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9(2 / 2)
这条铁路由法国人修建,连通了云南和越南,成为云南一条重要的国际通道,如果能够修通成昆铁路,无疑四川也能够搭上这条铁路的便利,拥有和外国的直接联系,四川的商品特产就能够输送到法属印度支那。
这对于四川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可是对于滇军来说就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了,自从川滇连续爆发冲突之后,滇军就将川军视作最大的对手,他们会愿意同四川分享铁路么
“达cháo先生,你就负责修铁路吧,剩下的都交给我,我会让唐继尧点头的”
乔宇说此话的时候显得信心十足,的确乔宇手中的牌比起唐继尧可要强大太多了,和詹天佑谈完之后,乔宇在随从的陪同之下继续视察铁路修建情况,铁路线上除了工人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民工,这些民夫靠着肩扛手推,硬是将路基快速修建起来,这些民工之中大半都是义务出工,甚至有些人连食物都是自己带的,zhèngfu方面就提供一碗有些荤腥的热菜而已。
现在天气远没到炎热的时候,但是不少工人都脱了光膀子,露出浑身黝黑发亮的筋肉以及嶙峋的瘦骨,汗水不断的流淌下来,一筐筐的沙土被运了过来,乔宇看到此景心中越发的有了底气。
只要能够调动百姓的积极xg,就没有什么是不能够完成的,可笑满清甚至后来的民国zhèngfu都将百姓视为洪水猛兽,一味的愚民,自绝与人民,必然也会被民众抛弃。
乔宇正在巡视的时候,突然前面一个年老的民工肩头跳着扁担脚下一滑就要摔倒,乔宇急忙让jg卫将他搀扶起来,这个老汉一见乔宇前呼后拥,就知道这是一个大人物,顿时有些不知所措了。
“老先生,还是先休息一下吧,陪我聊聊”
老人没想到这么个大官会说话这么和气,前清的那些官员都是高高在上,就算进入民国之后,虽然官员作风好了不少,但是不少官员还是吆五喝六的,谁会称呼自己老先生啊,老人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是嘴里不住的说不敢。
乔宇让随从给老人倒了一碗茶,递给了老头:“先喝碗水吧”
喝了一碗茶水之后老人显得不那么紧张了,乔宇此时和他对坐在了路边的石头上面,全然没有嫌弃的意思,老人就放松了不少,“您这茶水真好,真清香”
“呵呵,一会我送您一包”
“使不得,使不得啊,您是折杀小老儿了”
“不用客气,您在工地出工多久了,工钱怎么算的”
“从去年就开始了,只要闲下来有时间我们周围几个村子的就都过来,我们可是一点工钱都没要的,这条铁路修好了,我们手上的东西就能够卖个好价钱,果子也不至于都烂在树上,只要能多换几个钱,我就准备着把孙子送上学堂,让他念点书,别像我大字不识,老汉我这些年也总听说咱们被人家红毛绿眼睛的洋人欺负,孩子们要是能够读书识字涨了本事,也就不用受气了,人活着不就是一张脸么,我哪能要工钱啊”
不用受气乔宇这这一刻才猛然发现中国人身上的一种最为动人的东西,不用问为什么,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深植在骨髓之中的大国梦,悠久的传承决定中国人永远不会甘于人后即使衰微到了极点中国人依旧能够站起来。
第一百八十八章剧毒
乔宇正在视察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一封密报,打开一看正是宋教仁被杀的消息,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客开枪击中,连同保镖罗英在内全部送到了医院。正在紧急抢救之中,乔宇看到这里长叹一声,宋教仁终究还是要死了,乔宇的心中此时反倒没有太多的痛惜愤恨。
就算宋教仁能够侥幸不死,中国走上宪政之路又能够如何,凭着他们的本事最有可能的就是在几十年之后给中国争取一个最大zhu国家的帽子,然后不到一成的民众享受着所谓的zhu,而其余的人依旧像奴隶牲畜一样活着,未来的印度不就是例子么,连像样的工业体系都建立不起来,还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让中国走出衰落,走向强盛的是无数的普通劳动者,中国的根基是他们用汗水缔造的,而不是所谓的民国范儿吹嘘出来的,随同乔宇来的还有赵宝轩,他一直负责重工业建设,这次乔宇原计划是到chongqg去视察的,不过出现了这种事情只怕是不能够成行了。
“宋钝初胸怀大志,没想到竟然遭了黑手,去年死了陶成章,难道今年还要死了宋教仁不成,这宪政真的就一定希望都没有了么”赵宝轩显得十分激动。
“老赵有人认为中国的落后是政治的落后,其实我看未尝不是产业的落后,农业社会永远战胜不了工业社会,哪管那个农业社会看起来再庞大,就如同满清一般,任何一个列强都能欺负,就算宪政建立起来我们也不见得就能够摆脱被奴役的命运,没有工业体系一切都是妄想,我只有一句话就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赵宝轩的身体猛然一震,似乎想要从乔宇的话中品出什么东西,不过脑中又有一些茫然,而此时乔宇已经转身离开了工地,直接带着随从赶回成都,就在此时沪宁铁路医院之中,宋教仁正躺在病床上发出撕心裂肺的叫声,黄兴,于右任,廖仲恺,居正等人都围拢在病床前面,宋教仁此时只是一个劲的叫痛。
黄兴等人都知道宋教仁个xg刚强,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怎么会在众人的面前叫痛,心中就知道不妙,此时的医生已经检查了宋教仁的身体,满脸的难sè,想要将黄兴拉出去交代一下病情。
病床之上的宋教仁突然喊了一声:“就在这里说,我要当个明白鬼”
黄兴向医生示意就当着宋教仁的面说清楚,医生只好答应:“
↑返回顶部↑