴趣的地方。或许,这就是命运这部剧的收视人数为什么能够从3亿人次飙升到5亿人次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梅花传媒剧集的收视成绩总是能够稳步提升的原因。梅花传媒已经建成了卓有成效的电视剧质量管控体系”京城晚报。

“应该向国内文艺界同行发出一个号召,向梅花传媒学习秦天柱自从97年创立梅花传媒至今,几年间拍摄出恰同学少年、潜伏、妻子的诱惑、激情燃烧的岁月、春光灿烂猪八戒、冬季恋歌、人间正道是沧桑、新上海滩、越狱、李卫当官、寻秦记、命运的抉择等众多优秀作品,市场表现无一失败记录,且俱引国内一时之文化潮流,并抱得国内外共37项影视大奖。拥有如此显赫的业绩,笔者可以断定,向梅花传媒学习的口号十年内都不会过时”扬子晚报

“向梅花传媒学习什么尊重集体创作,重视影视业幕后工种的培养,勇于创新,永远给观众带来惊喜,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对电视剧质量的大笔投入,对人才的尊重等等。可以学习的有很多,国内同行只要学好一两个方面,就足以在文化行业称得上优秀企业。”南方都市报。

向梅花传媒学习

秦天柱看着媒体上的这些吐糟,洒然一笑。这种言论,每次梅花公司的一部热门剧问世后,媒体上总是要来鼓噪这么一两回的。不过这次,似乎声势比以往要大得多。看来,社会上对于一部主旋律献礼类型的剧集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在是有点瞠目结舌了。是啊,如果这种主旋律剧能够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还能让官方满意,评论界盛赞,这种好事谁不想干。

不过他现在也不怕别人过来向他们取经。一方面,梅花传媒现在确实已经建成了一定的核心竞争能力,几年的摸爬滚打,梅花的编剧队伍,人才培养体系,质量管控体系等方面,都是领先与国内同行,甚至在世界范围内也都是极具竞争力的。另一反面,他也不怕别人学了去,这些制度体系都是看起来容易学起来难。况且就算是同行真的学起来了,他也不惧怕同行的竞争,有竞争才有进步嘛

命运如此成功,官方非常满意,文产总局,宣传部甚至是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央首长,这几天也不断给他打来电话,对这部剧满是称赞和肯定。

梅花公司自己也非常满意,命运的每集平均收益高达800万元,直追越狱每集1000万的最高纪录,第一轮播出给梅花公司带来了24亿的收入。这是部主旋律剧,海外市场应该作为不大,饶是如此,最后3亿元的总收益还是可以预期的。

2001年已过去大半,公司今年只剩些浪漫满屋和自己的笑傲江湖这两部剧了。

“秦总,巨江人的厉总求见”秘书钱多多走进办公室,汇报声打断了秦天柱的冥想。

秦天柱来到公司会客厅,见到了正坐在沙发上闷头抽烟的厉恒建。

“厉叔叔,虽然咱们俩也算是熟人,不过我这里你可不常来啊”

厉恒建也开玩笑回道:“咱们不是同行嘛,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你这里我还是少来为妙,哈哈哈”

“小柱,不得了啊。你们梅花传媒现在是干什么成什么,同行们可都是羡慕坏了。这不,你厉叔叔就过来找你要点成功秘笈了。”

他说完又看看秦天柱,微笑道:“小柱,你该不会是不舍得给,想给厉叔叔来个保密吧”

秦天柱当然知道厉恒建是在开玩笑,别人或许还需要教,厉恒建的巨江人影视绝对不需要梅花传媒教他们怎么发展。更何况,梅花公司的这点秘笈,早就被媒体们放在阳光下剖析光了,哪还有什么秘密可言。

“厉叔叔,你这话可就谦虚了。国内的影视制作商,你们巨江人也算得上是一号了。我听说你们去年的利润已经上亿了,这个成绩,在国内同行绝对排的上前五了。怎么,厉叔叔还对自己的公司有不满意的”

目前国内的民营娱乐公司,除了他的梅花传媒,就属巨江人影视、海伦影视、宜华兄弟三家实力最是雄厚,三家公司去年的利润都在亿元左右,业务范围涉及影视剧的制作发行以及艺人经纪等方面,是第二梯队娱乐公司中的领头羊。由于国内电视剧市场一片红火,现在宜华兄弟的经营重心也是放在电视剧制作上,在电影方面只投资冯晓岗的作品。

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厉恒建与自己比较还是挺满意的,进步非常大,但与同城的梅花传媒一比较差距变得更大了。他们巨江人去年的利润堪堪过了1亿元,而梅花传媒去年的利润则高达近20亿。

有差距就有动力厉恒建现在已经不再停留在对梅花传媒拍摄剧集的低层次研究,而是转向了对梅花公司制度体系的全面学习上。不过,要学习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他今天过来就是希望秦天柱能帮助他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零九章 与人争斗其乐无穷

“小柱,我们巨江人目前主要在学习你们梅花编剧部的集体创作模式。说实话,很不顺利我们公司原来培养的几个很优秀的编剧,明确表示出了对这种工作方式的不满,甚至动了跳槽的念头。而我们目前用这种方式创作的几个项目,几乎就没有一个能成的。总的来说,有水平的编剧抵制这种模式,能适应的编剧又都没什么经验。左右为难啊”

其实,这个问题不仅他们巨江人公司有,根据厉恒建的了解,海伦和宜华等公司同样在学习梅花的集体创作模式,同样都不怎么顺利。

秦天柱听完有些好笑,当然不容易,要是那么容易就学成,岂不是各个都是梅花传媒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